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基因

聯合基因

聯合基因科技集團 於1997年11月發源於復旦大學,由毛裕民教授、謝毅教授帶領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批教師和博士、碩士研究生髮起組建。由100萬起步,到2005年底,已經形成資產超過15億,擁有20多家企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的基因技術企業集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合基因
  • 外文名:Combined gene
  • 全稱:聯合基因科技集團
  • 發源時間:1997年11月
  • 發源地點復旦大學
企業概況,核心優勢,產品類型,基因檢測類,基因組學的保健品,歷程回顧,社會評價,使命:,創新:,堅持:,跨越:,社會貢獻,

企業概況

聯合基因科技集團簡稱聯合基因。
解碼生命 造福人類解碼生命 造福人類
公司於1997年開始大規模人類功能基因cDNA的克隆和測序,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大規模人類基因資料庫,包含有全長人類基因8000多條;建立了國內最早的基因晶片技術平台之一,並成功開發載有18萬個unigene的晶片產品;建立了國內最早的基因檢測技術和服務體系,並開展了大規模健康基因檢測服務。八年來,聯合基因集團科研投入超過5億元人民幣,並聚積了一批國內第一流的科研人才,從事人類功能基因研究和相關產品開發、基因晶片技術開發及套用、新藥篩選技術開發和套用。公司擁有國際先進的設備價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
九年來,公司累計申請專利3800多項(其中通過國際專利組織申請國際專利1200項),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項,上海市級項目28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10項成果獲得國家和上海市獎勵。同時,集團及所轄企業還獲得了上海市科技創新企業等榮譽。
創立以來,集團緊跟國際頂尖水平,先後投入基因技術研發費用超過6億元,創造了一系列中國第一:
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規模人類基因資料庫
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塊基因晶片
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基於基因分析技術的新藥篩選平台
建立了國內第一套基因檢測企業技術標準
基因檢測技術平台在行業內第一家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
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黃種人疾病易感性基因資料庫
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基因技術平台
目前,集團的產業涉及基因技術及相關產品開發、生物製藥、基因檢測及個人健康管理、科技園區開發和房地產、計算機及軟體、教育培訓、金融資本管理等多個產業領域。
聯合基因集團始終堅持“解碼生命,造福人類”的宗旨,以一流的技術、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設備,努力創造一流的成果。聯合基因始終以開放的心態尋求與社會各界的合作,並願意與所有合作夥伴共享生物經濟時代的榮耀和財富。

核心優勢

1. 團隊優勢卓越事業
世界級科學家談家幀教授生前擔任名譽主席,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所長任董事長,匯聚上百位擁有博士、碩士等高學歷的科研與管理人才,構建了聯合基因強大的團隊力量,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經濟主導產業基因產業的領航者。
2. 技術優勢國際同步
聯合基因先後與國內外多家基因研究機構和企業進行深入技術交流與合作;十多年來,在技術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建立了世界領先的八大技術平台,始終保持與國際優秀企業的同步。
3. 專利優勢世界第七
聯合基因以4000多項的基因專利技術,高居國內第一位、世界第七位。在基因產業競爭中,進一步搶占市場的先機和鞏固了行業領先者的地位。
4. 產業優勢引爆市場
聯合基因已經推出的產品包含有近百種疾病的易感基因檢測,是國內開展檢測項目最多的企業。同時,還有一批易感基因產品正在開發中……
世界一流的技術平台
1、BECKMAN SNP Stream High-througput Genotyping Platfrom
貝克曼SNP基因分型高通量流式檢測平台,基於多重PCR和專利的單鹼基引物延伸的高效SNP分型系統,準確率超過99%。
2、Microarray Genechip Platform
微矩陣基因晶片分析平台,它以生物基因分子雜交為原理,特異性探針為基礎,化學發光為檢測手段,是聯合基因集團開展基因檢測服務的主要技術平台之一。
微陣列基因晶片分析平台微陣列基因晶片分析平台
3、Bio-informatics Analysis Platform
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對完成的基因檢測數據進行分析檢測,放心對可能由疑問的數據提交其他技術平台復檢。
4、Short Tanderm Repeat(STR)Gene Analysis Platfrom
短片段重複(STR)序列分析平台,利用PCR及聚丙烯醯胺電泳技術,通過電泳,將不同長度多態性的片段進行分離並檢測。
5、ILLUMINA Uitra-high Throughput Confocal Fiber-Optic Beadarray Platfrom
ILLUMINA雷射共聚集光纖微珠超高通量基因分析平台,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對人的全基因SNP位點進行掃描分析的技術之一。
6、High throughput DNA Sequencing Platform
高通量DNA測序平台,是SNP檢測中疑問數據復檢判斷最有意義的實驗工具。
7、Bio-Plex200 Genotyping Platfrom
Bio-Plex200檢測平台是引進美國Bio-Rad公司研發的多功能流式微珠晶片系統。流式微珠晶片系統在形式上是把兩種成熟的技術——流式細胞技術和酶標檢測技術有機的整合在一起,使之具有通量高、反應時間短、檢測所需標本量少、可靠性高、重複性好、靈活性強等優點。
8、7900HT/taqman 基因分型系統
ABI Prism®7900HT和9700雙頭全自動384孔PCR儀等儀器均來自美國最大的生命科學儀器供應商AB公司,該平台基於Taqman 探針原理的基因分型檢測也被全世界高端科研單位廣泛套用。

