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17項目標,消除貧困,消除飢餓,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廉價和清潔能源,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縮小差距,可持續城市和社區,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氣候行動,水下生物,陸地生物,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宣傳活動,
基本介紹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系列新的發展目標,將在千年發展目標到期之後繼續指導2015-2030年的全球發展工作。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即將在紐約總部召開,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將在峰會上正式通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可持續發展目標將指導2015年至2030年的全球發展政策和資金使用。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歷史性的承諾:首要目標是在世界每一個角落永遠消除貧困。
從千年發展目標出發
2015年是千年發展目標的收官之年。2000年9月,世界各國通過為期15年的千年發展目標, 團結協作,應對貧困問題。自那以來,聯合國發展集團一直致力於落實八大千年發展目標。
宣傳標識 千年發展目標設立了明確的具體目標,促使人們關注貧困問題並調動資金用於減貧——過去15年中,超過6億人擺脫了貧困。千年發展目標還動員了政治意願,提高公眾意識,關注發展問題,支持落實以人類發展為重點的議程,規模空前。千年發展目標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中國在實現減貧目標等多項千年發展目標上發揮了了重要作用。
隨著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最後期限日益臨近, 國際社會正處於建立2015年後開發框架的關鍵時刻。自2000年《聯合國千年宣言》公布千年發展目標以來,儘管發展成績斐然,但區域之間的發展並不平衡,並且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仍然阻礙著發展工作的進程。
邁向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5年是關鍵的轉折點——今年是千年發展目標計畫的收官之年,也是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啟動之年。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即將在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通過,旨在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中國高度重視此次峰會,並將從各方面推動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質進展。
2014年6月3日,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處與中國外交部合作主辦了2015年後發展進程研討會。研討會討論了千年發展目標的實施狀況及正在進行中的新議程設定過程。
2015年7月24日,中國政府和聯合國駐華系統合作撰寫的《
中國實施千年發展目標報告 ( 2000- 2015年)》正式發布。同日,開發署駐華代表處和外交部共同主辦了2015年後發展議程國際會議,討論了新議程的議題,並著重探討中國將在2015年後發展峰會及可持續發展目標實施中發揮的作用。
對於數百萬人來說,發展目標仍未實現——在消除飢餓、取得全面性別平等、改善醫療服務和基礎教育上,我們要完成最後的攻堅。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必須讓世界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承接千年發展目標,不把任何人排除在發展之外。
17項目標 消除貧困 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1990年以來,極端貧困率下降了一半。成績雖然顯著,但在發展中地區有五分之一的人仍舊生活在每天1.25美元貧困線以下,千百萬人每日收入勉強高於這個水平,還有許多人有返貧的風險。
貧困不僅是缺乏收入和資源導致難以維持生計,還表現為飢餓和營養不良、無法充分獲得教育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務、受社會歧視和排斥以及無法參與決策。經濟成長必須具有包容性,才能提供可持續的就業並促進公平。
消除貧困 人類在徹底消除貧困方面仍面臨嚴峻挑戰:
·有12億人仍處於極端貧困狀態
·在發展中地區有五分之一的人仍舊生活在每天1.25美元以下
·每日生活標準在1.25美元以下的人絕大多數生活在兩個地區: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高貧困率常見於脆弱和受衝突影響的小國
·世界上五歲以下的兒童中,有四分之一的身高低於其年齡段的正常值
·2013年,每天有3200名兒童由於戰亂要逃離家園尋求庇護
消除飢餓 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和促進可持續農業。
現在是重新思考我們如何種植、共享和消費糧食的時候了。如果方法得當,農業、林業和漁業可以為所有人提供營養的食物,並創造體面收入,同時支持以人為本的農村發展和環境保護。目前,土壤、淡水、海洋、森林和生物多樣性正在迅速退化。氣候變化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增加乾旱和洪水一類的災害風險。許多農村婦女和男人單靠自己的土地已經入不敷出,迫使他們遷移到城市尋找機會。
如果要為今天9.25億飢餓人口和預計到2050年新增加的20億人口提供營養,全球糧食和農業系統必須作出深刻的改變。糧食和農業部門提供了發展中的關鍵解決方案,這也是消除飢餓和貧困的重點。
消除飢餓 全球飢餓人口現狀:
·
世界 上有8.05億人,即地球人口的九分之一食不果腹,無法享受健康、活躍的生活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飢餓人口生活在開發中國家,那裡有13.5%的人營養不足
·亞洲是飢餓人口最多的大洲,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二。近年來南亞所占比重已經下降,但西亞的比重略有上升
·
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是飢餓現象(占人口比重)最普遍的地區,有四分之一的人營養不足
·營養不良導致的死亡占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總數的近一半(45%),達每年310萬人
·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兒童發育不良。在開發中國家這個比例可升至三分之一
·在發展中世界,有6600萬的國小學齡兒童餓著肚子去上學,僅非洲就有2300萬
食品安全現狀:
·農業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僱主,為目前全球40%的人口提供生計。農業是農村貧困家庭的收入和就業機會的最大來源。
· 全球約有5億個小農場,大部分實行旱作,提供大多數開發中國家食品消費的80%。投資於小農婦女和男人是增加對最貧窮國家糧食安全和營養,以及為本地和全球糧食生產的一個重要途徑。
