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景學:我們的聲環境與世界的調音》是一本2022年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加] R.穆雷·謝弗。
基本介紹
- 書名:聲景學:我們的聲環境與世界的調音
- 作者:[加] R.穆雷·謝弗
- 譯者:鄧志勇,劉愛利
-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567095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聲景學:我們的聲環境與世界的調音》(The Soundscape: Our Sonic Environment and the Tuning of the World)的原著者是加拿大著名的生態學家與作曲家R穆雷·謝弗(R Murray Schafer),英文原著於1977年首次出版,後由於影響巨大,於1994年再版。該書首次系統性地從理論構建的高度提出了聲景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與設計方法,是一本同時涉及聲景學、地理學、歷史學、文化學、人類學、音樂學和信息科學領域的學術理論著作。雖然離原著首次出版已近五十年,但該書仍是世界範圍內整個聲景學科與聲音生態學科的奠基性著作,是聲學與聲景學相關科研和套用領域的必讀書目。
全書內容共分為七個部分20節,分別為:
導論:該部分論述了聲景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與觀點,指出聲景是一種強調聽者、環境與聲音之間互動關係的、一種強調社會與文化信息感知的聲生態學意義上的聲環境。
第一部分:第一類聲景。該部分以“高保真聲景”與“低保真聲景”理論入手,論述了最基本的第一類聲景(包括自然聲景、自然界中生物的聲景、自然生活環境中的聲景)的定義、類型及其對於聲音環境的重大意義,並以風聲、水聲、鳥叫聲等為例分析了該類聲景的典型聲學特徵。
第二部分:後工業聲景。該部分以“低保真聲景”的理論分析了從工業革命至電氣革命時期典型城市的聲景特徵及其與社會文化信息的關聯。
間奏部分。該部分以音樂學的視角闡述了由音樂感知過渡到聲景感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其理論方法。
第三部分:分析。該部分借用形態學、符號學與音樂學的部分理論集中論述了聲景的標識、分類與感知分析等方法,為聲景研究提供了方法論支持。
第四部分:走向聲學設計。該部分從聲音生態學、人耳聽覺、地理學等角度討論了聲景聲環境設計的可能性與基本設計手法,並創新性地提出了聲學社區的概念。
尾聲部分。該部分介紹了原著者的“超音樂”和宇宙球體育樂原景。
本書涉及豐富而具有學術與實用價值的聲景個案研究實例,書中提及和收錄的珍貴原始資料為相關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史料,國內同類綜合性的跨學科的理論專著或譯著尚不多見。豐富的聲音、圖片和地理方面的文本資料也讓本書成為音樂、旅遊與攝影愛好者的藏本。
本書的主要譯者是鄧志勇(聲景學與音樂學)與劉愛利(聲景學與地理學),其中鄧志勇負責序言、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尾聲與附錄的翻譯工作,劉愛利負責導論、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及間奏部分的翻譯工作,最後由康健教授負責全書的審校工作。該中文譯本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民族旅遊地聲音遺產的代際認同差異及機制研究”(項目號:41871130)、北京市青年燕京學者培育對象資助項目“聲景設計與聲景音樂的基本原理”(批准號:012155674700)的部分成果,後又由首都師範大學教務處教材出版基金資助得以出版。
作者簡介
原著者簡介:R穆雷·謝弗(R Murray Schafer,1933—2021),於1933年出生在安大略省(Ontario)薩尼亞市(Sarnia),就讀於多倫多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in Toronto),曾在奧地利和英國學習,並擔任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傳播學研究教授(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at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in British Columbia)。作為一名作曲家,謝弗以各種形式創作音樂,其中大部分是實驗性音樂。他以其音樂作品獲得了多個獎項與基金,包括加拿大議會獎(the Canada Council)、弗洛姆音樂基金(the Fromm Music Foundation)、科斯維茨基音樂基金(the Koussevitzky Music Foundation)以及古根海姆助理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
鄧志勇,廣西柳州人,聲學博士,建築學碩士、舞台科技藝術專業碩士,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西藝術學院外聘碩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外聘教師,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建築學院及音樂系訪問學者,德國伍珀塔爾大學聲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美國杜蘭大學人文學院音樂系訪問學者,AES國際音響工程協會會員、美國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學會副會員,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在國際學術會議與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和參與多項guojiaji與省部級科研項目;曾參加北京五棵松奧運籃球館、上海世博會城市之窗主題館及主持深圳交響團音樂廳等重要觀演建築的擴聲系統及建築聲學設計。研究領域包括聲景學、音樂聲學與數字媒體藝術,對Sound Design及舞台劇也頗感興趣。
劉愛利,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副教授,博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青年專家,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旅遊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為旅遊開發與區域規劃、旅遊聲景、遺產旅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旅遊局規劃重點項目、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青年專家人才培養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科技計畫面上項目等科研項目十餘項,
發表各類學術論文60餘篇,主持和參與各類區域規劃項目4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