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聞一多卷•大家國學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頁數:342頁
- 開本:16
- 作者:聞一多 聞立雕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10597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按照《聞一多卷·大家國學》叢書的編輯方針,本叢書主要對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學術有興趣的中間層面讀者,不是專業學者、研究者,只重點選錄關於中華傳統學術研究的普及、介紹性文字。聞一多的著作大多是精、深、專、僻的專業性著作,普及、介紹性的很少,本卷只好選些接近普及、介紹或介乎專業與普及之間的文章。
國學是我們民族的瑰寶,體現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和傳統。加強國學研究,取其精華,無疑對深化我們的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大家國學·聞一多》雖不能包括聞一多國學研究的全部精華,但大致反映了他對國學中的某些問題的分析與論述,以及其研究中的某些方法。這既是聞一多國學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使今人在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問題上,獲得一些啟迪。
國學是我們民族的瑰寶,體現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和傳統。加強國學研究,取其精華,無疑對深化我們的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大家國學·聞一多》雖不能包括聞一多國學研究的全部精華,但大致反映了他對國學中的某些問題的分析與論述,以及其研究中的某些方法。這既是聞一多國學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使今人在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問題上,獲得一些啟迪。
作者簡介
聞一多(一八九九—一九四六),湖北浠水人。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一九二二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同年赴美留學,學習西洋美術和現代英美詩。一九二五年回國,先後被聘為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教授,歷任教務長、訓導長、文學院院長等職。抗戰後期,出於對國民黨反動派專制獨裁的無比義憤,積極投身民主運動,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唐詩編
類書與詩
四傑
宮體詩的自贖
陳子昂(六六一——七○二)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
賈島(七七九——八四三)
杜甫
詩經編
詩經的性慾觀
詩新台鴻字說
匡齋尺牘
說魚
楚辭編
讀騷雜記
端午節的歷史教育
屈原問題——敬質孫次舟先生
人民的詩人——屈原
端午考
什麼是九歌
九歌古歌舞劇懸解
莊子編
莊子
神話編
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
神仙考
龍鳳
兩種圖騰舞的遺留
文學史編
歌與詩
文學的歷史動向
附錄
開明版《聞一多全集》序(郭沫若)
開明版《聞一多全集》序(朱自清)
前言
唐詩編
類書與詩
四傑
宮體詩的自贖
陳子昂(六六一——七○二)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
賈島(七七九——八四三)
杜甫
詩經編
詩經的性慾觀
詩新台鴻字說
匡齋尺牘
說魚
楚辭編
讀騷雜記
端午節的歷史教育
屈原問題——敬質孫次舟先生
人民的詩人——屈原
端午考
什麼是九歌
九歌古歌舞劇懸解
莊子編
莊子
神話編
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
神仙考
龍鳳
兩種圖騰舞的遺留
文學史編
歌與詩
文學的歷史動向
附錄
開明版《聞一多全集》序(郭沫若)
開明版《聞一多全集》序(朱自清)
文摘
將四人的姓氏排成“王、楊、盧、駱”這特定的順序,據說寓有品第文章的意義,這是我們熟知的事實。但除這人為的順序外,好像還有一個自然的順序.也常被人採用——那便是序齒的順序。我們疑心張說《裴公神道碑》“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和郗雲卿《駱丞集序》“與盧照鄰、王勃、楊炯文詞齊名”,乃至杜詩“縱使盧王操翰墨”等語中的順序,都屬於這一類。嚴格的序齒應該是盧、駱、王、楊,其間盧、駱一組,王、楊一組,前者比後者平均大了十歲的光景。然則盧、駱的順序,在上揭張、郗二文里為什麼都顛倒了呢?郗序是為了行文的方便,不用講。張碑,我想是為了心理的緣故,因為駱與裴(行儉)交情特別深,為裴作碑,自然首先想起駱來。也許駱赴選曹本在先,所以裴也先見到他。果然如此,則先駱後盧,是採用了另一事實作標準。但無論依哪個標準說,要緊的還是在張、郗兩文里,前二人(駱、盧)與後二人(王、楊)之間的一道鴻溝(即平均十歲左右的差別)依然存在。所以即使張碑完全用的另一事實——赴選的先後作為標準,我們依然可以說,王、楊赴選在盧、駱之後,也正說明了他們年齡小了許多。實在,盧、駱與王、楊簡直可算作兩輩子人。據《唐會要》卷八二:“顯慶二年,詔征太白山人孫思邈入京,盧照鄰、宋令文、孟詵皆執師贄之禮。”令文是宋之問的父親,而之問是楊炯同僚的好友。盧與之問的父親同輩,而楊與之問本人同輩,那么盧與楊豈不是不能同輩了嗎?明白了這一層,楊炯所謂“愧在盧前,恥居王后”,便有了確解。楊年紀比盧小得多,名字反在盧前,有愧不敢當之感,所以說“愧在盧前”;反之,他與王勃是同年,名字在王后,說“恥居王后”,正是不甘心的意思。