產品類型

基因檢測類

① 2007經典系列(老產品)分為:
D類: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科疾病易感基因檢測類
E類:心臟血管類
F類:II型糖尿病類
Gc類:男性腫瘤
Hc類:女性腫瘤
④ 暢享人生疾病易感基因檢測
⑤ 合家歡疾病易感基因檢測
⑥ 酒精度檢測
⑦ HMS健康管理系統

基因組學的保健品

① 綠靈膠囊系列保健產品
② 共軛亞油酸系列保健產品
③ 金參元

歷程回顧

1995年,毛裕民,謝毅教授經過探索,共同開發出高效全長cDNA克隆測序技術,克服了重複率高、豐度低和完整性差的世界難題。
1997年,高效全長基因克隆和測序技術在實驗室中得到了充分的認證,技術已成熟,具備了大規模流水作業的條件。
1997年11月,第一台377測序儀到位,研究小組人員利用自己的積蓄和借款共同投入,自己充當風險投資的角色。
1998年初,高效基因克隆和測序技術體系成熟,進入大規模流水線式生產。
1998年3月,上海生元基因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新黃浦集團投資7千萬現金,復旦大學的高效克隆和測序技術作價3千萬元,占30%的股份,上海新黃浦集團投資7000萬元現金,占70%股份。
1998年3月,上海博德基因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12月,上海博道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和由復旦大學校辦科技企業上海復旦生物技術實業公司改制而成的民營科技企業上海復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技術作價2000萬元入股復旦生物科技。在此期間,還有不少戰略投資者也介入了聯合基因的其他子公司。
1999年9月,“基因晶片的研製及套用研究”通過上海市科委技術鑑定,為國內首創。
1999年12月,“基因資料庫及分析管理系統”通過上海市科委技術鑑定,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第一個自主開發的大型人類基因資料庫。該資料庫包含所有國際公開資料庫中的基因數據以及公司獨有的新基因數據和相關信息,擁有47000多組Unigene,10000多條人類全長基因的克隆,其中6000多條是公司專有的新基因克隆
2000年 1月,為了對已有公司的資源進行更有效的整合,深入開發基因的潛在價值,毛裕民、謝毅等技術人員與最緊密的合作夥伴將各自持有的股權經過購併等方式,組建成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3月,首次製成一套(共5片)點有17. 5萬個克隆,代表40000餘中基因的高密度研究用表達譜晶片。
2000年6月,上海博容基因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8月,聯合基因集團以自主開發的基因晶片技術作價2.5億元人民幣,與廣東肇慶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國最大的晶片公司上海博星基因晶片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5億元,創中國生物技術作價之最。
2000年10月,集團旗下從事人類全長新基因功能研究的專門機構上海聯眾基因科技研究院成立。
2000年起,復旦生物科技公司開始研發人類易感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是國內最早開展人類基因檢測服務的企業之一。
2001年6月,聯合基因自主研發的“Biodoorchip4000基因晶片(微矩陣)”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新產品一等獎。
2001年6月,“基於基因晶片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型”通過上海市科委鑑定。
2001年7月“基因晶片基片”通過市科委鑑定,被認定為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1年7月,“寡核苷酸晶片的研製與套用”項目通過市科委成果鑑定。
2001年7月,“博星高密度cDNA晶片技術的研究與套用”項目通過市科委鑑定,被認定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1年,博星公司晶片生產和服務系統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
2002年1月,聯合基因集團通過協定收購精優藥業29.9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02年2月,精優藥業出價9500萬港幣從聯合基因購買了十九條糖尿病相關基因專利的經營權,聯合基因協定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精優藥業控股有限公司近30%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聯合基因可控資產規模擴大至近20億。
2002年3月,“基因晶片技術及產品的套用研究與開發”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8月,聯合基因集團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民營科技創新先進單位。