· 自1990年以來,約75%的農作物多樣性已從農田裡消失。更好地利用農作物多樣性可以促進更多的營養膳食,增強農業社區的生計和更有抗災能力及可持續的農業系統。
·全球有13億人沒有電用,他們大部分生活在開發中國家的農村地區。能源貧困在許多地區是對減少飢餓和確保世界可以生產足夠的糧食來滿足未來需求的根本性障礙。
良好健康與福祉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所有人的福祉對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各國在增加預期壽命和減少導致母嬰死亡的常見病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在加強提供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消除瘧疾、肺結核、骨髓灰質炎和愛滋病毒/愛滋病的傳播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但是,還需要加倍努力,以根除一系列疾病,解決多種頑固和新出現的健康問題。
兒童健康現狀:
·雖然人口增長了,但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從1990年的1270萬下降到2013年的630萬,每天兒童死亡人數減少了17000
·2000年以來,麻疹疫苗已經挽救了1400多萬人的生命
·儘管全球在降低兒童死亡率方面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進步,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在兒童死亡方面所占比例正在上升。每5個5歲以下兒童死亡中就有4個發生在這兩個地區
·出生在貧窮家庭的兒童5歲之前死亡的機率幾乎是出身在富裕家庭兒童的兩倍
·如果母親接受過教育——即使是僅接受過初等教育,其孩子比沒有接受過教育的母親的孩子更容易存活下來
產婦保健現狀:
·1990年至2013年間,產婦死亡率下降了45%
·在東亞、北非和南亞,產婦死亡率下降了近三分之二
·在發展中地區,產婦死亡率仍是發達地區的14倍
·更多女性接受產前護理。在發展中地區,產前護理覆蓋率從1990年的65%上升到2012年的83%
·發展中地區只有半數的孕婦獲得了推薦的護理次數
·青少年生育率在大多數發展中地區出現下降,但進展速度有所放緩,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避孕藥具使用量大幅增加, 2000年代增加更多
·越來越多婦女的計畫生育需求正在被慢慢滿足,但是需求增長的速度很快
良好健康與福祉 ·2012年970萬人接受了挽救生命的愛滋病毒/愛滋病藥物治療
·大部分地區新的愛滋病毒感染人數正在下降
·2001年至2012年每100名成年人(15至49歲)中新的愛滋病毒感染人數下降了44%
·每小時有50位年輕女性感染HIV病毒
·年輕人對於愛滋病毒知識的掌握水平及安全套使用率仍然較低
·2000年至2012年間,由於大幅擴大的瘧疾干預措施,全球瘧疾死亡率下降了42%
·自2000年以來的十年中,避免了330萬因瘧疾導致的死亡,挽救了300萬嬰幼兒的生命
·得益於更多資金協助,越來越多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兒童能夠在驅蟲蚊帳內睡覺
·1995年至2012年間,肺結核治療挽救了約2200萬人的生命
優質教育 確保包容、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
獲得高質量的教育是改善人民生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各國在增加各級教育機會、提高入學率尤其是女童入學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基本的讀寫算技能大幅提高,但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步伐,來實現普及教育的目標。比如,世界在初級教育階段已經實現了男女平等,但在所有教育階段都實現這個目標的國家很少。
優質教育
優質教育面臨的挑戰:
·發展中地區的國小入學率,國小教育適齡兒童失學人數為5800萬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一半以上的兒童還沒有上學
·在國小階段輟學的兒童中,有50%生活在受衝突影響的地區
·世界上有7.81億成年人和1.26億青少年缺乏基本的讀寫算技能,其中60%為女性
性別平等 實現性別平等,為所有婦女、女童賦權。
雖然各國依據千年發展目標在性別平等方面取得了進步(包括初級教育中的男女平等),但世界各地的婦女和女童依然在遭受歧視和暴力。性別平等不僅是一項基本人權,也是世界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讓婦女和女童獲得教育、保健、體面工作並參與政治經濟決策,將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造福整個社會和人類。
性別平等工作現狀:
·在南亞,1990年國小階段男女生入學比例為100:74。2012年,男女生入學比例實現平衡
性別平等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和西亞,女童進入中國小依然面臨諸多障礙
·在北非,非農業部門的有償就業中,婦女占五分之一以下
·在46個國家,目前婦女在議會中至少一院的席位占到30%以上
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 人人享有清潔飲水及用水是我們所希望生活的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地球上有足夠的淡水讓我們實現這個夢想。但由於經濟低迷或基礎設施陳舊,每年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其中大多數是兒童——死於供水不足、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相關的疾病。
水資源缺乏、水質差和衛生設施不足也對糧食安全、生計選擇和世界各地貧困家庭的教育機會造成負面影響。乾旱困擾著世界上一些最窮的國家,使飢餓和營養不良狀況日益惡化。到2050年,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生活在受到周期性或反覆缺少淡水影響的國家。
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 清潔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現狀:
·自1990年以來,約有17億人口獲得了安全飲用水。然而,全球還有8.84億人仍然沒有獲得安全飲用水
·大約有26億人無法獲得基本衛生服務,如坐廁或蹲廁
· 每天,平均有5000名兒童死於可預防的與水和衛生相關的疾病
· 水電是最重要和最廣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總電力生產的19%
· 約70%所有可用水用於灌溉
· 洪水導致的死亡人數占所有與自然災害相關總死亡人數的15%
確保所有人享有水和環境衛生,實現水和環境衛生的可持續管理。
廉價和清潔能源 確保人人獲得可負擔、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能源是當今全世界共同關心的問題,處於幾乎每一個主要挑戰和機遇的核心。無論任何職業、安全、氣候變化、糧食生產或增加收支,對所有人來說獲得能源是必不可少的。可持續能源為我們改變生活方式、改善經濟運行和保護地球提供了絕佳良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帶頭推動的“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倡議旨在確保普及現代能源服務,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和使用。