序言
聞一多(一八九九—一九四六),湖北浠水人。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一九二二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同年赴美留學,學習西洋美術和現代英美詩。一九二五年回國,先後被聘為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校教授,歷任教務長、訓導長、文學院院長等職。抗戰後期,出於對國民黨反動派專制獨裁的無比義憤,積極投身民主運動,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聞一多對中國文化的貢獻,首先是新詩創作與新詩理論的研究和探討。他是我國早期新詩界中的著名詩人之一,其代表作《紅燭》、《死水》兩詩集及所倡導的格律詩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都曾產生過較大影響。
古典文學研究是聞一多對中國文化最主要的貢獻。他出身書香世家,自幼備受“子日詩云”薰陶,對中華文化懷有深厚的感情和清醒的認識。他在評郭沫若詩集《女神》時曾特彆強調:“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之地方色彩》)他深刻地認識到傳承和弘揚國學的重要意義,認為“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有被人征服之慮,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禍患。文化之徵服甚於他方面之徵服千百倍之。杜漸防微之責,舍我輩其誰堪任之!”(一九二五年致梁實秋信)
聞一多的國學研究是本著一種追根溯源的精神進行的。他首先從唐詩入手,而後是《詩經》、《楚辭》,再後是漢魏六朝詩、《周易》、《莊子》,然後是古代神話、史前人類文化學,步步上溯,直至遠古。他的最終目標是推出一部新的中國文學史。生命後期,他曾打算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撰寫這部著作,但因遭反動派的殺害而未能實現。
在古典文學研究中,聞一多非常重視古籍的整理工作,第一步是文字校勘和詮釋。中華古籍文字難懂,再加年代久遠,多次翻刻、傳抄,常有錯漏。針對這種情況,他首先從詮釋詞義和校正文字入手。為此,他的研究工作又擴展到了甲骨文、鐘鼎文等古文字學的領域。在研究方法上他承襲了清代高郵王氏父子的訓詁學,同時在他們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他不是孤立地就文字研究文字,而是同時代背景、社會形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民歌民謠等等因素聯繫起來,並藉助弗洛依德學說,進行科學的綜合分析、探討,而後下結論作判斷。因此,他的詮釋、解說往往能更準確地揭示出有關文字、詞句的本義。
經過多年辛勤耕耘,聞一多的研究,碩果纍纍,已收入《聞一多全集》的計有《詩經新義》、《楚辭校補》、《莊子內篇校釋》、《周易義證類纂》等十幾種專著。此外,還有許多單篇論著,也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聞一多研究古籍的基本態度也反映了他的治學特點。他不迷信古人和權威。無論是探討整箇中華文化的發展,還是探討一部作品,或該作品中的某一句,甚至某一個字,都不墨守傳統註疏,盲從他人,而是獨立思考,獨闢蹊徑進行探索。他往往能夠提出有別於古今各種詮釋和解說的獨到見解,而這些見解並非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的主觀臆斷,而是下了苦工夫,遍翻古今書籍、資料,有充分例證作依據的。因此,郭沫若說他對《詩經》、《楚辭》、《莊子》、《周易》等四種古籍“實實在在下了驚人的很大的工夫”,稱讚他眼光犀利,考索賅博,立說新穎而翔實,獨具隻眼,“不僅是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後無來者的”。朱自清也讚揚他說:“他的校勘古書,有些地方膽大得嚇人,但卻是細心吟味所得;平心靜氣讀下去,不由人不信……他的成就駸駸乎駕乎高郵王氏父子而上之。”
按照《聞一多卷·大家國學》叢書的編輯方針,本叢書主要對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學術有興趣的中間層面讀者,不是專業學者、研究者,只重點選錄關於中華傳統學術研究的普及、介紹性文字。聞一多的著作大多是精、深、專、僻的專業性著作,普及、介紹性的很少,本卷只好選些接近普及、介紹或介乎專業與普及之間的文章。
國學是我們民族的瑰寶,體現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和傳統。加強國學研究,取其精華,無疑對深化我們的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大家國學·聞一多》雖不能包括聞一多國學研究的全部精華,但大致反映了他對國學中的某些問題的分析與論述,以及其研究中的某些方法。這既是聞一多國學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使今人在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問題上,獲得一些啟迪。
一九四八年開明版《聞一多全集》郭沫若、朱自清兩先生之序,有助於更準確、深入地了解聞一多其人及他的學術成就、治學思想、治學態度和方法等,特作為附錄一併收入本卷,以資參考。
