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簡介,編號系統,物化性質,分子結構數據,計算化學數據,毒理學數據,性質與穩定性,貯存方法,生產方法,用途,藥典標準,主要化學成分,性狀,鑑別,檢查,含量測定,藥理使用說明書,藥理毒理,藥動學,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藥物相互作用,
化合物簡介
中文名稱:聯苯苄唑
中文別名:1-(alpha-聯苯-4-基苄基)-1H-咪唑;1-(p,α-Diphenylbenzyl)imidazole;1-(α,4-聯苯基苄基)咪唑;
英文名稱:1-[phenyl-(4-phenylphenyl)methyl]imidazole
英文別名:1-(biphenyl-4-yl-phenyl-methyl)-1H-imidazole;Amycor;(biphenyl-4-yl)phenyl-imidazol-1-ylmethane;rac-bifonazole;Bifonazol [INN-Spanish];
CAS號:60628-96-8
精確質量:310.14700
編號系統
CAS號:60628-96-8
EINECS號:262-336-6
RTECS號:NI3517000
物化性質
密度:1.07 g/cm3
沸點:491.7ºCat 760 mmHg
閃點:251.2ºC
折射率:1.616
儲存條件:通風低溫乾燥
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100.75
3、 等張比容(90.2K):738.4
4、 表面張力(dyne/cm):43.1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1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4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17.8
7.重原子數量:24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362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1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毒理學數據
雄小鼠,大鼠經口LD50:2629,2854(mg/kg)。
性質與穩定性
在PH=1 ~12的水溶液中穩定。
貯存方法
在密封的貯藏器內,並放置陰涼,乾燥的地方保存。
生產方法
1.咪唑13.6g和3.5ml氯化亞碸在150ml乙腈中反應,生成1,1'-亞磺醯基雙(咪唑);再往該反應液中加入13gα-聯苯基苄醇,在室溫下反應15h,得8.7g聯苯苄唑。
2. 咪唑和氯化亞碸在乙腈中反應,生成1,1'-亞磺醯基雙(咪唑),該反應液中加入α-聯苯基苄醇,在室溫下反應得聯苯苄唑。
用途
1.新型咪唑類局部抗真菌藥。適用於手癬、足癬、體癬、股癬、花斑癬、陰囊癬以及皮膚褶皺部分的真菌感染的治療。
2.咪唑類抗真菌藥,具有廣譜抗真菌作用,對白色念珠菌、各種癬菌、酵母菌、絲狀菌和雙相真菌等具有功效,並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適用於手癬、足癬、體癬、股癬、花斑癬、陰囊癬以及皮膚褶皺部分的真菌感染的治療。
藥典標準
主要化學成分
本品為(±)1-(α-聯苯-4-基苄基)-1H-咪唑。按乾燥品計算,含聯苯苄唑不得少於99.0%。
性狀
本品為類白色至微黃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
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或無水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幾乎不溶。
熔點為148~153℃。
鑑別
(1)取本品約0.1g,置試管中,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沿管壁加無水三氯化鋁粉末少量,無水三氯化鋁粉末即顯紫紅色或紫色。
(2)取本品約10mg,加枸櫞酸醋酐試液10滴,混合後置水浴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紫色。
(3)取本品,用甲醇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約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A)測定,在254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4)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666圖)一致。
檢查
有關物質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另取聯苯苄醇對照品,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5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再取聯苯苄唑對照品與聯苯苄醇對照品,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含聯苯苄唑1.0mg與聯苯苄醇5μg的溶液,作為系統適用性試驗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譜法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四氫呋喃(84:15: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取系統適用性試驗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聯苯苄醇色譜峰的峰高約為滿量程的10%,聯苯苄唑峰與聯苯苄醇峰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再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對照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峰保留時間的3倍。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聯苯苄醇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品溶液主峰面積(0.5%),其他單個雜質峰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0.5倍(0.5%),其他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1.5倍(1.5%)。
殘留溶劑苯、乙腈與二甲基甲醯胺
取本品約0.5g,精密稱定,置20ml頂空瓶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0.75mg/ml丙醇的二甲基亞碸溶液)10ml,密封,振搖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苯、乙腈和二甲基甲醯胺,精密稱定,用內標溶液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0.1μg、20.5μg和44μg的溶液,精密量取10ml,置20ml頂空瓶中,密封,作為對照品溶液。照殘留溶劑測定法,用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液;起始溫度為40℃,維持5分鐘,以每分鐘10℃的速率升溫至150℃,維持2分鐘,再以每分鐘20℃的速率升溫至240℃,維持3分鐘;進樣口溫度為240℃;檢測器溫度為250℃;頂空瓶平衡溫度為70℃,平衡時間為35分鐘。取對照品溶液頂空進樣,各成分峰及內標峰之間的分離度均應符合要求。再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頂空進樣,記錄色譜圖。按內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均應符合規定。
四氯化碳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置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亞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四氯化碳,精密稱定,用二甲基亞碸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0.08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殘留溶劑測定法,用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液;起始溫度為50℃,維持3分鐘,以每分鐘20℃的速率升溫至220℃,維持3分鐘;進樣口溫度為240℃;電子捕獲檢測器溫度為250℃。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各1μl,分別注入氣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應符合規定。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
熾灼殘渣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遺留殘渣不得過0.1%。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25g,精密稱定,加冰醋酸20ml溶解後,加結晶紫指示劑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綠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當於31.04mg的聯苯苄唑。
藥理使用說明書
藥理毒理
本藥為咪唑類抗真菌劑,具有廣譜抗真菌作用,對皮膚真菌、酵母菌、黴菌及其它真菌,如秕糠狀鱗斑黴菌,微小棒狀桿菌有效。體外試驗表明本藥對皮膚真菌 (如髮癬菌) 的作用主要是殺菌,而對酵母菌的作用主要是抑菌。本藥能很好地透過被感染的皮膚,作用迅速並持續時間長。
藥動學
據文獻報導正常成年人腹部皮膚10×20cm塗敷0.1g聯苯苄唑,採用氣-質聯用方法測定血藥濃度,達峰時間(Tmax)為給藥後12小時,血藥峰濃度(Cmax)為3.8ng/ml,皮膚吸收率極低。家兔局部皮膚(10×20cm)塗敷0.1g聯苯苄唑,血藥達峰時間(Tmax)為給藥後3小時,血藥峰濃度(Cmax)為140ng/ml,至24小時仍有一定濃度(100ng/ml)。用血管外給藥開放型二室模型處理得到的動力學參數說明中心室和周邊室的轉運速度基本相同,提示聯苯苄唑在組織中貯留很少。
適應證
急性及慢性皮膚真菌病,特別是皮膚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絮狀表皮癬菌;酵母菌,如白色念珠菌及其它種類的酵母菌;黴菌,如麴黴菌所致的皮膚真菌病;秕糠狀鱗斑霉所引起的花斑糠疹;棒狀桿菌所致的紅癬;上述真菌所致皮膚淺表感染。
用法用量
外用,清洗患處後,將本品適量塗敷患處,一日1次,2-4周為一療程。
不良反應
偶見皮膚刺激如燒灼感,或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等。
禁忌
對咪唑類藥物過敏者或禁用。
注意事項
避免接觸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用藥部位如有燒灼感、紅腫等情況應停藥,並將局部藥物洗淨,必要時向醫師諮詢。
妊娠3個月內慎用。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
不得與含鐵等金屬的藥物並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