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別名:
- 類別:
- 位置:桂陽
聚仙橋,距甘肅天水北道埠50公里有一座山,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條小路連線南北兩峰,兩峰對峙形成一道天然石門,故名石門山。石門山景色壯美,有小黃山之稱。植物種類異常豐富而茂盛。山上有一些廟宇為明代重建,古雅崢嶸的...
聚仙橋位於桂陽城西北,又名集仙橋,為單拱石橋,是湘南保存完好的最古老花橋,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所在位置 聚仙橋位於桂陽城西北60里流峰鎮板溪村。規格尺寸 聚仙橋為料石築建,全長27米,東端石階23級,西端石階18級,中為一...
聚仙橋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政府門前,聚仙橋長400米,寬30米,連線著後港的東、西兩湖。港中一座鋼筋水泥橋架通南北,將古鎮的南北兩街連為一體。聚仙橋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明代時期,後港集鎮水運...
聚仙橋。在崆峒前山麓涇河河谷中,原有一巨石橫跨涇河兩岸,河水每被巨石阻攔,噴珠濺玉,景色壯觀,是為崆峒十二景之一的“仙橋虹跨”。1980年,修建崆峒水庫,聚仙橋被淹沒。1986年在壩前600米處重修。地理環境 崆峒山海拔2123米,百...
板溪仙局,位於湖南省株洲市桂陽縣流峰鎮板溪村,聚仙橋頭有石穴,內有二石酷似二仙人,名曰板溪仙局。簡介 聚仙花橋,又名集仙橋、通濟橋,位於湖南省株洲市流峰鎮板溪村。聚仙橋邊環境奇妙,橋頭有石穴,內有二石酷似二仙人,二仙...
《花田八錯》又名《花田錯》《會仙橋》《聚仙橋》,豫劇劇目。劇情簡介 劉太公夫婦暗囑婢女春鶯,隨女兒玉蓉赴花田盛會選婿。遇書生卞濟賣畫,玉蓉愛其才,由春鶯以寫扇為名,代為撮合;回莊稟於太公,命小郎來接。卞適為知縣邀...
石門山古建築群位於天水市麥積區伯陽鎮石門村,多為明清時期修建,現存古建築29座。主要建築有玉皇殿、王母宮、聖母宮、三官殿、三仙庵、祖師殿、三清殿、靈官殿、文昌宮、財神殿、趙公殿、山門、聚仙橋、鐘鼓樓、戲台等。各建築依山...
聚仙橋位於桂陽城西北30公里流峰鎮板溪村,聚仙橋又名集仙橋,為單供石橋,長27米、寬3.9米、高6米,橋東西兩頭有石階,東頭23級、西頭18級。橋上有亭,亭長15米、高3.3米,木柱結構,32根木柱,穩固無楔,亭兩邊有木防護欄...
聚仙橋 聚仙橋,這座橋和鬼谷子及其弟子有關。鬼谷子率領眾徒弟在這裡經過九九八十一日的努力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朱仙鎮有了“聚仙鎮”的稱謂。眾徒弟成仙之後經過了數年,大家都懷念和鬼谷老師在一起學習的美好時光還有挖井成仙的日子。...
登上天梯,繼續前行,峰迴路轉,曲徑幽深。長滿青苔的聚仙橋,凌空飛架在深澗上。橋下,飛泉響澗,濺玉噴珠;橋頭,花紅竹翠,奇石嵯峨,鬼斧神工。其中一塊高聳大石,刻有“藥槽”二字,巨石像雄獅騎在長龍身上,栩栩如生。過了...
明代,平涼韓王太妃大興土木,在崆峒山頂修建了“太和官”等眾多的寺院宮殿、樓台亭閣,當時的崆峒山已擁有聚仙橋、朽木橋、十方院、八仙庵、招鶴堂、凌空塔、軒轅宮、真乘寺、舒華寺、香山寺等8台、9宮、12院、42座建築群及仙鶴峒...
後港鎮境內有“三台”、“兩橋”等名勝古蹟,“三台”即潘家台、王家台、月台,是人煙稠密最熱鬧的地方;“兩橋”為東升橋和聚仙橋,其中聚仙橋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迄今已歷時四百多年。 境內現有東周戰國時期楚國名相春申君黃歇冢...
聚仙橋 位於雲崖寺以南1公里的大石莊溝口,修建於2008年,為森林公園內一仿木建築景點。南天門 又名石門子,位於大寺以東2公里的油簍子罐,兩山對峙,中間形成一個上下齊寬的豁口,形似城門,遊人墨客因山形賦其名“南天門”。大寺 位...
樟木板溪村聚仙橋,於清乾隆六年重修 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的城南新寨村旁望仙橋 公元1979年10月1日峻工通車的歐陽海大橋 桂陽至郴州公路城南段,民國二十七年九月通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造 桂陽至加禾公路黃沙坪鎮路段 桂陽至臨武...
洛水橋:《嘉慶合肥縣誌》記載,洛水橋在西門內前大街,當年跨越九曲水道上。《縣誌·山水志》記載,九曲水,無源在德勝門內,匯城西諸水,東過回龍橋,永樂橋,會仙橋,聚仙橋,折北過升仙橋,洛水橋,河平橋,指揮橋至藏舟浦入...
漁家傲崑崙山石門庵位於甘肅天水市麥積區東南方向50公里的隴南山區天水石門山。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條小路聯接南北兩峰,且南北峰之間的聚仙橋下石壁上,有一大方形黑渾圈 ,狀若門楣 ,故名石門山。相傳有虎豹出沒,俗稱...
據《荊門州志》記載: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藻湖長林城圮遷於廣坪,港後壋內修建保盈倉,於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移倉於後港聚仙橋北岸,元朝末年,長林縣廢,廣坪治所亦衰落。現在,廣坪集鎮街道長1200餘米,寬20米,呈東北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