廉價和清潔能源 可持續能源面臨的挑戰:
·有五分之一的人仍然無法使用現代電力
·30億人依靠木材、煤、木炭或動物廢棄物做飯和取暖
·能源供應、轉換、傳遞和使用,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約占60%
·降低能源碳強度,即每單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是實現長遠氣候目標的一個關鍵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促進持久、包容、可持續的經濟成長,實現充分和生產性就業,確保人人有體面工作。
世界人口中約有半數仍舊生活在每天大約兩美元的水平。在許多地方,有工作不意味著能夠擺脫貧困。進步的緩慢和不均衡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和調整消除貧困方面的經濟社會政策。
持續缺乏體面的就業機會及投資和消費不足侵蝕了作為民主社會根基的社會契約,即“進步所得,人人有份”。創造高質量的就業崗位仍將是幾乎所有經濟體2015年之後長期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可持續的經濟成長要求社會創造條件,使人們得到既能刺激經濟又不會危害環境的優質就業,也要求為所有達到工作年齡的人提供就業機會及像樣的工作環境。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與保障就業方面的挑戰與目標:
·全球失業人口從2007年的1.7億人升至2012年的2.02億人,其中有7500萬是青年男女
·有將近9億工人,即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生活在兩美元貧困線以下;要想脫貧,提供穩定和有足夠收入的工作是唯一途徑
·在2016至2030年期間,全球需要為剛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提供4.7億個就業崗位
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建設有風險抵禦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包容的可持續工業,並推動創新。
在許多國家,交通、灌溉、能源和信息通信技術等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對可持續發展和社區賦權至關重要。人們早就認識到如果要提高生產力以及健康和教育水平,就需要投資於基礎建設。增長速度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也需要繼續投資建設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來加強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同時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穩定。除政府撥款和官方發展援助外,我們也鼓勵私營部門支援有資金、技術和技能需求的國家。
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縮小差距 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國際社會在幫助人們擺脫貧困方面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最脆弱的國家,包括最不已開發國家、內陸開發中國家和小島嶼開發中國家繼續在脫貧方面取得進展。但是,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衛生教育服務和其他生產性資產的分配差異巨大。
此外,雖然國家之間的收入不均可能減少,但國家內部的收入不均卻在增加。人們日漸認識到,如果經濟成長不具包容性,而且沒有兼顧可持續發展的三個方面,即經濟、社會和環境,則經濟成長就不足以減少貧困。
為減少收入不均,我們建議各項政策在原則上具有普適性,但要兼顧貧困和邊緣化群體的需求。
縮小差距 減少不平等方面的現狀與挑戰:
·在1990年至2010年間,考慮到人口規模,開發中國家的收入不平等平均上升了11%
·開發中國家絕大多數的家庭——占總人口的75%——如今生活在收入分配比1990年代更加不平等的社會中
·有證據表明,不平等若超過一定限度,就會損害增長和脫貧、公共和政治領域的人際關係、個人滿足感和對自身價值的認知
·收入不平等的加劇並非什麼不可避免的現象;一些國家在實現高速增長的同時,成功遏制了或減少了收入不平等
·如不考慮到結果不平等和機會不平等之間脫不開的干係,就無法有效應對不平等
·在一項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進行的調查中,各國的決策者們承認,不平等的程度在他們各自國家總體上處於高位,而且有可能威脅到社會和經濟的長期發展
·來自開發中國家的證據表明,與出生在最富裕的五分之一人口中的兒童相比,出生在最貧困的五分之一人口中的兒童5歲之前死亡的機率是前者的三倍
·全球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已有很大改善,但殘疾人產生災難性健康支出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
儘管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的孕產婦死亡率總體上下降,但農村地區的婦女分娩時死亡的機率仍是城市婦女的三倍。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建設包容、安全、有風險抵禦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及人類住區。
城市在各種觀念、商業、文化、科學、生產力、社會發展進程中起著樞紐的作用。城市在最佳狀態運行時,人們能在社會和經濟方面得到提高。然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挑戰,其中包括以何種方式在創造就業機會和繁榮的同時,而不造成土地匱乏和資源緊缺。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城市常面臨的挑戰包括擁堵、缺乏資金提供基本服務、住房短缺和基礎設施的下降。城市面臨的挑戰可通過不斷繁榮和發展,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及減少污染和貧困的方式解決。我們期望的未來,還包括這樣的城市:它能為所有人提供機會,並使大家都能獲得基本服務、能源、住房、運輸和更多服務。
城市發展的現狀與挑戰:
·目前全球人口的一半約35億生活在城市中
·到2030年,近60%的世界人口約50億人將居住在城鎮地區
·今後幾十年約95%的城市擴張將發生在發展中世界
·目前有8.28億人居住在貧民窟,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世界上的城市面積只占地球陸地的2%,但能源消耗卻達60-80%並產生75%的碳排放量
·快速的城市化對淡水供應、污水處理、生活環境,和公眾健康都帶來了壓力
·但高密度人口的城市可以帶來效率的提高和技術創新,同時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
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 確保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
