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聚友網)

MySpace

聚友網一般指本詞條

MySpace.com成立於2003年9月,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網站。它為全球用戶提供了一個集交友、個人信息分享、即時通訊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互動平台。經過四年的高速發展,現已擁有超過2億名註冊用戶,並且正在以每天新增23萬註冊用戶的速度繼續增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聚友網
  • 外文名:MySpace
  • 成立時間:2003年9月
  • 功能:交友、個人信息分享、即時通訊等
  • 地位:目前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網站
  • 創始人:克里斯-德沃爾夫 
發展歷程,產品服務,創立背景,成功關鍵,啟動戰略,總結思考,使用方法,

發展歷程

截止到2007年底,MySpace的Alexa全球排名已經穩定在第六名。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每個MySpace的註冊用戶的平均瀏覽頁面數高達30以上,用戶粘性極強。
MySpace
2005年7月,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以5.8億美元現金收購當時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從而進入了網路新聞部落格及網路社交領域,擁有了這個廣受歡迎的SNS網站、“生活方式入口網站”。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零九位。
2006年初,MySpace開始啟動其全球化戰略。迄今為止,已開通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等20個國家或地區的分站點。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4月27日,在新聞集團董事長默多克先生“全球化視野,本地化運作”的名言指引下,完全本土化的MySpace中國分站—MySpace高調上線,標誌著MySpace正式進入中國網際網路市場。
MySpace定位白領社區,通過與MSN合作導入用戶,當時在白領中具有一定影響;但隨著開心網、微博等新型社交形式的興起,聚友網逐漸式微,2010年4月宣布轉型音樂社區,但並未成功。在2011年11月以後就無法正式訪問,此後也未曾恢復,官方稱是伺服器故障問題,實際因為聚友網在國內發展勢頭並不良好,就在當年6月在MySpace被媒體和廣告公司Specific Media以3500萬美元收購後默認放棄。

產品服務

MySpace 是一個精彩紛呈的線上社區。在這裡,您可以通過好友結識更多的新朋友。
通過在 MySpace 上創建私人社區,您可以與不斷增多的共同的朋友分享照片、日誌和愛好。
看看彼此都有哪些朋友,或者看看大家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說不定您只需要經過五個聯繫人就能與知名歌手相識!
MySpace 是一個老少皆宜的線上社區
· 朋友在這裡隨意交談
· 單身人士在這裡邂逅同道
· 製片人在這裡與自己的“冬粉”交流
· 家人在這裡保持聯繫,勾畫家族的圖譜
· 專業人士在這裡拓展自己的人脈
· 同學和學友在這裡追憶當年
· 久未謀面的朋友在這裡重逢!

創立背景

目前的MySpace服務是在2003年7月開始,由湯姆·安德森(TomAnderson,柏克萊加州大學和洛杉磯加州大學的校友)、總裁與執行長克里斯·德沃菲(Chris De Wolfe,是南加州大學和馬歇爾商學院的校友),以及一個小型程式設計師團隊創立。原本由Intermix Media公司擁有MySpace的一部份,2005年7月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福克斯廣播公司和其他媒體企業的母集團)以5.8億美元(約人民幣45.3億元)買下MySpace。而根據財務分析師的意見,這次的併購金額讓MySpace的價值提升了約3.27億美元(約人民幣25.5億元)。 MySpace公司的歷史和創辦人湯姆·安德森的個人情況也引起了一些公眾爭議。在2006年7月,福克斯宣布計畫成立英國版本的MySpace,希望能藉此“進入英國的音樂市場領域”。該公司同時也計畫成立中國和部份其他國家版本的MySpace。2007年4月27日凌晨,myspace測試版上線。

