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尼古拉節
- 節日時間:每年12月6日
- 節日類型:基督教節日
- 流行地區:俄國、希臘、瑞士、德國、法國、荷蘭等
與聖誕老人,傳說,演變,
與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的形象來源於聖尼古拉,在法國的北部和東部,還有比利時,聖尼古拉節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聖尼古拉的原形是聖米爾主教(小亞細亞 - 公元4世紀)。對於他的生平,人們知道的不多,不過傳說他深受民眾的愛戴,據說他救死扶傷,救苦舊難,等等。
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聖誕老人的歷史可追溯回公元四世紀。據傳說,當時在美雅(即現在的土耳其)傳道的主教聖尼古拉斯,以樂於助人而知名。他最著名的一次善舉是將金塊從視窗擲入一沒落貴族的家中,暗中資助三名貧苦的姐妹。當然,沒有人知道聖尼古拉斯的樣子。以前世人心目中的聖誕老人形象可算千奇百怪:高個子、小妖精模樣、身穿法衣、披上獸皮,莫衷一是。
傳說
公元三世紀聖尼古拉出生於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境內)的小鎮帕塔拉(Patara)。他很小就成了孤兒,富有的父母給他留下一大筆遺產。但他從小受愛主的基督徒父母的影響,立志要照耶穌所教導的去做。所以他真的變賣自己所有的財物周濟窮人,把一生奉獻給上帝,服侍微卑的勞苦百姓。還很年輕的時候他就以樂善好施而遠近聞名,並被選為米拉城的主教。在羅馬皇帝刁克里仙(Diocletian)迫害基督徒期間,聖尼古拉被抓去坐牢,身上滿是鞭痕、鉗傷與烙印,但他仍堅守信仰不渝。出獄後聖尼古拉出席了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晚年的聖尼古拉繼續在米拉建立孤兒院、照顧老弱病殘和貧民。聖尼古拉於公元343年12月6日在米拉逝世。他死後被天主教封聖,12月6日並被定為“聖尼古拉節”,今天在歐洲等地仍被慶祝,而主要的慶祝方式就是人們互送禮物,體現聖尼古拉、也是聖誕的博愛惠施的精神。在聖尼古拉被埋葬的墓地上建起了聖尼古拉教堂,成為一個基督徒“朝聖”的地方。當今世界有超過兩千所的教堂以“聖尼古拉”命名。聖尼古拉在俄國、北歐和西歐尤其被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尊崇。
聖尼古拉的一生最廣被傳頌的是他慷慨助人的事跡和他對兒童的愛心。這些事跡後來被賦加豐富多彩的想像而融合成經典的傳說。在一個著名的傳說中,聖尼古拉聽說一戶窮人家的三個女兒因為家裡沒錢置辦嫁妝而無法出嫁、面臨淪為奴隸的危險,就悄悄地給了那家人三袋金幣。金幣從窗外扔進屋,正巧掉在正在壁爐前烘乾的長襪裡面。這就是孩子們聖誕節在壁爐前掛長襪等待聖誕老人把禮物放進去的習俗的由來。其它關於聖尼古拉的傳說還包括他救回被匪徒綁架到外鄉的一名米拉男孩、讓三個被黑店殺害的神學院學生從死里復活、平息狂風巨浪拯救海船上的人、讓肯拿出糧食救濟米拉饑荒的船隻在抵達目的地時不但一顆米不少、而且糧食溢出船艙,等等。而聖尼古拉曾經冒死解救被處極刑的政治犯、斥責貪官污吏的腐敗、維護社會公義、幫助百姓渡過饑荒,等等,則不是傳說而是史實。在他的故鄉,聖尼古拉被人視為有能力施行奇蹟的“神人”。而在西方,他被尊為兒童、海員、礦工、學生、孤兒、流浪者、乞丐、社會不公的受害者和其他各種弱勢群體的“保護神”。
演變
聖尼古拉節起初就是聖誕節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兒童的節日。聖尼古拉騎著驢,戴著主教的尖帽子,披著大紅袍,身後還有一班隨從。聖尼古拉的隨從因地而異。在法國,和聖尼古拉一起出現的鞭韃老爹,專門教訓不聽話的孩子。(在比利時,他就是這樣出現的。他到了北京就是戴著尖帽子,批著大紅袍,帶著兩個助手鞭打老爹)
16世紀,隨著基督教會的改革浪潮,聖尼古拉節在歐洲國家中消失了,但是荷蘭人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節日“聖塔克拉斯”,還有向孩子們分發玩具的傳統。後來在17世紀,荷蘭和德國的移民又把這一風俗帶到了美國,聖尼古拉搖身一變,成了“聖塔克勞斯”。
1823年12月23日,Clement Clarke MOORE根據這一傳統形象,在紐約衛報中發表了一篇標題為"聖尼古拉來作客"的文章,描寫了小精靈乘著8頭麋鹿牽引的小車,從煙囪里給孩子們發禮物。很多國家的報刊都翻譯並轉載了這篇文章。
1863年,紐約漫畫家Thomas NAST創造了一個身穿毛領棉襖,腰系銅扣皮帶的聖塔克勞斯形象。胖乎乎的聖塔克勞斯穿著這一身過了30多年。1885年,畫家用畫筆表現了老爺爺從北極飛到美國,這回聖塔克勞斯也算正式的居有定所了。
作家Georges P. WEBSTER又加以發揮,說聖塔克勞斯的老家和玩具工廠都藏在北極的冰天雪地中。聖誕老人誕生了…,但是,聖誕老人還沒有穿成一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