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是指促進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建造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以及讓所有人有機會獲得基本公共服務、從事綠色和體面的工作、改善生活質量。它的落實有助於實現總體發展規劃,減少未來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成本,加強經濟競爭力和減少貧困。
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旨在“降耗、增量、提質”,即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減少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消耗、環境退化和污染,來增加經濟活動的淨福利收益。這個過程需要多方參與,包括企業、消費者、決策者、研究人員、科學家、零售商、媒體和發展合作機構等。
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 可持續消費和生產也要求從生產到最終消費這個供應鏈中各行為體的系統參與和合作,包括通過教育讓消費者接受可持續的消費和生活方式,通過標準和標籤為消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及進行可持續公共採購等。
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面臨的挑戰:
·每年,據估計在全部食物產出中有三分之一,即相當於13億噸、價值1萬億美元的食物,在消費者和零售商的垃圾桶中腐爛,或由於運輸和收穫不當變質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使用節能燈泡,世界每年會節省1200億美元
·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達到96億,就可能需要差不多三個地球來提供目前的生活方式所需的自然資源
氣候行動 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目前,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因經濟和人口增長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廣泛影響各大洲、各國的人類和自然系統。大氣和海洋升溫,冰雪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預計21世紀地表溫度將上升;如不採取行動,本世紀的升幅可能超過3攝氏度。由於氣候變化影響到經濟發展、自然資源和消除貧困工作,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棘手問題。拿出負擔得起、可升級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將確保過去幾十年的取得的進展不會因氣候變化而停滯,並確保各國經濟的健康和復原力。
氣候行動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告訴我們:
·自1880年至2012年,全球氣溫上升了0.85℃。為清楚起見,氣溫每上升1度,糧食產量就下降約5%。從1981年到2002,由於氣候變暖,全球玉米、小麥和其他主要作物的產量均每年大幅下降4000萬噸
·海洋升溫,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從1901到2010年,由於暖化和海冰融化,全球海洋面積擴大,海平面平均上升19厘米。自1979年以後,北極的海冰面積以每十年107萬平方千米的速度縮小
·以目前的溫室氣體濃度和排放水平來看,除非出現一種情形,否則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很可能比1850-1900年高出1.5℃。世界的海洋將會變暖,海冰將繼續融化。預計到2065年,海平面將平均上升24-30厘米,到2100年,平均上升40-63厘米。即使現在停止排放,氣候變暖的多方面效應也會持續幾個世紀
·自1990年以來,全球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幾乎上升50%
·2000年至2010年十年間,排放量的增長速度高於此前三個十年中的每個十年
·目前還有可能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和行為改變,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平均氣溫之上2攝氏度
如果在制度和技術上作出重大變革,把全球暖化控制2攝氏度之內的機會就會超過一半
水下生物 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及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世界上的海洋,其溫度、化學成分、洋流和生物,驅動著全人類居住的地球系統。我們的雨水、飲用水、天氣、氣候、海岸線、我們的許多食物,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中的氧氣,最終都是由海洋提供和調控的。縱觀歷史,海洋一直是貿易和運輸的重要渠道。對海洋這一重要的全球資源的認真管理是建設可持續發展未來的一個主要方面。
保護與管理海洋資源的現狀與挑戰: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近四分之三,占地球全部水資源的97%,若以體積衡量,海洋占據了生物在地球上所能發展空間的99%
·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種生物,包括開發中國家的許多人口,對他們來說,捕魚是其主要的生活和商業活動
水下生物 ·在全球範圍內,海洋和沿海資源及產業的市場價值估計每年達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5%左右,估計63%的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由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提供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近20萬種,預計實際的數量則可能要成百上千萬
·海洋吸收約30%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緩衝著全球暖化的影響
·海洋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超過26億人口,主要靠海洋為他們提供蛋白質
·海洋漁業直接或間接雇用2億多人
·漁業補貼是由於許多魚類物種的迅速耗竭而做出的預防努力,旨在保存和恢復全球漁業及相關職業,導致海洋漁業生產每年比預期損失500億美元
全球多達40%的海洋被認為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包括污染、漁業耗竭、沿海棲息地的喪失
陸地生物 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森林管理、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現象、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森林占地球表面30%,其作用除了保障糧食安全和提供防護外,還對抗擊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同時它也是原住民的家園。每年森林面積減少1300萬公頃,而旱地不斷退化則導致360萬公頃的土地荒漠化。由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引起的毀林和荒漠化,為可持續發展帶來重大挑戰,並影響到千百萬人的生計和脫貧努力。目前正在努力對森林進行管理,抗擊荒漠化。
