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耶荷德,В.Э.

梅耶荷德,В.Э,著名蘇聯戲劇導演,1940年被史達林處決,蘇共二十大後被平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耶荷德,В.Э.
  • 英文名::Vsevolod Emilevich Meyerhold
  • 籍貫::奔薩城
  • 出生地::奔薩城
  • 性別::男
  • 民族::日耳曼
  • 國籍::俄羅斯
  • 出生年月::1874年2月10日
  • 去世年月::1940年2月2日
  • 職業::藝術 著名導演、演員
  • 畢業院校::莫斯科大學
簡介,經歷,

簡介

蘇聯著名導演、演員。1874年2月9日出生於奔撒城一個日耳曼後裔家庭。1895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學系,翌年,轉學莫斯科音樂戲劇學校戲劇班,受業於В.И.聶米羅維奇-丹欽科。1898年畢業後隨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加入剛創建的莫斯科藝術劇院,成為主要演員之一。1902年脫離莫斯科藝術劇院,在外省組織劇團進行新的戲劇探索,除上演А.П.契訶夫和М.高爾基的現實主義劇作外,還排演M.梅特林克的象徵派劇作,追求舞台假定性。1905年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邀請梅耶荷德回莫斯科主持一所戲劇實驗培訓所,梅耶荷德用新的藝術手法排演了梅特林克的《丁達奇爾之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能接受他的充滿假定的舞台手法,次年梅耶荷德應聘到彼得堡的柯米薩爾日芙斯卡婭劇院當總導演。他導演了梅特林克、布洛克和Л.Н.安德列耶夫等人的有象徵主義傾向的劇作,其中以安德列耶夫的《人之一生》最引人注目。1908年後,梅耶荷德在彼得堡亞歷山得拉劇院和瑪林斯基劇院當導演。此外,他還以達佩爾圖托博士的假名組織實驗性的演劇團體。這期間梅耶荷德更多地追求舞台演出的劇場性和表演中的“格羅泰斯克”(演員的帶有誇張成分的外部技巧),嘗試將民間廣場戲劇和義大利即興戲劇的一些表現手法移植到自己的舞台上來。1913年他的論著《論戲劇》問世,提出了“假定性戲劇”的理論。

經歷

1918年梅耶荷德加入共產黨,1918~1921年,他先後擔任彼得格勒戲劇管理局和全蘇戲劇管理局的領導職務。1920年,梅耶荷德提出“戲劇的十月革命”的口號,要求用新的戲劇形式去反映新的戲劇內容。但這個口號也包含著排斥包括莫斯科藝術劇院在內的老劇院的極端性。1918年,他在俄羅斯聯盟第一劇院導演了蘇聯第一部反映革命鬥爭的戲劇──В.В.馬雅可夫斯基的《宗教滑稽劇》。1923年,他創辦的俄羅斯聯盟第一劇院正式改名為梅耶荷德劇院。此後,在這個劇院上演了由他執導的《怒吼吧,中國!》(1926),馬雅可夫斯基的《臭蟲》(1929)、《澡堂》(1930)、格爾曼的《序曲》(1933)等具有現實革命內容的劇作。
在表演藝術方面,梅耶荷德在20年代初提出了“有機造型術”(ьиомеханика)的理論。他在《演員的角色類型》中指出:“演員的創作是一種空間造型形式的創作,演員必須通曉自身的力學,”演員的舞台動作不應是自然主義的動作,而是給人以一種美感的“形體造型”。“有機造型術”是一項演員形體訓練的課程,但梅耶荷德有時也讓演員把它直接運用到舞台演出中去。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梅耶荷德悉心導演了一批古典名劇:А.В.蘇霍沃-柯貝林的《塔列金之死》、А.Н.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森林》、Н.В.果戈理的《欽差大臣》、А.С.格里鮑耶陀夫的《智慧的痛苦》、小仲馬的《茶花女》等。這些演出,特別是《森林》和《欽差大臣》兩台戲,鮮明地顯示出梅耶荷德導演藝術的創作特色。首先,梅耶荷德認為,一切戲劇藝術的最重要的本質是它的假定性,應該把假定性的原則貫徹始終。他廣泛使用的舞台新形式,如不閉大幕,公開檢場,燈光特寫,音樂伴奏……,都是藉助假定性解放舞台的藝術手段;其次,梅耶荷德認為戲劇舞台不是一般地反映生活的鏡子,而是放大鏡。《森林》里的橋,《欽差大臣》里的活動平台,都能起到類似電影的“特寫鏡頭”的作用;他還認為,導演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導演是舞台演出的作者”。他在導演古典名劇時結合時代要求給劇本做出嶄新的解釋。此外,梅耶荷德十分重視舞台演出的節奏感,指出,“節奏感是導演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梅耶荷德是個戲劇革新者,他提出“戲劇的電影化”的口號,把電影手法移植到戲劇舞台上來。他熱情讚美東方戲劇並從中汲取營養。他預言,“蘇聯藝術的最新技術成就,是建築在日本和中國的假定性戲劇的基礎之上的。”
1936年,梅耶荷德的“把戲劇藝術引向它與假定性本質”的戲劇革新實踐被指責為“形式主義”。1938年1月8日,蘇聯政府關閉梅耶荷德劇院,梅耶荷德本人也於1940年2月2日殉難。蘇共二十大後得到平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