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蘇聯戲劇導演,劇作家,戲劇教育家。1858年12月23日生於舊俄軍官家庭,卒於1943年4月25日。丹欽科早年從事小說創作。1891年起從事戲劇教育。1898年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共同創建莫斯科藝術劇院,負責劇目選定,並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聯合導演契訶夫的名劇《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以及高爾基的《底層》。通過這些演出,建立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心理現實主義舞台藝術風格。192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因病退出舞台之後,丹欽科成為莫斯科藝術劇院的主要領導人。他在1930、1937年先後把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搬上舞台時,創造性地把朗誦者引入舞台演出。為了實踐新的藝術構思,他還於1940年重新排演了《三姐妹》。他的最後一部導演力作是《克里姆林宮的鐘聲》。聶米羅維奇丹欽科通過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實踐,把自己的戲劇思想概括為:“社會真實、生活真實和戲劇真實的綜合”或“社會感受、生活感受和戲劇感受的綜合”。著有《往事回憶》(焦菊隱的中譯本為《文藝·戲劇·生活》)等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米羅維奇-丹欽科,В.И.
- 國籍:俄國
- 出生日期:1858年12月23日
- 職業:導演,
基本信息
聶米羅維奇-丹欽科的許多劇本都在亞歷山德拉劇院和小劇院演出,由他導演。他同劇院的接近,使他感到當時的劇院必須進行徹底革新。1891~1901年,他在莫斯科音樂協會附屬音樂戲劇學校戲劇科從事戲劇教育工作,培養出一批青年演員,其中包括克尼碧爾-契訶娃和В.Э.梅耶荷德等。1897年6月21~22日,他同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會晤,共同制定了創建新型劇院的綱領和規章制度。1898年6月14日,莫斯科藝術大眾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最初名稱)開幕,他負責劇院的行政和藝術領導工作,主持制定上演劇目的方針。在他主持劇院工作的45年中,上演劇目113部,其中58部是由他擔任導演和藝術指導的。他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導了契訶夫的名劇《海鷗》(1898)、《萬尼亞舅舅》(1899)、《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4),獨自導演了《伊凡諾夫》(1904)。1902年,劇院公演了《小市場》和《底層》(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導)。他還把西歐各國名劇列入藝術劇院上演劇目,並導演了H.易卜生和G.豪普特曼、W.莎士比亞的一批劇作。1905年革命失敗後,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十分重視上演俄國古典劇作,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導了А.С.格里鮑耶陀夫的《智慧的痛苦》(1906)、Н.В.果戈理的《欽差大臣》(1908)、Л.Н.托爾斯泰的《活屍》(1911)。他自己導演了А.С.普希金的《鮑里斯·戈都諾夫》(1907)、И.С.屠格涅夫的《食客》(1912)、普希金的《石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