2002年10月,聯合基因集團榮獲首屆上海科技企業創新獎。
截止2002年10月聯合基因已申請3800多項藥物發明專利,其中245項進入國際階段,包括腫瘤相關基因、肥胖基因受體相關基因、高血壓血管緊張素相關基因和老年痴呆症相關基因等極具臨床套用和藥物開發前景的重要功能基因。
2003年6月,博星公司被授予楊浦知識創新區首批“科技創業帶頭人”稱號。
2003年,公司推出第一款可用於商業化檢測服務的人類易感基因檢測產品。
2004年5月,香港精優藥業間接控股的福斯生物工程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的口服胰島素項目,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的臨床批准,進入二期臨床實驗。
2004年8月,聯合基因被列入上海市首批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流動站。
2004年10月,聯合基因與挪威三文魚基因組計畫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為我國的基因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
2004年12月公司提出“全民健康基因系統工程”,開始基因檢測服務的市場推廣。
聯合基因對我國基因工程領域的貢獻被編入由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國家公務員自然科學叢書《基因工程概論》一書。
2006年9月,聯合基因制定的基因檢測技術標準(企業標準)通過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審定,正式發布施行。該標準是國內關於疾病易感基因檢測方面的第一套技術標準。
2006年11月,發起設立“復旦大學談家楨生命科學青年教師基金”。
2007年3月18日,聯合基因檢測銷售中心在香港成立。
十七大期間,新華社連續發文,肯定聯合基因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人民日報文章提到:“華為、中興、中星微、聯合基因、三一集團……在中國企業中,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積極踐行者還有很多。它們在本行業的崛起,令世界矚目。”
2007年12月15日-16日,在中國科協支持下,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世界健康產業協會和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人體基因科學與健康產業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郝建秀出席了大會開幕式。
2008年4月,李瑤博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目前集團已有兩位教授獲此殊榮。
2008年4月,公司基因檢測中心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頒發的《實驗室認可證書》。是國內第一家獲得此項認證認可的基因檢測機構。
2008年12月,聯合基因集團成功收購遠東生物製藥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份,成為國內首家以基因技術為核心業務的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
2008年下半年,聯合基因澳門實驗室正式建立,復旦健康國際(澳門離岸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和華夏聯合基因健康檢測技術產業(澳門離岸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相繼成立。
2009年上半年,聯合基因正式推出“天賦基因檢測”業務。
2009年3月,聯合基因下屬公司上海聯眾基因科技研究院申請的“一次性使用口腔脫落細胞採樣棒”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2009年6月2-3日,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致公黨中央、九三學社中央和科技部共同主辦,聯合基因集團協辦的“中國基因科學暨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2009年6月,聯合基因(上海)健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標誌著基於基因組學的健康服務業務開始推向全國市場。
2010年6月2-3日,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民革中央委員會、農工黨中央委員會、致公黨中央委員會、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財政部、農業部、衛生部等單位聯合主辦,聯合基因集團協辦的“第二屆中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社會評價