陸地生物 森林資源現狀:
·包括2000多個土著文化在內的16億人靠森林謀生
·超過80%的陸生動植物和昆蟲生活在森林中
荒漠化威脅:
·有26億人直接依賴農業生活,但有52%的農業用地受土壤退化的一定影響或嚴重影響
·土地退化影響全球15億人
·耕地喪失速度估計是歷史速度的30到35倍
·由於乾旱和荒漠化,全世界每年喪失1200萬公頃耕地(每分鐘23公頃),這些土地本可以生產2000萬噸糧食
·全球有74%的窮人直接受土地退化影響
生物多樣性挑戰:
·在8300個已知動物品種中,8%已經滅絕,22%瀕臨滅絕
·在8萬個樹種中,作為潛在利用對象加以研究的不到1%
·魚類為大約30億人提供20%的動物蛋白。僅10個品種就占海洋捕撈漁場產量的30%,僅10個品種就占水產養殖漁場產量的50%
·人類膳食的80%以上來自植物。僅5種糧食作物就提供人類能量攝入的60%
·微生物和無脊椎動物對生態系統服務至關重要,但人們還不太了解或認同它們的各種貢獻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促進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和平和包容社會、為所有人提供訴諸司法的機會,在各層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
2012年,在里約+20大會上,各國重申將自由、和平和安全以及尊重人權納入基於千年發展目標的新的發展框架,強調公正、民主的社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目標十六,致力於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和平和包容的社會,為所有人提供司法救濟途徑,以及在各級建立有效和問責的體制。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經濟成長和充分就業方面的挑戰:
·在1990年至2010年間,考慮到人口規模,開發中國家的收入不平等平均上升了11%
·開發中國家絕大多數的家庭——占總人口的75%——如今生活在收入分配比1990年代更加不平等的社會中
·大幅減少世界各地一切形式的暴力、降低相關死亡率
·制止針對兒童的虐待、剝削、販賣和一切形式的暴力和酷刑
·促進國際和國家層面的法治建設,確保所有人平等獲得司法救濟
·到2030年大幅減少非法資金和武器流通,加強對贓物的追繳,打擊一切形式的有組織犯罪
·實質性減少一切形式的腐敗和賄賂行為
·在各級建設有效、問責和透明的體制
·確保各級決策的回應性、包容性、參與性和代表性
·擴大和加強開發中國家對全球治理體制的參與
·到2030年,為所有人提供法律身份,包括出生登記
·依照國內立法和國際協定,確保公眾知情權、保護基本自由
·利用包括國際合作在內的各種手段,加強國內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相關制度建設,提升各級機構能力,預防暴力、打擊恐怖主義和犯罪
推動和執行非歧視性法律和政策,促進可持續發展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加強執行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一項成功的可持續發展議程要求政府,私營部門與民間社會建立夥伴關係。這些包容性夥伴關係基於原則和價值觀、共同的願景和共同的目標:把人民和地球放在中心位置。不論在全球層面,地區層面抑或國家層面,地方層面,這些包容性夥伴關係都不可或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報告《2030年享有尊嚴之路》中指出,成功將依賴新的議程激發和調動重要行為體、新的夥伴關係、關鍵相關人員和更廣泛的全球公民的力量。
“為此,我們將需要這樣一個議程,符合人們的經驗和需求,可以得到理解和贊同。在國家一級接受議程和目標的方式應確保將千年發展目標轉變為更廣泛和更具變革性的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成為國家和區域願景和計畫的組成部分。”——《2030年享有尊嚴之路》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報告稱,促進可持續發展全球關係必須建立在《千年宣言》、2002年蒙特雷的國際發展籌資進程以及2002年約翰內斯堡啟動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商定的基礎之上。
迫切需要採取行動,調動、轉移並釋放數萬億美元私人資源的變革力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關鍵部門需要包括外國直接投資在內的長期投資,其中包括可持續能源、基礎設施和運輸以及信息和通信技術。公共部門需要確定明確的方向。必須調整能引來這些投資的審查和監測框架、條例和獎勵結構,以吸引投資和加強可持續發展。最高審計機構和立法監督職能等國家監督機制應得到加強。
加強夥伴關係方面的現狀與挑戰:
·2013年的官方發展援助數額為1348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已開發國家從開發中國家進口的產品有80%免稅
·開發中國家的債務負擔保持穩定,約占出口收入的3%
·過去四年間,非洲的網際網路用戶增加了一倍
·世界的青少年30%是“數字原住民”,上網時間至少有五年
但還有40億人無法上網,其中90%來自發展中世界
宣傳活動 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正式通過和實施,聯合國各機構與來自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的合作夥伴啟動了一系列規模空前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公眾意識推廣及宣傳活動。
9月3日正式啟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宣傳活動將與Project Everyone、“全球公民”、“行動2015”和聯合國各機構展開合作,旨在2015年9月25日可持續發展目標正式通過後的7天內,向地球上70億人傳達17個目標,讓可持續發展目標家喻戶曉。
可持續發展目標宣傳活動由著名編劇、導演理察·柯蒂斯與聯合國共同發起,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宣傳活動,參與方包括非政府組織、全球品牌公司、公眾人物、教育家、體育界、宗教領導人、電視台與廣播公司、電影廣告商、電信運營商、數字與社交媒體平台、創意與媒體機構、出版社、航天組織、藝術家和民間組織等等。
理察·柯蒂斯發起可持續發展目標宣傳活動時呼籲說:“我衷心希望每個人都承擔起自己的使命,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真正傳遍全球。我們的目標是動員每個網站、每塊廣告牌、每家電視台和廣播站、每家影院、每個社區、每所學校和每家手機網路運營商在七天內持續傳達可持續發展目標。”
可持續發展目標宣傳活動
(一)劉勃麟創作新作《未來》
知名藝術家劉勃麟為可持續發展目標活動創作新作“The Future”(“未來”),“隱身”於聯合國193個成員國旗幟之中,提醒人們關注貧窮、發展不平衡及氣候變化等問題。
(二)可持續發展目標升旗儀式
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召開前,世界各地都將舉行可持續發展目標升旗儀式,迎接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正式通過。已經升起的目標旗幟包括:在北極升起的目標13氣候變化 旗幟;在海底升起的目標14水下生物 旗幟;目標5性別平等 旗幟已經由丹麥瑪麗王妃在哥本哈根升起。9月1日,丹麥瑪麗王妃在丹麥外交部外升起第五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性別平等”旗幟。
