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脈相思樹

聚脈相思樹

聚脈相思樹(學名:Acacia concurrens Pedley)是豆科、相思樹屬喬木或灌木。樹皮灰色或棕色;小枝成角或扁平,粗壯,無毛,通常有皮屑。葉狀柄橢圓形到狹橢圓形,近鐮刀形到鐮刀形。葉狀柄的葉腋通常有2花序;花序梗無毛;頭部圓柱形,淺黃色。豆莢大多彎曲或扭曲,硬紙質到薄革質,無毛;種子縱向;珠柄摺疊幾次並終止於假種皮。花期通常為7-9月。

分布於澳大利亞。生於硬葉林、林地和灌木林,在頁岩或砂岩衍生的土壤中。

樹皮含有單寧酸,並且具有收斂性,通常用於藥用。能產生一種口香糖。木材細密,是用於櫥櫃的有用木材。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 詞源
種加詞concurrens指的是葉狀柄會聚的主脈。
  • 分類史
1974年,Pedley在《Contributions from the Queensland Herbarium》上首次發表了該物種。
1986年,Les Pedley恢復Racosperma屬,並將該種轉入Racosperma屬,學名變更為Racosperma concurrens (Pedley) Pedley。
2001年,《澳大利亞植物志11B》(Flora of Australia 11B)將該種重新歸類為Acacia屬,學名恢復為Acacia concurrens Pedley。

形態特徵

直立或伸展的喬木灌木,高3-10米。基部樹皮輕微起皺或起皺,灰色或棕色;小枝成角或扁平,粗壯,無毛,通常有皮屑。葉狀柄橢圓形到狹橢圓形,近鐮刀形到鐮刀形(偶爾一些葉狀柄徑直),大部分長10-16厘米,寬12-40毫米,無毛,縱脈3或4條更突出,下部2個在基部附近連線在一起,次縱向脈網結,每毫米2-4(-5)條脈,先端鈍;基部有1腺體;葉枕通常長5-9毫米。
葉狀柄的葉腋通常有2花序;花序梗長5-8毫米,無毛;頭部圓柱形,長5-10厘米,淺黃色。豆莢大多彎曲或扭曲,有時徑直或展開1-2圈,略微凸起或更深,在種子之間收縮,大部分長6-12.5厘米(有些豆莢可能更小,長3厘米或更長),寬2-4毫米,硬紙質到薄革質,乾燥時脆且縱向脊狀褶皺,無毛;種子縱向;珠柄摺疊幾次並終止於假種皮。花期通常為7-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生於硬葉林、林地和灌木林,在頁岩或砂岩衍生的土壤中。

繁殖方法

在灌木上完全成熟並經過曬乾的相思樹種子具有堅硬的種皮,可以在乾燥的環境溫度下儲存在密閉容器中5-10年或更長時間而不會變質。播種前最好去除假種皮,因為假種皮會吸引象鼻蟲並導致黴菌的形成。假種皮很容易去除,方法是將種子放在水中,用手摩擦,然後烘乾種子並將其過濾。播種前也可以通過劃破種皮來加速發芽。這通常可以通過將少量接近沸騰的水倒在種子上,然後在溫水中浸泡12-24小時。此時,種子應該已經吸收了水分並腫脹了。如果沒有,那么在種皮上小心地劃一個缺口,但是要小心操作不要損壞胚胎,在播種前再浸泡12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