創新是高科技發展的唯一道路—記聯合基因的創新與發展
2010-07-20 16:34:39 來源: 網易 網易7月20日報導
在高科技產業領域,失敗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而成功的要素可能全都一樣,那就是不斷創新,以創新求發展。
走訪聯合基因集團,筆者處處感受到那種創業的艱辛和創業者“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這個由復旦大學的一批教師和研究生自籌資金100萬創立的高科技企業,經歷了11年的奮鬥歷程,如今已經成為擁有兩家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形成生物製藥和健康服務兩大業務板塊,資產總值超過60億港幣的高科技產業集團。他們在本來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帶有聯合基因鮮明特點的路,他們的創業故事在行業內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使命:

毛裕民教授和謝毅教授而言,1997年是一個人生重大的轉折點。那個時候,45歲的毛裕民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而34歲的謝毅,則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重點培養的年輕教授,復旦大學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就在他們衝刺學術生涯頂峰的時候,一件事情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使他們走向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
毛裕民毛裕民
1997年的夏天,中國現代遺傳學之父、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創建者談家楨先生給中央寫了一封信。這位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遺傳學事業的學者,在赴浙江考察的時候,聽到了一件令他十分震驚的事情,美國一個頂尖的生物技術企業與溫州的某家鄉鎮衛生院開展了某項“科研合作”,由鄉鎮衛生院負責,抽取了該地一個有哮喘病遺傳史的家庭所有成員的血樣,並把這些血樣送到美國供美國的公司進行研究。談先生以其職業的敏感性,馬上覺察到這是已開發國家到中國來掠奪中國的遺傳資源,對中國發動了“基因資源爭奪戰”。他深知,如果已開發國家拿到中國的優質遺傳資源進行研究和開發,並申請專利保護,未來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將會受制與人,中國13億人民的看病吃藥將依賴外國,這對一個民族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於是,88歲的談老給江澤民總書記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呼籲要加快中國的基因開發與研究,同時要立法保護中國的遺傳資源。
江總書記對談老的信非常重視,在談老的信上作了親筆批示,指示李嵐清宋健彭佩雲同志認真研究一下,提出解決的方法。江總書記批示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得珍惜我們的基因資源。”
談老的信和江總書記的批示傳到復旦大學,在學習談老的信和總書記批示的同時,毛裕民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其他同事們同時也在思考,面對這種局面我們該怎么辦?中國人要在基因研究領域有所作為,要占有一席之地。
恰好在同時,毛裕民和謝毅共同研究的一套大規模人類基因克隆測序技術已經成熟,成功地解決了尋找人類新基因的低效率問題。一般情況下,教授們會選擇申請國家科研經費繼續進行研究開發,等到科研成果產業化條件成熟了再推向市場。但面對國家科研經費嚴重不足的現狀,毛裕民教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學習已開發國家的模式,創建高科技企業,吸納社會資本投入科學研究。這個構想得到了一批教師和研究生的回響,一批人自籌資金100萬元,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創新:

100萬元,對生物科技項目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毛裕民知道,如果不能很快完善自己的技術並獲得風險投資,這次創業隨時會夭折。在復旦大學科技處牽線下,很快,第一家風險資本注入了他們的項目。上海新黃浦集團投資7000萬元,毛裕民、謝毅的技術作價3000萬元,雙方合作建立一個公司,開展人類基因克隆和測序工作。有了這一筆資金,整個實驗室設備條件立刻得到極大的改善,最先進的儀器設備與復旦大學先進的技術很好地結合到一起,其效應迅速顯現,短短兩年時間,聯合基因成功找到8000多條人類全長新基因,並將其中近3800個新基因作了進一步研究並申請了專利,打破了已開發國家在基因開發上的壟斷地位。國內媒體紛紛報導了他們的成果。
那個年代是一個崇尚高科技的年代,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很多社會資本紛紛參與進來,使聯合基因徹底擺脫了資金匱乏的局面,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迅速產生——
1999年,聯合基因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規模人類基因資料庫,從而使中國的基因研究擺脫了依賴外國資料庫的尷尬局面。這一成果通過專家鑑定後,國內媒體作了大量的報導,中央電視台《科技博覽》欄目專程來到公司拍攝了一個專題片——《人類基因資料庫》;
1999年,聯合基因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塊基因晶片,年輕的李瑤教授在美國做博士後的時候專攻基因晶片技術,回國後藉助聯合基因先進的技術設備,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拿出了中國人自己的基因晶片,並申請了7項專利。這一成果獲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優秀新產品一等獎。中央電視台再次來到公司,拍攝了第二個專題片——《診斷疾病的基因晶片》;
2000年,聯合基因申請的發明專利數量躍居中國企業第一位,公司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專利部,專利申請“批量化”進行。在聯合基因的有效推動下,上海的專利申請量從1998年時的全國第十位一躍進入了全國前三名;
2000年,基因晶片項目作價2.5億元,與星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5億元資金,合資建立了總資本5億元的中國第一個基因晶片公司,為中國高科技項目標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價格;
2001年,聯合基因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基於基因技術的新藥篩選平台,從神農嘗百草藥物篩選模式到基因組水平的藥物篩選模式,中國的新藥篩選走入國際先進行列。
這種科學研究方面的爆發式增長,在傳統的科研模式下是難得一見的。聯合基因的嘗試直到今天仍令人稱奇。

堅持:

