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塞拉皮昂

《聖塞拉庇昂》是蘇巴朗最富藝術性格特色的作品,此畫作於1628年,約121×103厘米。現藏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的華茲瓦斯圖書館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塞拉皮昂
  • 作者:蘇巴朗
  • 收藏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華茲瓦斯圖書館
  • 創作時間:1628年
作者簡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聖塞拉庇昂》作者蘇巴朗
《聖塞拉庇昂》作者蘇巴朗《聖塞拉庇昂》作者蘇巴朗
蘇巴朗(1598—1664年)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出生於農民家庭,一生都保持著農民的氣質。幼年時代家境貧苦,放過羊。由於他喜愛畫畫,父親便把他送到塞維林深造。初時是隨一位木雕老師學藝,後來從師於著名美術教育家巴切科,此時與委拉斯開茲同窗,他倆後來都成為西班牙畫壇的巨匠,但他們走著各自的藝術道路。
蘇巴朗從未離開過西班牙,藝術之邦義大利對他似乎沒有吸引力。他不喜歡城市的喧鬧,是個安守家園的農民式畫家 。他回到寂靜的農村小鎮,沉浸在自己的藝術樂園裡,並在那裡度過自己的一生。蘇巴朗最早受到卡拉瓦喬現實主義的影響 ,醉心於描繪世俗生活,後來他過著隱士般的生活,藝術走向寂靜的僧侶世界。主要畫教堂的祭壇畫和修道院的裝飾畫。但在宗教畫的創作中始終保持著心靈與藝術上的自由,堅持世俗化。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的生活一樣莊嚴、平靜和抑制,迴避激情和悲劇氣氛。人們評價他的藝術具有女性般的溫柔與纖細。他既不喜歡里貝拉的雄強闊大氣質,也不喜歡格列柯的瘋狂與不安。他始終堅持畫面的寧靜和有條不紊,人物造型健康和莊重。作為農民出生的藝術家,他更愛民間美術。由於他的地位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他的宗教題材作品富有樸素親切的現實主義傾向,物象塑造具有樸實的質感。人物和環境都充滿了質樸的鄉土氣息。另外,他對豐富和諧的色彩、厚重的形體和強烈的明暗對比關係,都作了深入研究,人們稱他為“西班牙的卡拉瓦喬”。

創作背景

《聖塞拉庇昂》
《聖塞拉庇昂》《聖塞拉庇昂》
西班牙從16世紀上半葉起,國內的君主專制制度已形成,不久,又實行了對外殖民擴張與侵略的政策。1519年,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以查理五世之名繼承了德國、尼德蘭、義大利的一部分和美洲殖民地的一個大帝國。但西班牙國內的矛盾也隨之加劇,城市自治起義與宗教運動不斷地打擊著這個極其專橫的封建帝制。整個16世紀,西班牙的文化是繼承義大利影響的,也出現了許多地方畫派。至16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王朝也與義大利各公國一樣,要求藝術家為宮廷服務。提倡古典藝術。與此同時,西班牙的宗教控制仍極嚴,藝術服務於教會的勢頭並未減弱。直至17世紀,西班牙的政治、經濟開始走向衰落。國內階級矛盾越演越烈,人民民主運動彼此起伏。蘇巴朗、里貝拉、委拉士開茲等畫家就誕生於這個時期。這一幅《聖塞拉庇昂》是蘇巴朗的僧侶生活題材的代表作。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與委拉士開茲是同學。他們自小一起向巴契柯和老埃連拉學畫,並受義大利卡拉瓦喬的影響。但蘇巴朗甘於終生寂寞,過一種恬靜的生活。他一生未離開過祖國和家鄉。一個出生於農家的牧羊少年,由於天賦酷愛繪畫,才走上了畫家的道路。蘇巴朗的繪畫大致離不開聖徒、殉道者或修道院的生活,形象都充滿著宗教氣息。只是他善於嚴格的寫實,所作的油畫在民眾中反響強烈,受到人民的歡迎。

作品賞析

《聖塞拉庇昂》描繪了一個基督徒殉道的悲劇形象。聖塞拉庇昂原名“彼得·塞拉庇昂”,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僧侶。為去北非傳道,要與那兒的摩爾人打交道(摩爾人是非洲西北部柏柏爾人的後裔,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摩爾人常常以酷刑迫害基督徒。塞拉庇昂聞訊那裡有大批基督徒被囚,受到非人的待遇。一次,他甘作人質,向摩爾人保證,以贖金贖出被囚的兄弟。當他等待修道院贖金時,試圖向摩爾人傳播基督教義,因而本人也遭囚禁並被殺害。此事發生於1240年。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說他被吊起來剖了肚子,內臟被挑出腹外,活活痛死。這使畫家為之震動。這幅畫是應塞維亞修道院的委託而繪的。原來用途是掛放在該修道院內的一間殯儀館上。修道院請他畫一幅耶穌受難像,他想起了中世紀這一事例,改畫成這個基督徒殉道的痛苦形象,但沒有按事實去表現,而是把塞拉庇昂作為殉教的象徵,描繪成被雙手吊起,在臨死前的精神面貌。全畫採用卡拉瓦喬的“黑暗法”,即光線直射在殉道者的白色透亮的僧衣上。那件寬大的僧服褶襉,使畫面更添一種深重的氣氛。殉道者無力地將頭垂向右肩。一雙被縛手腕畫得很仔細,因繩子勒得很緊,十指已經出現紫紺,它們無力地收縮著。畫家不作死亡的痛苦的刻畫,而以垂危者的無聲抵抗的表現,披露了畫家內心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