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是1934年在莫斯科召開的大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
- 活動時間:1934年
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是1934年在莫斯科召開的大會
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是1934年在莫斯科召開的大會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1934年1月26日—2月10日在莫斯科召開。出席會議有表決權的代表一千二百二十五名,列席代表七百三十六名,代表一百八十七萬二千黨員和九...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畫是指自1933年至1937年蘇聯人民在以史達林為領導核心的聯共布的領導下進行的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1934年1月召開的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通過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畫(1933~1937年)。1936年第二個...
21鮑羅廷在聯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團會議上的報告(1926年2月15日和17日)22出席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六次全會的聯共(布)代表團核心小組會議第1號記錄 (1926年2月17日)23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第11號記錄(摘錄)(1926年...
大會閉幕後不久的9月,17名孟什維克分子立即在日內瓦召開了3天派別會議,會上通過了由托洛茨基和馬爾托夫共同起草的《關於黨內鬥爭的當前任務》的決議,由於孟什維克的領袖們威脅要抵制中央委員會和《火星報》,托洛茨基等人也停止為《火星...
16 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討論遠東會議問題會議 記錄(1921年12月26日)17 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第89號記錄(摘錄)(1922年1月12日)18 維連斯基-西比里亞科夫給列寧的信 (1922年3月15日)19 維連斯基-西比里亞科夫給列寧的...
此外,1924年1月26日,史達林在全蘇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悼念列寧。史達林的講話是眾多蘇聯黨政領導人的講話之一,書中卻渲染成:“在哀悼列寧的日子裡,史達林同志代表全黨在蘇聯蘇維埃第二代代表大會上做了偉大的宣誓。”把...
第二次代表大會關於共產黨與青年團關係的決議所 發的第十七號通告 (1922年9月6日)九、馬林第一次來華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節錄)(1921年7月)駐赤塔赤色職工國際代表...
聯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1939年3月10—21日在莫斯科召開。聯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1939年3月10—21日在莫斯科召開。出席會議有表決權的代表一千五百六十九名,列席代表四百六十六名,代表一百五十八萬黨員和八十八萬八千候補...
蘇聯共產黨黨章(一九三四年一日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通過)全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是蘇聯無產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是它的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黨領導無產階級、勞動農民和全體勞動民眾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1929年11月聯共(布)中央又撤銷了布哈林的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職務。慘遭處決,遺言留世 1930年布哈林降職擔任計畫科研工作規劃局局長職務。在這以後,布哈林很少公開露面和寫作。1934年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仍保留了布哈林的中央委員...
在共產國際和聯共(布)黨內,羅明納茲堅決擁護史達林對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的鬥爭,從此便在共產國際和青年共產國際中開始擔任比較重要的領導工作。1926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召開第六次全會,羅明納茲出席了會議,並...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稱:1934年1月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召開,出席這次代表大會的共有1961名代表,代表著187.4488萬黨員和93.5298萬候補黨員。聯共(布)總書記史達林作了“中央工作總結報告”,莫洛托夫和...
1917年二月革命後在彼得格勒: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納爾瓦-彼得戈夫委員會委員,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彼得格勒市委委員,彼得格勒執委會委員,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七次代表會議(四月代表會議)及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彼得格勒...
1937年2月17日上午,史達林與奧爾忠尼啟則發生了激烈爭吵,長達三十年的友誼一朝破滅,促使奧爾忠尼啟則下了自絕的決心。2月18日,即蘇共中央全會召開的前一天,奧爾忠尼啟則在疾憤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妻子濟娜講述了當時的情況...
2月17日,梯也爾組織了新政府,繼續執行出賣民族利益和反對無產階級的政策。2月26日,梯也爾同俾斯麥簽訂臨時和約,把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並賠款50億法郎。激起人民民眾的極大憤慨。巴黎民眾紛紛要求成立公社,以監督政府...
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到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全俄(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6年7月20日,捷爾任斯基在聯共(布)中央全會上,發表反對黨內反對派的講話時,心臟病突發而猝然逝世。葬於莫斯科紅場。人物軼事 這個是他在獄中寫...
布爾什維克化的口號對各國黨學習聯共(布)的經驗起了一定作用,但滋長了把一國黨的經驗絕對化的傾向,甚至把聯共(布)黨內鬥爭國際化,要求各國黨照搬,產生不良後果。1928年7月17日至9月1日,第三國際舉行第六次代表大會,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