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峰宮

聚峰宮供奉聖祖媽,每年農曆9月15日虹山村松角山村兩村及白鳳村洋厝小組都會到些供奉祭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聚峰宮
  • 地理位置洛江區虹山鄉下坪嶺自然村
  • 時間:每年農曆9月15日
  • 簡介:供奉聖祖媽
地理位置,泉州市洛江區虹山鄉,

地理位置

位於洛江區虹山鄉下坪嶺自然村,聚峰宮供奉聖祖媽,每年農曆9月15日虹山村松角山村兩村及白鳳村洋厝小組都會到些供奉祭拜
泉州市洛江區虹山鄉聚峰宮
聖祖媽傳略:
法主仙妃,又稱聖祖娘娘、金華聖母,本境傳統尊稱“聖祖媽”。宋紹興年間,我六世祖朠公為求子孫繁衍昌盛,從仙遊賴店“聖泉宮”分爐香火,塑造金身,並舍地建廟宇“瑁峰宮”奉祀,繼又分爐建虹山“聚峰宮”、前坂“龍峰宮”、金山“美峰宮”,1946年,境民徒遷清流嵩溪,聖祖媽也分爐前往,於2007年興建“龍山宮”。虹山奉祀聖祖媽,到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庇護著族人富裕安康。
聖祖媽娘娘,法主仙妃,姓許,晚唐人也,自幼聰慧靈異,舉止不凡,曾學道於名山洞府,得諸名異人傅點,修煉於浙江金華北山,融會貫通,法術高明。雲遊天下,擇地而居,約於唐昭宗乾寧年間(894至898年),入經仙遊行至鞏橋鄭宅。視從此處鐘靈敏秀,誠定居勝地,乃向鄭家祖媽求賜宅地,在此結草廬而居。因時苦旱,許仙姑幫助村民興修水利,她發現附近溪流苦溪“下雨大水流,雨停無水流”奇象。探明苦溪地多沙石結構,雨後水流參透入地,水必往低處流之理。若能尋出下游地下泉眼,必可得水。親率民眾挖出井亭旁、珠山橋下、廬坡、龍井、碗井(一名活井)三穴,七個泉眼,地泉爆涌。即縣誌所云:鐵鞭托地,以成泉。乃開溝築垻,水到渠成,順流而東,灌溉附近七村近萬畝地。雖久旱不竭,萬民得利,誠為聖泉,為此,百姓稱許仙姑為聖泉媽、聖祖媽。許仙妃法創水功,故為官民所稱讚,而其生前濟世救人諸事跡,廣為世人所傳頌。許仙姑於後梁末六月初一日,羽化登仙,鞏橋四代祖唐御史中丞鄭良士公,暨長子太保尚書鄭元弼公,為念許仙姑創修聖泉水利功績,奏明朝廷、封為法主仙妃,賜建聖泉宮。仍於後唐明宗長興元年(公元930年)舍地捐資,在許仙姑草廬原址上,創建宮殿,奉祀許氏法主仙妃神像、宮稱為聖泉宮。後勅封為聖泉祖殿。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虹山境內的“三峰宮”奉祀的聖祖媽,稱為“三姐妹”,以往年年新春擇日舉行齋醮,祀神敬天,祈求保境安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十分隆重。同時三年一度廟會,三姐妹同返“聖泉宮”晉香取火(刈香)。時三境的男女老少,齊行動,三姐妹的神轎嬌裝打扮,並有“鐵枝擱”、戲班、虹山大鼓吹、南音弦管、香銃隊、騎馬隊、道士、侗子及數以千計的善男信女,舉著令牌、涼傘和五彩旗,列隊向聖泉宮晉發,摩肩接踵,香銃、鞭炮齊響、鑼鼓喧天,前歌后舞,十分成武隆重。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殺豬倒羊,大操筵席。晉香取火凱旋後,下鄉埔入宮,次日媽祖游鄉,各家各戶排設牲桌,恭迎媽祖,祈求平安吉慶,丁財廣進。是日木偶戲、高甲戲、過刀橋、唱南音,時還有“搖鼓擔”,煎蔥餅等小吃叫賣,熱鬧非凡,規模宏大,官民同樂,人神共慶

