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德友,現任盤州市盤江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盤州市盤關鎮天富刺梨園區聯村黨委書記。
2021年2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聶德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德友
- 主要成就: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人物履歷,所獲榮譽,主要事跡,
人物履歷
現任盤州市盤江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盤州市盤關鎮天富刺梨園區聯村黨委書記。
所獲榮譽
2021年2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聶德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主要事跡
2013年3月,聶德友放棄在外發展良好的產業,回鄉創業。他選擇了發展種植刺梨產業,規劃面積1萬畝。為了給支持土地流轉的農戶以信心,減少刺梨連片種植的阻力,他將160餘萬元流轉租金兌現給農戶,對那些還未丈量土地但同意流轉的農戶,採用預支方式把資金借給農戶先用後租,大大增強了農戶對他的信任,也贏得了更多農戶對發展刺梨產業的支持。至2017年底,累計兌現農戶保底分紅560多萬元,發放農戶務工工資520多萬元。
“春賞刺梨花海、秋品刺梨果香”,把農業產業基地和特色觀光旅遊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產業做成生態,把生態做成產業”。這是聶德友對天富刺梨產業園區的美好憧憬。
聶德友是一個個子不高、體形敦實、皮膚黝黑、心直口快、憨厚善良的中年漢子,屬盤縣盤江鎮土生土長的賈西村人,只上過國小五年級。年輕時候在盤江礦務局老屋基礦當過工人,後在興義晴隆等地開煤礦,賺了錢後又去東南亞考察了一圈,和朋友在菲律賓開過煤礦,當上了跨國公司的董事長,生意興隆,事業有成,但他富不忘本,深知樹大離不開根的道理,雖長期漂泊在外,卻始終惦記著家鄉的發展,還想著如何帶領家鄉民眾致富。
2013年3月,聶德友放棄了在外發展良好的事業,急流勇退,毅然選擇回鄉創業,在對家鄉的整體情況作了大量調研後,看到家鄉父老仍在以傳統種植為主,很難突破傳統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本著為家鄉父老做點事,讓家鄉老百姓富起來的願望,他萌生了引領農業產業轉型的念頭,憑著幾十年來對商業特有的敏感度及豐富經驗,他發現賈西村常年氣候溫和,山野遍布野生刺梨,一定適合規模化種植髮展刺梨產業,他分析:“一畝地能種刺梨110株,畝產3000斤,按2元一斤的價格,一畝地產值6000元,而且刺梨的掛果期長達40-50年,今後每年除了除草施肥基本上沒什麼投入,可以說半輩子守著‘搖錢樹’。”說自己沒有文化的聶德友給大家算起了一筆筆賬:“老百姓以前種苞谷,一畝地產600斤苞谷,每斤1元,一畝地賣600元,除了種苞谷、收苞谷的人工費,再加上買化肥的錢,基本上是自己的勞力賣給自己,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因此,他不顧家人的反對、不顧農業發展見效緩慢、未來投資風險大而回報低的現實,毅然選擇了發展種植刺梨產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