即將舉行的升旗儀式還包括:目標16和平與公正 旗幟將在烏干達由戰爭受害者代表Victor Ochen升起。Victor Ochen將會在烏干達北部率領上萬人進行遊行,慶祝目標16旗幟的升起。遊行將從里拉小鎮出發,至 Barlonyo大屠殺墓地遺址結束。烏干達北部飽受戰亂之苦,從衝突中的廢墟中緩慢復甦,流離失所的人們繼續尋求正義。
在尼泊爾,一隊驢子將會把目標2消除飢餓 旗幟運送到尼泊爾西北部廓爾喀區拉爾克山口下因地震而通行受阻的山村里,由尼姆竇瑪·謝爾帕升起。尼姆竇瑪在尼泊爾當地以及世界登山愛好者中聲名遠揚——2008年,她成為最年輕的成功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女性登山者。她的家在尼泊爾多爾卡區,小時候曾從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領取校園午餐。現在,尼姆竇瑪·謝爾帕為世界糧食計畫署工作,利用自己的登山專長,幫助糧食署的物資抵達因4月25日地震後因山體滑坡而交通受阻的偏遠村莊。
目標1消除貧困 的旗幟將在東帝汶最偏遠的村莊升旗。東帝汶37.4%的人口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之下,50%的人口是文盲;東帝汶也是世界上飢餓人口第四多的國家。選擇東帝汶不僅對目標1極具意義,同時也意味著將全球發展目標的帶到世界最偏遠的角落。
目標6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 的旗幟將在約旦札塔里難民營中升起。札塔里難民營有超過8萬1千難民,是約旦最大的敘利亞難民營之一。約旦是世界上水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為難民提供足夠的清潔飲用水及衛生措施對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人道組織救援夥伴來說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旗幟將由17個來自難民營的青少年升起,他們也代表17個目標,其中包括3D浸入式影片“Clouds Over Sidra”中的女孩Sidra。
目標15陸地生物 旗幟將在菲律賓升起:500名志願者將在當地土著杜馬格特部落酋長帶領下,經過3天艱苦跋涉,抵達菲律賓馬里基納流域指定地點,並種植數千棵竹苗。該活動也是“地球母親之子”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負責在馬里基納流域的64公頃荒地上植樹造林。此外,藝術家們還將土著居民的舞蹈、歌曲和儀式融入表演,以此推動人們關注地球母親所面臨的威脅。
目前,聯合國正在中國尋找標誌性地點作為目標7廉價和清潔能源 旗幟的升旗地點。理想的升旗時間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25日上午11點至9月26日上午11點,旗幟升起後必須在旗桿上保持至少24小時,並在升旗地保存7天(是否需降下視當地規定而定)。我們還建議邀請知名公眾人物或明星親手升旗或參與升旗活動,擴大升旗活動的影響力。
升旗儀式應包含中國及清潔能源元素,體現中國在清潔能源發展方面具有的國際影響力。國內宣傳方面,升旗儀式相關報導將登入國內各大平面及網路媒體;國際方面,美國《時代周刊》將對17個升旗儀式進行專題報導,升旗儀式相關視頻及照片將登上9月26日紐約中央公園“全球公民”演唱會舞台。
(三)We the People全球視頻徵集
9月3日,可持續發展目標活動正式啟動“We the People”活動,面向全世界徵集視頻,最終組成有史以來出鏡人數最多的影片。自9月3日起,公眾可以從We the People腳本中選擇自己最關心、最感興趣的目標台詞,錄製成視頻,就有機會和世界頂級明星一起出現在最終視頻里,在谷歌首頁發布,9月26日在紐約中央公園“全球公民”音樂節上播放,還將錄製成一小時特別電視節目,在全球20多個國家進行播放。
參與拍攝的包括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國親善大使周迅、聯合國和平使者郎朗、比爾·蓋茨夫婦、倫敦奧運冠軍孫楊及雷聲、鄧紫棋、A·R·拉曼、阿什頓·庫徹、吉爾伯托·吉爾、詹妮弗·勞倫斯、史蒂芬·霍金、梅里爾·斯特里普、馬拉拉、One Direction組合、約旦王后拉尼婭、理察·布蘭森、羅伯特·帕丁森、羅伯特·雷福德等。已提交視頻聲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知名人士還包括利物浦足球隊隊長喬丹·亨德森及其隊友、麥德斯·米科爾森、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支持者楊紫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者湯姆·希德勒斯頓等。
腳本:
我們能夠,也必須成為消除極端貧困的第一代人,
攜手反對不平等,
應對氣候變化,拯救地球。
我們的計畫叫“可持續發展目標”,跨越15年,造福地球每一處、每一人——
一個也不能少
1. 未來的世界將沒有極端貧困。
2. 未來的世界將無人忍飢挨餓。
3. 未來的世界再不會有孩子死於本可治癒的疾病,每個人都有權享受終身醫療保健服務。
4. 未來的世界人人有學上,用知識充實一生。
5. 希望世界上所有女性享有和男性平等的發展機會。女性不獲得長足發展,世界就不可能有美好未來。
6. 未來的世界人人享受清潔水資源,處處有足夠的衛生設施。
7. 未來的世界人人能用上暖氣、照明、電力等能源,同時不影響地球的可持續發展。
8. 未來的世界經濟蓬勃增長,人人都有體面工作。
9. 未來的世界基礎設施完善,工業體系健全,創新推動發展,盈利不再成為唯一目標,而是讓所有人生活得更好。
10. 希望我們的世界不管是在國家內部還是各國之間都不再有偏見和極端不平等現象。
11. 未來的世界裡社區居住環境安全,所有居民得到包容和支持。
12. 未來的世界生產和消費都是可持續的——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
13. 希望我們的世界不再受氣候變化的威脅。
14. 希望我們的海洋得到恢復及悉心保護。
15. 希望世界上的森林和動物等陸地生態得到恢復及悉心保護。
16. 未來的世界處處和平,所有政府公開透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7. 希望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人民通力合作,實現所有全球目標,造福地球每一處、每一人。
實現這一切的計畫就是可持續發展全球目標
讓我們腳踏實地,將計畫變成現實
(四)“眩暈點球Dizzy Goals”挑戰
足球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溝通方式之一,能夠打動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少。“眩暈點球Dizzy Goals”挑戰是可持續發展目標宣傳活動的一部分,旨在用足球運動的力量凸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呼籲大家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加雷斯·貝爾、加里·萊因克爾、阿蘭·希勒、麥可·歐文、米克爾·阿爾特塔、西奧·沃爾科特、利物浦隊、托特納姆熱刺隊、新加坡內政聯隊、阿森納足球俱樂部、富勒姆隊及畢德威斯特大學等已經參加“眩暈點球”挑戰活動,表達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注和支持。
(五)No Point Going Half Way短片
試想一下:要是博爾特在100米短跑競賽中半途而廢會怎樣?
