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頌歌》是巴赫 Bach在1990年發布的德語專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聖母頌歌
- 外文名稱:Magnificat
- 專輯語言:德語
- 專輯歌手:巴赫 Bach
- 發行時間:1990年
- 發行地區:德國
簡介
Conductor:Philippe Herreweghe
專輯介紹:本專輯收入巴赫兩部作品:《尊主頌》和《康塔塔80號"我們的主是堅固堡壘"》
Magnificat BWV 243
巴赫的《尊主頌》(Magnificat in D,BWV243)是巴赫的後期作品,在巴赫所創作的少數以拉丁文為詞的樂曲中,這首《尊主頌》和《B小調彌撒》一樣偉大,直到今日仍被視為古典音樂中的經典作品。
舒曼曾說過:“巴赫對音樂方面的貢獻,正如創教者於宗教一樣。”巴赫的音樂有如兩面鏡子,一面反映了音樂到巴赫時代的發展和人類已在音樂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巴赫使這些成就達到了頂峰;另一方面反映出音樂將要發展的前景。巴赫所用的技巧、布局和方法,使後來的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人,得以開拓了“新的”音樂地平線。
《尊主頌》是巴赫1723年在萊比錫為聖誕節前後所舉行的晚禱會所寫(在晚禱會時,演唱完《尊主頌》,牧師進行講道。)《尊主頌》是巴赫以《聖經》之《路加福音》第一章46-55節拉丁文為詞而譜寫的,這段《聖經》記載著耶穌的母親瑪麗亞在生耶穌以前,聽見天使向她說她將被聖靈感孕,生一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後,就唱起了這首歌。歌的首句是:“我的心尊主為大”,拉丁原文為Magnificat(意為尊主),因而就將此首歌稱之為《尊主頌》。巴赫共寫了兩首《尊主頌》,一首為高音獨唱,現以遺失。1855年編輯巴赫作品全集時,就沒有找到此首;另一首,現存兩個原稿,早期的原稿是E大調,後來巴赫又寫了一個D大調的,今日所出版、演唱的,多為D大調稿本,手稿上標有1730年抄寫。
全曲共分12段,但在巴赫的原稿上,第二段、第五段、第七段及第九段的後面各都插入了一首《眾讚歌》。現行的樂譜、演唱會、錄音帶、唱片及CD版本上都沒有這幾首《眾讚歌》。現行的樂譜、演唱會、錄音帶、唱片及CD版本上都沒有這幾首《眾讚歌》。據考證這些《眾讚歌》是在萊比錫大教堂每次晚禱時都要詠唱的,而且也不由擔任演唱《尊主頌》的聖詩班的歌手們演唱,而是另一個小型聖詩班,用另一架小型風琴伴奏詠唱的。
當時教堂安排在晚禱時唱《尊主頌》的時間並不長,不得超過半小時,因此巴赫譜寫此曲演唱的時間,也不超過半小時,但這仍然是一首極美而快樂的樂曲。
我們很難想像一位少女尚未結婚,聽到她將懷孕並生一子時仍能如此快樂,滿懷信心地接受如此非常特殊的“任務”,第一段合唱“我的心尊主為大”,貫穿這道樂曲的情緒是快樂,充滿信心。五個聲部的合唱和樂隊的編制,特別是巴赫又另加了三個聲部的小號來加重這種快樂的情緒,並伴有兩個聲部的長笛,兩個聲部的雙簧管及弦樂來為這首五聲部合唱伴奏。在第七段及第十二段的合唱中,巴赫也同樣用了如此的樂隊編制及五聲部合唱,但第十二段“榮耀歸於至高的上帝”合唱中,合唱部分的比重更強一些。
第二段女高音II獨唱“我的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只用了弦樂伴奏,仍然表現出瑪麗亞的快樂和沐於陽光之下的心情;第三段女高音I獨唱“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只用柔聲雙簧管及通奏低音伴奏,巴赫在開始的伴奏中以一個下降的旋律來表達“卑微”之意,而在女高音開始獨唱處,巴赫使用了他那著名的“聖母瑪麗亞旋律”;第四段的合唱“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則緊接第三段女高音獨唱之後,各聲部的主題互相追逐,形成賦格型式;第五段的男低音獨唱:“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巴赫以男低音雄偉的聲音來表達“成就了大事”,而且全段的伴奏只是一聲部的通奏低音,實際上是男低音與通奏低音的二重唱(奏);而第六段女低、男高二重唱:“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的伴奏,從始至終是以加了減音器的弦樂和兩個聲部的長笛作為伴奏用以表達“敬畏上帝”;第七段合唱:“他用膀臂施展大能”是以雄壯的合唱來表達的,而樂隊中巴赫又加了三個聲部的小號以增強其雄偉的力度。