泉州市洛江區虹山鄉

[地名含義]:鯉城與仙遊交界處有座大山,山中有垂瀑如虹,故山名。虹山鄉以山名,亦稱虹山鄉。虹山鄉地界。
[歷史沿革]:宋為玉泉鄉常建里轄。清為晉江縣四十七都轄地。民國期間屬晉江縣四區山頂鄉。1956年屬羅區虹山鄉。1958年公社化歸入羅溪公社轄。1971年羅溪公社從晉江縣拆出,劃歸泉州市管轄。1984年政社分開改為羅溪鄉管轄。1986年底羅溪鄉拆出虹山、蘇山、白鳳、松角山四個村委會組建虹山鄉。鄉政府駐地虹山村
[人口、土地面積]:現轄虹山、松角山、蘇山、前坂、白鳳五個行政村,55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23萬人。全鄉面積21平方公里,土地面積3.15萬畝,其中林地面積2.23萬畝,田地面積3500畝。
[概況]:
1、經濟狀況:近幾年,虹山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很大發展。2006年全鄉農村社會總產值7千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50萬元,企業總產值2570萬元。鎮區面積22.3公頃,對外交通便利快捷。企業發展迅速,全鄉現有企業14家,規模以上企業2家。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客商到此投資興業,全鄉已形成加工網點100多處。文化教育事業日趨進步,擁有一座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的文化閱覽中心,內設有圖書室、閱覽室、棋藝室、桌球廳、南音演奏廳等設施,是民眾文化娛樂的中心場,同時,村村戶戶開通了有線電視,寬頻光纖網路投入使用,醫療衛生設施完善,鄉衛生院新建一座面積1000多平方的綜合門診樓,教育設施基礎配套,建有一所中學、4所六年制完全國小,學生可就近就讀。
虹山鄉重視發展農業,立足“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抓市場”和“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發揮優勢,積極轉變民眾觀點,逐步形成了以鐵觀音、橄欖、青花梨、毛竹、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等為主的五大農業發展基地。社會安定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居住環境不斷改變,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2、地理狀況:洛江區虹山鄉位於洛江區政府駐地北端約42公里處。東、南兩面與羅溪鎮交界,西與南安市為鄰,北至仙遊縣。虹山鄉交通便捷,東南連羅溪鎮,西抵南安樂峰鎮,北通莆田仙遊縣,距中心市區55公里,距福州160公里,距閩清240公里,距莆田60公里。境內山巒起伏,平均海拔450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8℃,年總日照時數2100-2200小時,年均降雨量1488MM,全年無霜期340-350天,四季如春,景色萬千,彩虹瀑布風景如畫,是避暑度假旅遊的好地方,境內溪流山澗眾多。虹山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輝綠岩、高嶺土等礦產為主,森林覆蓋率70.1%,綠化程度98.1%,僅觀瀑景區就有樹木180多種,糧食作物以水稻、紅心甘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芥菜、橄欖、青花梨、毛竹、鐵觀音茶、無公害蔬菜等,其中優質茶園3000多畝,農副產品資源豐富,農作物一年二熟,種養殖發達,有較大的農業資源潛力,是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種養殖基地。虹山鄉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虹山又名鳳山,傳說舊時常有鳳凰在此棲息,又因境內有一瀑布,水流似彩虹,故得此名。觀瀑景區是洛江區沿江大道旅遊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瀑布落差80多米,景區面積350畝,其中風光田園250畝,竹園50畝,域內有原始樹林及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虹山跑馬寨位於虹山入口,海拔470米,面積200畝,有良好生態環境及高度曠野,及古時屯兵練兵駐地,極目遠眺,群峰盡收眼底,一覽眾山小。彭同古民居位於蘇山村,有保存較久的彭同古大厝。大厝風貌古樸幽靜、極富文化魅力,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仍保留著傳統文化印跡,精美的古式建築,樸實厚,色彩斑斕,磚雕石刻,牌匾楹聯,積澱著先人的智慧,記載了當地發展的歷史。虹山吾坑生態園位於蘇山村境內,面積3000畝,其完整生態系及原始生態林貫穿其中,西南坐向,有深道、果園、觀光園地和古道、古樹木。該項目適應參與休閒、娛樂性。虹山觀光園位於蘇山茶場,占地500畝,有古老與現代的制茶機械,周邊原生態保存完整,地勢較為平坦,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虹山有著歷史悠久的車房街,乃古時往省城(福州)驛道的中轉站,至今仍有保存較完整的驛道遺蹟。虹山有獨具特色的養生文化-彭祖養生文化,感受這種人文精神能使人保持一種平和自然的心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下級政區]:虹山村委會、松角山村委會、白鳳村委會、蘇山村委會、前坂村委會。
名稱:洛江區虹山鄉
錄編號:10057-1207-01
聚峰宮
紀錄性質: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紀錄來源:世界紀錄協會資料庫
聚峰宮
證書編號:10057-1207-01
頒證日期:2013年1月10日
2012年1月27日,在中國福建省舉行的謁“聖祖媽”活動中,泉州市洛江區虹山鄉聚峰宮理事會共組織香客3200人、啟動車輛504輛,組團赴仙遊縣聖泉宮謁“聖祖媽”,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大規模組團謁“聖祖媽”活動世界紀錄。
The "Holy Mazu" activity which was the most large-scale group staffs called on in the world
—— the “Holy Mazu” activities called on in 2012 at Holy Spring Place
On January 27, 2012, at the calling on “Holy Mazu” activities, held by Jufeng Place Council of Hongshan County, Luojiang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3200 pilgrims were organized, and 504 vehicles were launched to call on the “Holy Mazu” activities, it set the world record granted by the World Record Association for being the "Holy Mazu" activities which were the most large-scale group staffs called on in the worl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