Project Everyone活動發起人、著名編劇、導演理察·柯蒂斯拍攝了一部以奧運冠軍尤塞恩·博爾特為主角的短片,生動展現了千年發展目標在過去15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並以幽默說服觀眾應當繼續完成千年發展目標未竟之業,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真正消除貧困、不平等及氣候變化。
(六)聯合國大樓投影
9月21-23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將投影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大樓外牆上,形成一道壯麗景觀,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傳遞。
(七)World's Largest Lesson短片
著名教育家肯·羅賓遜與World's Largest Lesson合作製作了一部卡通片,幫助孩子們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
(八)中國全球目標聯盟及線上活動
2015年9月16日,“2015年全球新媒體與公益峰會北京論壇”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處召開,在聯合國合作夥伴的支持下,通過社會化媒體平台向中國公眾推廣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此次論壇的主題為“新目標,新力量,新技術”,並成立了“中國全球目標聯盟”,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啟動全球目標推廣活動的國家。“2015年全球新媒體與公益峰會北京論壇”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共同主辦,中國社會化媒體與公益聯盟協辦。
全球新媒體與公益峰會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一年一度的旗艦活動,開發署希望藉助峰會這一平台,協助各國政府及合作夥伴啟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宣傳活動,讓新的全球目標家喻戶曉。今年峰會的主題是“新目標,新力量,新技術”,北京論壇的參會方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及優酷等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代表,以及渣打銀行等其他私營部門和中國民間組織代表。此次論壇旨在藉助各方平台,在最大範圍內讓公眾了解全球目標。與此同時,各方在論壇上分享了中國社會化媒體與公益聯盟成員運用新媒體應對發展問題的創新實踐,如百度發布的電子垃圾回收套用“百度資源回收筒”以及騰訊為彌合中國城鄉數字鴻溝所做的努力等。
蓋茨基金會中國區副主任楊建悅表示,“蓋茨基金會有幸成為‘中國社會化媒體與公益聯盟’(簡稱‘聯盟’)的發起方之一,並與‘聯盟’一起成為‘全球新媒體與公益峰會’在中國的最早支持夥伴。自2011年成立以來,各聯盟夥伴精誠合作,為新媒體推動中國公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此次,在各國攜手開啟下一個15年‘可持續發展全球目標’之際,我們很高興看到聯盟成員為了人類面臨的全球挑戰而再次聯手。”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提出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個改變世界的機會,”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在歡迎致辭中說道,“我們必須通力合作,從今天開始付諸行動,努力促進這些目標的實現。
除了北京論壇,社會公益峰會還將於9月25日至27日聯合國大會期間陸續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召開舉辦,致力於呼籲全世界關注未來15年的可持續發展議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將在9月25日由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正式通過,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消除貧困、對抗不平等與不公正,以及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發起了 “中國全球目標聯盟”,並得到眾多來自公共與私營合作夥伴的支持,聯盟創始成員包括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蓋茨基金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渣打銀行、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新浪、優酷、果殼網、樂視、壹基金、中國扶貧基金會等。聯盟成員在論壇上籤署宣言,承諾將全力以赴,把可持續發展目標傳遞給自己的員工、客戶和其他合作夥伴,最終目標是將可持續發展目標儘可能傳遞給每個人。簽署宣言後,聯盟成員代表手持17個目標的標誌,共同參加了在聯合國大樓前舉辦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旗幟的升旗儀式。
“全球目標接龍”線上活動
2015年全球新媒體與社會公益峰會北京論壇當日,“全球目標聯盟”17個創始成員機構在微博上進行互動,分別對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闡述。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率先在微博上介紹第一個全球目標,並邀請@蓋茨基金會來介紹第二個全球目標,以此類推,從而藉助社會化媒體平台推廣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九)首部全球影院廣告
為讓每個人都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目標活動還啟動了有史以來首部全球影院廣告,將於9月25日開始在全球數千家影院進行播放。該廣告由著名動畫製作公司阿德曼及廣告大師約翰·赫加蒂爵士聯合創作,著名影星米歇爾·羅德里格茲及連姆·尼森等獻聲。廣告將以幽默動人地向全球電影觀眾詮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
(十)史蒂芬霍金呼籲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
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用獨特的方式呼籲全球人民關注並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
(十一)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的講話
謀共同永續發展 做合作共贏夥伴——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的講話(2015年9月26日,紐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峰會。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各國領導人齊聚紐約,共商發展大計,具有重要意義。
對各國人民而言,發展寄託著生存和希望,象徵著尊嚴和權利。正是帶著這個願望,15年前,我們制定了千年發展目標,希望幫助億萬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回首過去,我們經歷了全球經濟持續增長,也承受了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我們見證了開發中國家的崛起,也面對著南北發展失衡的現實。我們既為11億人民脫貧而深受鼓舞,也為8億多人仍在挨餓而深為擔憂。
環顧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兩大主題。要解決好各種全球性挑戰,包括最近發生在歐洲的難民危機,根本出路在於謀求和平、實現發展。面對重重挑戰和道道難關,我們必須攥緊發展這把鑰匙。唯有發展,才能消除衝突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本次峰會通過的2015年後發展議程,為全球發展描繪了新願景,為國際發展合作提供了新機遇。我們應該以此為新起點,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努力實現各國共同發展。