成功關鍵

給用戶更多自由設計他們的MySpace主頁,讓用戶能高度地表達自我和與朋友交流
MySpace的成功有很多因素。MySpace的早期成功開始於十幾歲的孩子的用戶群。這些孩子們用MySpace分享照片、交流、製作他們自己最棒的個人主頁。讓獨立製作樂隊來引領用戶發現音樂是一個很好的功能,但並不構成MySpace主要的訪問量。另外,不少用戶確實利用MySpace找對象,但這類活動主要發生在21-26歲的用戶中,而這不是MySpace的主要用戶群。
分享照片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為過。數位照相機和手機照相功能的普及是很多社會性網路發展的驅動力,不光是MySpace。MySpace讓它的用戶可以使用第三方服務如PhotoBucket和ImageShack在個人主頁中加入更多照片。我認為這是MySpace超越Friendster的一個重要原因。
縮短開發周期,使產品迅速適套用戶要求
MySpace具體採取了什麼措施來實現這個高度自我表達的環境呢?它採取了一個最基本的策略:不要預先去想像用戶會想要如何在這個網站中互動。當用戶自發地製作相同興趣用戶組群的主頁時,MySpace接受了這種用戶行為,而Friendster沒有。MySpace傾聽用戶的反饋、快速開發、快速推出新產品。MySpace增加Blog、留言板、討論區、即時通訊等功能都遠遠早於Friendster。部分原因是Friendster受到系統擴容問題的困擾。當用戶用技術手段改動MySpace個人主頁功能,把更多PhotoBucket的照片加到個人主頁時,MySpace也沒有干預這種嘗試。通過這種改動,用戶可以在他們的朋友的留言版加照片和圖片。這個功能成了讓用戶在MySpace花更多時間的一個主要原因。
最初的用戶積累依靠三種手段的結合:病毒式增長、非網路廣告、網路傳播合作夥伴
大家廣泛認為MySpace上線後立刻通過口口相傳的病毒式傳播迅速增長用戶群。實事不是這樣。MySpace利用了多種戰術的結合,包括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推廣手段、利用已有的網路品牌來花錢收集用戶(Cost per acquisition, CPA)。MySpace是Intermix公司中的ResponseBase團隊的作品,這個團隊有很強的電子郵件行銷和CPA的背景。當MySpace的用戶量達到幾百萬後,他們才開始依靠病毒傳播。
有關產品和研發政策的決策,要考慮到網站的負載能力
被大家熟知的Friendster和MySpace競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Friendster的用戶由於網站負載能力的問題而放棄使用Friendster。儘管這是由於Friendster自身的問題造成的,但在MySpace方面,他們在早期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了這一點。首先,MySpace決定不顯示“朋友鏈”。“朋友鏈”這個顯示朋友連線關係的功能,在網站上隨時顯示時會極大加重系統的運算量。為了保證網站的負載能力,MySpace決定不提供這個Friendster的核心功能。第二,早期發展中,MySpace只允許美國用戶註冊。Friendster菲律賓相當成功。但很不幸的是,在網路品牌廣告市場在亞洲成熟之前,這些來自菲律賓的流量更多的是花費,而不是收入。而對於能產生廣告價值的美國用戶,這卻對網站的訪問速度等負載指標產生了負面影響。MySpace直到美國用戶量突破了臨界點後才開放其他國家的註冊,這成為一個正確的決定。

啟動戰略

MySpace的主意最初來自Intermix的Chris DeWolfe和Tom Anderson。他們是通過Intermix收購ResponseBase加入Intermix的。很多ResponseBase的成員之前來自X-drive,因此,他們有很強的針對網路個人用戶的開發和推廣經驗。看到Friendster最初的成功,並意識到他們在ResponseBase/Intermix所擁有的資源後,他們認為自己能在這個領域很有競爭力。ResponseBase有一個包括一億電子郵件的資料庫;Intermix擁有幾個網站,而這些網站的用戶很多處在MySpace用戶的年齡段。
MySpace花了三個月時間開發出一個和Friendster功能類似的網站,並於2003年底上線。MySpace最初的戰略並沒有以獨立製作樂隊和圍繞音樂的社會網路為目標。有關音樂的主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站發展過程中自然發展出來的。有趣的是,在最初上線和開始推廣後的6到9個月,用戶增長並不成功。MySpace最初的推廣手段是在Intermix的員工(約250人)中進行有獎競賽,讓員工們邀請他們的朋友註冊。這產生了一定效果,但用戶數很有限。接下來,他們利用ResponseBase的電子郵件列表進行郵件推廣。這有一些影響,但基本上是失敗的。這是因為電子郵件推廣不能象已經存在的小組或組織那樣吸引能對網站產生忠實度的用戶。於是MySpace開始進行線下推廣,對洛杉磯地區的Club、樂隊、和各種派對進行贊助。這些努力逐漸給MySpace造成影響。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很多小的線下社區(即小組)來使用MySpace。100到1000人之間的小社區開始產生雪球式的病毒增長,並吸引更多的個人用戶加入。
最初用戶建立起來後,MySpace開始進一步利用Intermax的渠道和媒體關係扇風助燃。合作夥伴的推廣結合上已有的較強用戶基礎,使得MySpace從最初的成功走向騰飛。如果沒有利用傳統的推廣手段,MySpace恐怕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高速增長。

