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設計與科幻電影

聲音設計與科幻電影

本書以科幻電影的類型作為影片選擇的基礎,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美國電影中聲音設計概念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闡釋了聲音設計與類型電影之間的關係。從歷史的、理論的、技術的和形式的角度,提供多層次分析聲音設計的方法,並且還引用和涉及了當代電影聲音的評論文章,探討聲音是怎樣在一些不同於視覺的特殊方式下被概念化、結構化和展開的。

基本介紹

  • 書名:聲音設計與科幻電影
  • 又名:Sound Design and Science Fiction
  • ISBN:710603004X, 9787106030049
  • 頁數: 246頁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聲音設計與科幻電影》介紹了聲音設計的觀念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辭彙。該書以科幻電影的類型作為影片選擇的基礎,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美國電影中聲音設計概念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闡釋了聲音設計與類型電影之間的關係。按照今天電影聲音在技術和美學上的複雜性來看,最根本的問題是新的分析模式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論來搭建理論和實踐的橋樑。該書從歷史的、理論的、技術的和形式的角度,提供多層次分析聲音設計的方法.並且還引用和涉及了當代電影聲音的評論文章,探討聲音是怎樣在一些不同於視覺的特殊方式下被概念化、結構化和展開的。該書對於電影學者和電影製作者都同樣適用,使他們都能駕馭現代電影聲音的複雜性,將它套用到互動媒體,類型和民族電影的研究中去,由此培養出——種新的聲音評論的方向。

編輯推薦

《聲音設計與科幻電影》:中外電影聲音研究文庫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威廉·惠亭頓 譯者:甘凌
威廉·惠亭頓,威廉·惠亭頓博士是美國南加州大學盧卡斯電影藝術學院電影批評研究專業的副系主任,他研究的領域包括電影電視歷史、類型研究、數字文化、聲音文化、劇本改編、電影與佛學研究和電影性別研究等方面。他的學術文章主要包括類型研究、聲音與數字文化和新媒體技術等方面,而他曾經有一部由詩改編而成的電影短片——《恐懼》屢獲短片獎的殊榮。
1993年到1997年之間,惠亭頓博士擔任USC華納檔案館館長,這所檔案館擁有15000箱文獻資料,照片和音樂曲譜,包含了從好萊塢的大量歷史文檔。他為《電影中的同志》和《洛城機密》的電影製作,以及大量書籍、音樂作曲、電視節目等提供了研究的幫助。他還負責為華納兄弟公司博物館、好萊塢露天劇場和USC的相關展覽提供資料保存和管理職責。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惠亭頓博士還擔任過時代華納商務出版社編輯,負責編輯和撰寫了大量的暢銷書的音頻版本的劇本,其中的《欲望城市》和《骸骨之城》等還贏得了2001年最佳節選小說音頻製作獎。目前,他是USC電影評論學報《觀影者》(spectator)的主任編輯。
甘凌,1996年畢業於原北京廣播學院音響導演專業(現中國傳媒大學),獲得本科學士學位;2000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三年後獲得碩士學位。於2003年回到中國傳媒大學錄音系任教至今。2007年——2008年期間獲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幹教師出國進修項目赴美國南加州大學盧卡斯電影學院擔任訪問學者。曾經在各種電影學術期刊和專業書籍中發表論文共九篇。研究方向是電影聲音理論和創作。

目錄

緒論
第一部分 聲音設計的黎明
第一章 聲音設計:起源和影響
第二章 《2001:太空漫遊》中的音樂和奇觀
第二部分 聲音蒙太奇
第三章 好萊塢的匯聚和新浪潮科幻電影
第四章 《THXll38》中啟發性的片段
第三部分 聲音設計
第五章 從聲音的捕捉到建構:為《星球大戰》所建構的聲音設計詞典
第六章 環繞聲與科幻電影
第四部分 聲音效果
第七章 類型雜糅:科幻恐怖電影
第八章 《異形》:音頻——生物力學
第五部分人聲設計
第九章 《銀翼殺手》:語言的權利、身份和大場面中的危機
第六部分 最終設計
第十章 科幻電影中的聲音混錄和聲音設計:一個相互雜糅的矛盾
第十一章 《終結者Ⅱ:審判日》中人和機器的混錄
第七部分 總結:未來的聲音製作
第十二章 《駭客帝國》是什麼?數字世界的聲音設計
附錄
辭彙表
片目
人名中英文對照索引

後記

這本書將“聲音設計”這個美國電影製作界頗為熱門的話題,與在美國一直頗受關注的“科幻”題材相結合,既討論了其中“聲音設計”的由來和發展線索,又清楚地勾勒出聲音創作與科幻題材影片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它最為難得之處還在於它將技術、創作和美學討論相結合,既擺脫了理論上的空洞和乏味,也不只停留在技術操作的總結中。這也就與比爾教授開設的“Audio culture”課程的目的相吻合,是一種針對聲音創作的文化研究。
在我結束了該書的閱讀,並得到教授本人的中文翻譯授權之後,就立刻決定進行翻譯工作。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也同時開始尋找中國方面的出版社進行出版事宜的討論。但這一過程卻並不如想像那么順利,大家所反映出來的對“科幻題材”的認識和信心非常不充分,也並不敢確認這一不具有中國特色的題材是否能獲得中國讀者的認可。因此,這本書直到經過我的博士導師胡克教授的推薦和介紹,才得以成功與中國電影出版社接洽並最終成就它的中譯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