——我們要爭取公平的發展,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各國都應成為全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不能一個國家發展、其他國家不發展,一部分國家發展、另一部分國家不發展。各國能力和水平有差異,在同一目標下,應該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高開發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給予各國平等參與規則制定的權利。
——我們要堅持開放的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要打開大門搞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動。各國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經濟,實現共商、共建、共享。要尊重彼此的發展選擇,相互借鑑發展經驗,讓不同發展道路交匯在成功的彼岸,讓發展成果為各國人民共享。
——我們要追求全面的發展,讓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在消除貧困、保障民生的同時,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人享有發展機遇、享有發展成果。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我們要促進創新的發展,讓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創新帶來生機,創新產生動力。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通過發展才能解決。各國要以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潛力、增強增長動力,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
2015年後發展議程是一份高標準的任務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書。“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倡議,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努力實現合作共贏。
第一,增強各國發展能力。發展歸根到底要靠本國自身努力。中國人講:“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各國要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國際社會要幫助開發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幫助。
第二,改善國際發展環境。和平與發展相輔相成。各國要共同維護國際和平,以和平促進發展,以發展鞏固和平。發展還需要良好外部制度環境,國際金融機構要加快治理改革,多邊開發機構要增加發展資源。
第三,最佳化發展夥伴關係。已開發國家應該及時兌現承諾、履行義務,國際社會應該堅持南北合作主渠道地位,深化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支持私營部門等利益攸關方在夥伴關係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四,健全發展協調機制。各國要加強巨觀經濟政策協調,避免負面溢出效應。區域組織要加快一體化進程,通過域內優勢互補提升整體競爭力。聯合國要繼續發揮領導作用。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立足自身國情,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中國基本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少了4.39億,在教育、衛生、婦女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中國發展不僅增進了13億多中國人的福祉,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發展事業。
60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發展合作,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700多名中國好兒女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
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秉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原則,同各國一道為實現2015年後發展議程作出努力。為此,我宣布:
——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支持開發中國家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
——中國將繼續增加對最不已開發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
——中國將免除對有關最不已開發國家、內陸開發中國家、小島嶼開發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
——中國將設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同各國一道研究和交流適合各自國情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
——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中國也願意同有關各方一道,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早日投入運營、發揮作用,為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和民生改善貢獻力量。
中國鄭重承諾,以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為己任,團結協作,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
(十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特殊塗裝飛機“聯合夢想號”交付廈航
3月21日下午,參加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福建代表團,乘坐廈航MF8116航班返回福州,飛機平穩落地後,其與眾不同的外觀迅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這架飛機是全球唯一的聯合國特殊塗裝飛機,飛機名為 “聯合夢想號”,於3月18日剛剛加盟廈航機隊。在短暫執行國內航班任務後,這架飛機將主要用於執飛從福建始發的洲際航線。
全球唯一的“聯合夢想號”飛機
此前,廈航在網路上發起了為這架飛機征名的活動,得到了全球眾多冬粉的積極參與,共收到來自全球的8000份投稿,在眾多優秀的命名中,廈航最終選取了呼聲最高、最能代表這架飛機意義的“聯合夢想號”(英文名:United Dream),成為正式命名。“聯合”代表著聯合國、廈航與聯合國的合作以及全世界人民團結一致,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夢想”既體現了787-9夢想飛機(Dreamliner)的特性,更代表著對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願望及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憧憬。
這架飛機的機身主體使用藍色覆蓋,象徵著美好、希望以及無限的未來;機腹的波浪形白色部分象徵著孕育地球生命的海洋;機身印有“in support of the UN”(支持聯合國)的標語,尾翼點綴有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標識,整體塗裝簡單大方且極富動感,體現出廈航作為一家有責任有擔當的中國企業,主動履行地球公民職責、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社會責任。
據悉,除了外觀和名字,廈航還將精心賦予這架飛機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內涵:從客艙布置、機上影音、綠色餐食、主題活動乃至定製服務等,給全球旅客值得銘記的可持續發展主題飛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