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樂曲通奏低音的伴奏和第六段女低、男高二重唱一樣都以兩種固定音型貫穿全部兩曲,特別是第七段的固定音型的通奏低音,又加強了“他用膀臂”的情緒,只是結尾的末七小節,巴赫是以眾讚歌形式來結束此段樂曲;第八段男高音獨唱“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富足的空手回去”,巴赫使用了三個旋律:一個自高而低的小調旋律,表示“叫有權柄的失位”,一個短促的小調音型式的旋律則表示“權柄的丟失”,另一個由下而上的快速旋律則表示“叫卑賤的升高”;第九段女低音獨唱“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巴赫也用了兩個旋律:一個上行快樂的旋律,好像帶有光明的微笑,表示“飢餓的得飽美食”;一個短促下行的旋律表示“叫富足的空手回去”,一個旋律輕快,一個旋律短節奏音重,再伴以兩個聲部的長笛和從頭至尾以手拔弦的通奏低音;第10段兩個女高音和一個女低音的三重唱中包含著兩個《眾讚歌》,一個是“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以女聲三重唱唱此曲調,另一首眾讚歌:“我的心尊主為大”則由柔音雙簧管以“助奏”的形式在那一首《眾讚歌》旋律之上奏出,從開始直到曲終,只有巴赫能如此地套用兩首不同《眾讚歌》在一個曲中,而且起了如此愉快的情調,伴奏是大管及弦樂通奏低音;第11段又是五部合唱:“為要紀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是以賦格的形式寫的,五個聲部合唱的伴奏,只有通奏低音,最後第12段雄壯和有力度的合唱“榮耀頌和阿們”酷似一首維瓦爾第的協奏曲並加了許多裝飾音,使之更有吸引力,在樂曲的後半部我們又聽到了第一段合唱曲中的歡樂氣氛,最後以合唱“阿們”結束全曲。
巴赫《尊主頌》全部歌詞引自《路加福音》一章46—55節,以下為歌詞列表:
1.合唱:“我的心尊主為大”;
2.第II女高音獨唱:“我的靈以上帝我的求主為樂”;
3.第I女高音獨唱:“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
4.合唱:“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
5.男低音獨唱:“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
6.女低男高二重唱:“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
7.合唱:“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
8.男高音獨唱:“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
9.女低音獨唱:“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10.女高音I,II及女低音三重唱:“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
11.五聲部合唱:“為要紀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
12.合唱:“榮耀歸與最高上主,起初這樣,現在這樣,以後也這樣永無窮盡,阿們”。
Cantata BWV80
《康塔塔80號"我們的主是堅固堡壘"》為1723年6月31日的宗教改革紀念日而作。巴赫將馬丁·路德金親自創作的眾讚歌"我們的主是堅固堡壘"作為他的第80康塔塔的核心,把原歌曲的4段歌詞分別置於第一、二、五、八曲,處於起始、中間和結尾的地位,眾讚歌因此成為康塔塔的支柱。其餘4首是兩組宣敘調與詠嘆調。
第一曲是一首眾讚歌幻想曲,由合唱隊和3隻小號、2隻雙簧管、定音鼓、弦樂組和管風琴演出,這在當時屬規模較大的編制,能發出明亮輝煌的音響。巴赫把原眾讚歌的旋律重新組織,合唱隊的4個聲部按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男低音的順序逐步進入,在每一句結束時歌聲拖長,小號和雙簧管插進斷斷續續的眾讚歌旋律,歌聲和樂聲交融,構成一個氣勢宏大的樂章。
第二曲,詠嘆調,是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二重唱。女高音演出原眾讚歌的第二段歌詞,男低音用花腔式的歌唱予以支持。
第五曲由合唱隊以齊唱的方式演唱眾讚歌第三段歌詞,樂隊襯以急速而熱烈的音樂流動。與第一曲一樣,每到歌聲拖長的空隙,小號華麗明亮的聲音就突現出來。
第八曲返回到眾讚歌簡明清晰的四部合唱形態。
巴赫恰當的運用了這首象徵宗教改革運動的歌曲,使他的康塔塔富於英雄氣概,並打下了鮮明的歷史印記。
(以上文字摘自文化專區)
根據諸位朋友的意見,"Magnificat"此曲取音樂學的翻譯用法"聖母頌歌",不擬用宗教學的翻譯用法"尊主頌".
專輯曲目:
1-12 Magnificat BWV 243
13-20 Cantata BWV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