做過風險投資的人都知道,高科技企業中的絕大多數最終都走向失敗。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但聯合基因人知道,很多失敗的最重要因素是由於創業者缺乏堅忍的意志品質。
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IT泡沫的破滅,使全球的高科技投資迅速進入嚴冬期。那個階段,很多投資公司一聽到是高科技項目便立即搖頭。對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高科技產業而言,那是一段艱難歲月。與聯合基因同時起步的很多基因技術企業紛紛倒下,聯合基因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大批新項目下馬,公司員工從最高峰時的700多人銳減到200多人。大家都在思考,聯合基因的明天在哪裡。
當時擺在聯合基因創業者面前有兩條路,一條路是把手上的技術和成果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賣給外國企業,畢竟很多成果技術含量還是很高的,即使用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也可以使創業者們得到較為豐厚的回報。同時他們可以繼續回到學校安安穩穩地做教授。第二條路是根據市場形勢調整公司經營策略,壓縮陣線,並把一些可以產業化的產品迅速推向市場,擺脫依賴資本市場的資金髮展企業的老路,學會從產品市場賺錢來發展高科技產業。
對大學教授而言,到市場賺錢遠比搞科研難得多,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全新的考驗。知識分子最大的優點是肯學習,在嚴酷的市場形勢下,一批教授開始吆喝,賣基因晶片、賣技術服務,甚至賣起了基因紀念品。學做生意雖然不易,但卻也頗有成效,聯合基因的基因晶片在這批教授手裡居然走向全國,全國上百家科研單位,幾百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使用了聯合基因製造的基因晶片。在那個嚴冬時節,聯合基因不僅活了下來,而且保持住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保留了若干個對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的研究項目。幾年的苦熬,終於等來了基因技術產業的又一個春天。

跨越:

當高科技和市場真正結合起來後,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當一批掌握高技術的教授同時也成為合格的商人的時候,高科技企業才可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經過幾年的歷練,聯合基因的一批創業者兩鬢添了幾許白髮,但他們的心更寧靜,人更成熟,事業也就走上一個新的高度。
2002年,聯合基因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精優藥業收購了口服胰島素項目,進行產業化開發。蛋白質藥物歷來被認為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為蛋白質藥物經口服後會被消化分解而失去其功效。所以,蛋白質藥物口服劑型研究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國家從“七五”期間就開始立項支持口服胰島素的研究,許多一流的科研單位象接力跑一樣,一棒接一棒開展研究與開發工作。2001年,清華大學在這個項目的基礎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隨後,精優藥業接下這根接力棒,開展藥物研製和臨床試驗工作。經過幾年的工作,目前這個藥業已經進入三期臨床研究。香港的資本市場對這個項目寄予了極高的期望,當這個藥物的臨床研究取得進展的時候,精優藥業的股票在幾個月中從每股0.4港元漲到最高時的每股4港元。
2004年,聯合基因推出了個人DNA檢測項目。這個項目從2000年立項研發,在公司最艱難的時候,對它的研發沒有中斷過。為了開發這個項目,聯合基因的技術人員閱讀了國內外核心期刊上所有相關的文獻,並建立了一個包含9萬篇文獻的資料庫。同時研究人員也通過大量實驗,採集中國人相關基因數據,使公司推出的基因檢測產品是一個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完全中國化的產品。基因檢測技術是利用現代基因技術手段尋找人體內缺陷基因,而這些缺陷基因往往會導致嚴重疾病。通過尋找這些缺陷基因,可以預測人們的患病風險,從而指導人們開展有針對性的疾病預防。這個項目推向市場後,引起市場強烈的反響。從最開始的質疑,到現在廣泛被認可;從最開始的不接受,到現在很多人願意嘗試,聯合基因在健康產業方面又做了一個沒有先例的創舉。2008年,聯合基因再次在香港重組上市,並計畫把基於基因組學的健康服務作為新的上市公司的主打業務。

社會貢獻

在推動企業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同時,聯合基因把更多精力投向整箇中國基因技術科學與產業領域,投向社會事業發展。2008年,聯合基因捐資1000萬元,設立“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這個獎是經談家楨先生本人同意,用談老的名字命名的專項科學獎,國家科技部在接到聯合基因的申請後,僅用了一個星期就正式批覆聯合基因,同意設立這個獎項,並把它作為一個全國性的科學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同志欣然提筆為該獎題名。2008年12月19日,在談家楨先生逝世一個多月後,該獎舉行了首屆頒獎會。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同志出席了頒獎會並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盛讚聯合基因為中國科學事業做了一件大好事。
2007年,聯合基因捐資500萬元,在楊浦區設立了聯合基因楊浦老年基金。在聯合基因的創業歷程中,歷屆區委區政府給予聯合基因巨大的支持。在企業有所發展後,聯合基因馬上拿出資金回報社會,這一舉措也得到區委區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7年,聯合基因拿出100萬元,資助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啟動科研項目,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成長。同時聯合基因向學校表示,在適當的時候把這種資助提高到1000萬元甚至更高。
聯合基因的領導在很多場合也在不斷教育自己的員工,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人,做企業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這一切都在表明,聯合基因已經成熟,它已經從當年在高科技產業化領域亂沖亂撞找出路的小公司成長為中國基因技術產業化領域一個標誌性企業,它今天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聯合基因自身,它代表著中國基因科技產業時代的一代人物和一代企業,代表著他們的奮鬥經歷,他們的理想,以及他們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