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景觀,《每日郵報》2010年12月14日報導,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近日拍攝到了美麗的星系間“聖誕大氣泡”的圖片。這個“聖誕大氣泡”是由400年前發生的超新星爆炸的殘骸形成的,它像一個精緻的“殼”一樣漂浮在太空中。這個“聖誕大氣泡”是我們的臨近星系——大麥哲倫星雲(Large Magellanic Cloud)中的一顆超新星在爆炸時發出的衝擊波及其噴射出來的物質,大麥哲倫星雲與地球的距離為16萬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誕大氣泡
- 外文名:Large Magellanic Cloud
- 觀察者:哈勃太空望遠鏡
- 外形:精緻的“殼”
簡介,形成原因,
簡介
據悉,這個“聖誕大氣泡”是我們的臨近星系——大麥哲倫星雲(Large Magellanic Cloud)中的一顆超新星在爆炸時發出的衝擊波及其噴射出來的物質,大麥哲倫星雲與地球的距離為16萬光年。科學家們將這個“聖誕大氣泡”氣圈命名為“SNR B0509-67.5”或者縮寫成“SNR 0509”。據悉,這個如氣泡狀的氣圈的直徑為23光年,並且正在以超過1100萬千米每小時的速度擴散。另外,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聖誕大氣泡”處於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照片。
這是一塊巨大的貓眼石嗎?還是一個很大的節日裝飾物?或者是一扇彩色星門?這些猜測都不對,其實它是氣體和塵埃雲團,是由一顆以爆炸的方式結束生命的恆星產生的。14日公布的這張宇宙氣泡新照片,是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合成的。
這個超新星的殘留物名叫SNR 0509-67.5,位於距離地球大約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雲里。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顯示出炙熱材料發出的淡綠和藍光,哈勃太空望遠鏡收集的可見光數據,顯示的是可以看到的粉色發光氣體外殼,它在不斷向外擴展的衝擊波的作用下,溫度變得很高。
形成原因
天文學家們表示,這個“殼”表面的波紋可能是由星際周圍氣體的密度發生微小的變化造成的,但他們仍然無法完全確定其形成原因。據悉,這顆超新星的“年齡”約為400歲,在1600年時位於南半球的觀察者或許曾經看到過它。產生了這個“聖誕大氣泡”的超新星被稱作1A超新星(Type 1a),當時由於一顆白矮星(white dwarf star)從其同伴那裡“搶奪”物質,而當它吸收了足夠多的物質時就發生爆炸,從而形成了這個“聖誕大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