總結思考

如果按照註冊用戶數把MySpace和Skype算作最大的Web2.0的成功案例的話,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共同點:他們在起步初期都得益於和一個強大的推廣渠道成為夥伴。我以後要寫的Skype案例分析會提到,Skype最初的推廣是通過Kazaa(譯者:一個P2P下載網路)。由於Skype的創始人就是Kazaa的創始人,他們很輕易地通過在Kazaa客戶端軟體對Skype進行推廣獲得了最初的用戶。雖然Skype和MySpace都是有病毒型傳播能力的產品,但如果沒有最初傳統推廣渠道的激勵,他們恐怕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進一步,Web2.0的創業者們應該意識到他們不僅僅是在和反應遲鈍的大公司競爭,同時也在和那些也在初創階段,但已經把強大的推廣渠道掌握在手中的小公司競爭。除Skype和MySpace之外,廣告網路領域也有類似的案例。比如Livedigital,由廣告網路公司Oversee創辦,9個月內就進入Alexa前5000名。另一個網路廣告公司Blue Lithium採用了類似的策略,用它自己網站的剩餘廣告空間為它的另一個社區網站作宣傳。那么後來者如TagWorld和MyYearBook如何呢?你在MySpace的“生態圈”(那些專門為MySpace用戶提供圖像和HTML編程服務的網站)隨處可見他們的廣告。這些推廣的效果可能大相逕庭,但不可否認大家都在用這些手段。也許Web2.0的新思維對傳統的推廣渠道不屑一顧,但MySpace和Skype都證明在Web2.0的熱浪中,建立推廣渠道夥伴不可忽視。
如果創業者選擇了純病毒式推廣的道路 ,那你的產品必須能非常明確地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價值,而且簡單易用。否則,其他有推廣渠道的創業公司將成為你難以逾越的競爭對手。

使用方法

1.首先,請註冊並創建檔案檔案
(您的檔案檔案是您在網站上的個人空間,您可以在這裡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情況以及個人的愛好和興趣。您甚至可以上傳圖片和撰寫日誌。)
2.第二步,邀請您的朋友加入您的個人網路。
或者,您也可以搜尋網站,查找已成為 Myspace 成員的朋友。
3.第三步,查看您在您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之間創建的聯繫。有些人的擴展網路中會有多達上千人!
4.與您朋友的朋友打招呼並建議相互建立好友的關係!您可以與您個人網路中的任何人進行交流。
7月16日上午訊息,MySpace中國從今日開始正式成為MSN中國的社區合作夥伴,這是MSN中國第三次更換社區合作夥伴,此前的合作夥伴貓撲、奇虎均在一年期滿停止合作。
MSN自2005年5月起,採取與國內公司合作推出頻道的方式進入中國網際網路市場,至今已有數十家公司先後與MSN中國合作,而其時MSN中國總經理羅川如今也成為了MySpace中國的總裁。剛剛與MSN中國結束合作的奇虎網站新聞發言人肖潔對雙方的合作表示滿意,停止合作是因為“已經達到階段性的目標”。
目前與MSN中國合作的網站分兩類,一類是為MSN中國提供內容,流量歸於MSN中國網站;一類是承包MSN中國網站的頻道,流量歸於合作網站自身,MSN中國與MySpace中國的合作採取的是後者。
多數與MSN中國的合作網站均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尚不清楚MySpace中國與MSN中國合作的細節。MSN中國的發言人表示,MSN中國與MySpace中國的合作與其他的合作類似,該發言人也再次否認了“MSN中國與MySpace中國將業務整合”的傳言。
MySpace中國自2015年4月27日正式上線以來,引來頗多爭議,據了解,MySpace中國內部對是否延續MySpace美國自由的風格也存在 爭議。《商業周刊》曾評論到,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競爭激烈,MySpace中國業務進展緩慢。MySpace中國網站的公開數字顯示,MySpace中國約有110多萬用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