聶菊蓀(1915.10~2006.12),男,曾用名易家駒,湖北沔陽(今仙桃)沔城九賀門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高等教育戰線優秀的領導幹部和教育家。原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顧問,北京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原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黨的核心小組組長、主任,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原暨南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原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機關黨組副書記。曾參加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起草工作。
基本介紹
- 姓名:聶菊蓀
- 別名:曾用名易家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沔陽(今仙桃)
-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30日
- 逝世日期:2006年12月3日
- 職業:原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 畢業院校:武昌中華大學,北京中國大學
- 宗教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起草工作
- 代表作品:《董必武傳》,《董必武選集》,《董必武年譜》等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聶菊蓀(1915- 2007),湖北沔陽(今仙桃)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大學肄業。曾任中共漢口區委書記。中地委組織部部長。鄂豫邊區黨校教務長、華北人民政府人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政務院委員會辦公廳主任,人事部第二局局長,全國人大黨委會法律室主任,暨南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主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北京師範大學黨委第二書記、書記。
人物生平
聶菊蓀同志,曾用名易家駒,男,1915年10月30日出生於湖北沔陽(今仙桃)沔城九賀門。在青年暑期就有強烈的愛國熱情、積極追求進步。抗日戰爭爆發前在武昌中華大學、北京中國大學求學。1936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時刻,他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擔任北平西城區區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毅然中斷學業,投身抗日鬥爭,1937年9月黨組織派他到武漢任“平津流亡同學會”黨團書記。1938年3月後,先後擔任中共漢口區委書記、中共鄂西北特委組織部部長、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共鄂中地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和中共鄂豫邊區黨委黨校教務長、敵偽工作部秘書等職。在抗日戰爭的嚴酷環境中,在頻繁變動的工作崗位上,他不畏艱險、始終堅持鬥爭,政治上經受了嚴峻考驗,具有很強的原則性、鬥爭性和工作魄力。
1947年,聶菊蓀同志調到董必武同志身邊工作,1948年任華北人民政府人事處處長。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政務院政法委員辦公廳副主任兼人事處長、黨組組員,中央人事部二局局長、黨組組員,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機關黨組副書記。1954年10月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法律室副主任,並參加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起草工作。
1957年底,聶菊蓀同志到文教戰線擔任領導工作。1957年11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1959年,被錯誤處理,1959年7月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秘書長,1963年獲得徹底平反;1962年10月至1973年會暨南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1972年6月任廣東化工學院革委會副主任;1973年5月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黨的核心小組組長、主任。1978年3月他到北京師範大學工作,先後任黨委第二書記、書記,並任北京高等教育學會會長。1983年10月任北京師範大學顧問,直至離休。
“文化大革命”中,聶菊蓀同志受到衝擊和迫害,獲得平反以後,他懷著對黨的一片衷心,把文革期間補發的全部工資都交了黨費。
聶菊蓀同志到北京師範大學擔任學校領導工作時,“文革”十年動亂剛剛結束,面對遭受浩劫後的北京師範大學,聶菊蓀同志以極大的工作熱情,傾注全部精力,落實黨的幹部政策、知識分子政策和統一戰線政策。他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負責地平反冤、假、錯案,調動了學校大批幹部和教職工的積極性;他深入幹部民眾,調查研究,聽取意見,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為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團結,安排使用幹部和起用中青年幹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重視貫徹知識分子政策,尊重專家學者,走訪並聽取他們對辦學的意見和建議;他在領導恢復建立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加強學校管理、逐步改善辦學條件、爭取優秀的有影響的專家學者來校工作、維護學校的利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學校建設中,他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按照德智體全面發展要求,培養高素質人才;他重視學校黨的建設、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他提出要保持和發揚北京師範大學老校的特點和優勢,提高辦學水平和學術水平,使其校在我國高等師範教育中保持和發揮“排頭兵”的地位和作用。他推動開展基礎教育研究,並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了出版社。
聶菊蓀同志十分重視校史建議。根據他的建議,學校組織專門力量,到全國各地訪問健在的“五四”時期和“一二九”時期的老校友;他還親自邀請在京的老校友回母校與師生座談;為廣泛聯繫國內外校友關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十分重視搶救校史資料,組織力量編寫校史,並親自審定出版了我校第一部校史。
聶菊蓀同志長期在文教戰線、主要在高等院校擔任領導工作,他始終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勇於承擔任務,工作勤懇,積極負責,任勞任怨;他認真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尊重專家學者,團結幹部,聯繫民眾,注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他作風民主、公道正派,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望。
粉碎“四人幫”以後,聶菊蓀同志敏銳地認識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的極端重要性,他與一批老同志蒐集、整理了董必武同志有關法制建設的文章和報告,並經中央批准在《人民日報》連續發表了董必武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民主法制,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軍事檢察院檢察長、軍事法院院長會議上的講話》等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對推動和加強法制建設起了積極的作用。
聶菊蓀同志離休前,為了回響黨中央研究老一輩革命家的生平和事跡、繼承和弘揚黨的革命傳統和優秀作風的號召,在與董必武同志夫人何蓮芝同志商議下,發起成立了董必武同志年譜傳記編撰組。他多方組織人員,主持編寫工作,並親自承擔了許多具體工作,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曾主持編纂董必武同志《論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董必武選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離休後,他繼續主持編纂《董必武年譜》、《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董必武戰線文集》和《董必武傳》(分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和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他在病榻中還竭盡心血堅持將《董必武傳》完稿,直到出版,令他身邊的醫護人員無不為之感動。文集和傳記出版後受到廣泛好評,對董必武生平、思想特別是法制思想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5年離休後,聶菊蓀同志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認真學習黨的理念和方針政策;他關注學校的改革發展,坦誠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他積極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和活動,與同志們一起討論問題、交流思想。在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他雖因病在醫院,仍在病床上堅持學習檔案材料;在長期患病中,他頑強地同疾病鬥爭,顯示了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
原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聶菊蓀同志(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06年12月3日零時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人物評價
聶菊蓀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很強的黨性和組織紀律性;始終堅持著對革命事業高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堅持不懈的革命熱情和旺盛鬥志;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繫民眾、謙虛謹慎、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他重視並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衷心擁護黨制定的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政策;衷心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衷心擁護黨中央確定的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目標。
聶菊蓀同志的一生,是忠實積極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努力奮鬥一生,是兢兢業業為黨的教育事業勤奮工作的一生,是勤勤懇懇為黨的組織荼無私奉獻的一生,是鞠躬盡瘁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為我國高等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表現出一位共產黨員的優良政治品質和高超的組織領導能力。
聶菊蓀同志是一位赤膽忠心的無產階級革命者,是一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忠實實踐者,他對高等教育有著豐富的理論和經驗,是我國高等教育戰線優秀的領導幹部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