考慮到《聞一多卷·大家國學》叢書的主要讀者對象,本卷未收錄聞一多為數甚多的重要專著,沒有也不可能全面反映其國學研究的寬度、深度和高度。
其次,本卷所收著作並不都代表作者最後的觀點和看法,因有些早期的著作,後來見解發生了變化,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寫或者沒有來得及寫成文章。這個情況有必要加以說明。
聞立雕
聞一多對中國文化的貢獻,首先是新詩創作與新詩理論的研究和探討。他是我國早期新詩界中的著名詩人之一,其代表作《紅燭》、《死水》兩詩集及所倡導的格律詩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都曾產生過較大影響。
古典文學研究是聞一多對中國文化最主要的貢獻。他出身書香世家,自幼備受“子日詩云”薰陶,對中華文化懷有深厚的感情和清醒的認識。他在評郭沫若詩集《女神》時曾特彆強調:“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之地方色彩》)他深刻地認識到傳承和弘揚國學的重要意義,認為“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有被人征服之慮,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禍患。文化之徵服甚於他方面之徵服千百倍之。杜漸防微之責,舍我輩其誰堪任之!”(一九二五年致梁實秋信)
聞一多的國學研究是本著一種追根溯源的精神進行的。他首先從唐詩入手,而後是《詩經》、《楚辭》,再後是漢魏六朝詩、《周易》、《莊子》,然後是古代神話、史前人類文化學,步步上溯,直至遠古。他的最終目標是推出一部新的中國文學史。生命後期,他曾打算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撰寫這部著作,但因遭反動派的殺害而未能實現。
在古典文學研究中,聞一多非常重視古籍的整理工作,第一步是文字校勘和詮釋。中華古籍文字難懂,再加年代久遠,多次翻刻、傳抄,常有錯漏。針對這種情況,他首先從詮釋詞義和校正文字入手。為此,他的研究工作又擴展到了甲骨文、鐘鼎文等古文字學的領域。在研究方法上他承襲了清代高郵王氏父子的訓詁學,同時在他們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他不是孤立地就文字研究文字,而是同時代背景、社會形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民歌民謠等等因素聯繫起來,並藉助弗洛依德學說,進行科學的綜合分析、探討,而後下結論作判斷。因此,他的詮釋、解說往往能更準確地揭示出有關文字、詞句的本義。
經過多年辛勤耕耘,聞一多的研究,碩果纍纍,已收入《聞一多全集》的計有《詩經新義》、《楚辭校補》、《莊子內篇校釋》、《周易義證類纂》等十幾種專著。此外,還有許多單篇論著,也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聞一多研究古籍的基本態度也反映了他的治學特點。他不迷信古人和權威。無論是探討整箇中華文化的發展,還是探討一部作品,或該作品中的某一句,甚至某一個字,都不墨守傳統註疏,盲從他人,而是獨立思考,獨闢蹊徑進行探索。他往往能夠提出有別於古今各種詮釋和解說的獨到見解,而這些見解並非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的主觀臆斷,而是下了苦工夫,遍翻古今書籍、資料,有充分例證作依據的。因此,郭沫若說他對《詩經》、《楚辭》、《莊子》、《周易》等四種古籍“實實在在下了驚人的很大的工夫”,稱讚他眼光犀利,考索賅博,立說新穎而翔實,獨具隻眼,“不僅是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後無來者的”。朱自清也讚揚他說:“他的校勘古書,有些地方膽大得嚇人,但卻是細心吟味所得;平心靜氣讀下去,不由人不信……他的成就駸駸乎駕乎高郵王氏父子而上之。”
按照《聞一多卷·大家國學》叢書的編輯方針,本叢書主要對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學術有興趣的中間層面讀者,不是專業學者、研究者,只重點選錄關於中華傳統學術研究的普及、介紹性文字。聞一多的著作大多是精、深、專、僻的專業性著作,普及、介紹性的很少,本卷只好選些接近普及、介紹或介乎專業與普及之間的文章。
國學是我們民族的瑰寶,體現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和傳統。加強國學研究,取其精華,無疑對深化我們的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大家國學·聞一多》雖不能包括聞一多國學研究的全部精華,但大致反映了他對國學中的某些問題的分析與論述,以及其研究中的某些方法。這既是聞一多國學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使今人在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問題上,獲得一些啟迪。
一九四八年開明版《聞一多全集》郭沫若、朱自清兩先生之序,有助於更準確、深入地了解聞一多其人及他的學術成就、治學思想、治學態度和方法等,特作為附錄一併收入本卷,以資參考。
考慮到《聞一多卷·大家國學》叢書的主要讀者對象,本卷未收錄聞一多為數甚多的重要專著,沒有也不可能全面反映其國學研究的寬度、深度和高度。
其次,本卷所收著作並不都代表作者最後的觀點和看法,因有些早期的著作,後來見解發生了變化,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寫或者沒有來得及寫成文章。這個情況有必要加以說明。
聞立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