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現代社會人心浮躁,困惑不解,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活得很苦很不自在的現象和問題,提出“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這是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理念的具體表述。人了解了心,就能得心自在。心
五四運動四安——安心、
安身、安家、安業;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感——感化、感動、感恩、感謝;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圖書目錄
心在哪裡?
談 心
心不在焉
追求效率中的安心之道
覓心了不可得
心淨國土淨
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四要安定人心
需要不多,知足常樂
什麼都不求
分清楚該不該要
轉貪心為願心
為自己的人生許一個好願
境隨心轉
境隨心轉能轉敗為勝
危機就是轉機
不被境惑
調整職場EQ的好方法
心胸開朗,就不受環境局限
調伏與轉化
奉獻布施
何謂菩薩行?
以奉獻的精神成就他人
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發心與布施
如何避免婦人之仁?
不住於相而行布施
轉自私自利的我為功德的我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 (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大學者、作家及國際知名禪師,當選台灣《天下》雜誌“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先後獲得各界的諸多獎項。他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如《正信的佛教》《戒律學綱要》《放下的幸福》《完全證悟》《智慧人生書》等。
聖嚴法師提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
法鼓佛教學院、僧伽大學、法鼓大學等院校。他發起“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影響相當廣泛。晚年積極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於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李連杰、林青霞、羅大佑、張國立、馬英九、蕭萬長等或入其門下,或深受其影響。汶川地震之後,聖嚴法師積極組織賑災救援,表達了深厚的同胞之愛。
媒體推薦
聖嚴法師宗教與和平:泯絕隔閡,互重互愛
(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千禧年「
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議」開幕致詞,聯合國)
世界各宗教的領袖、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
由於世界人類共同的努力,
世界和平運動已經受到普遍的重視,不過在公元二○○○年的今天,我們大家還為了世界和平而集合在聯合國開會討論,就表示世界尚有衝突的事實,正等著我們找出辦法來解決。
不會有人懷疑,我們諸位宗教及精神領袖,都是愛好和平的人,但在各宗教之間,依然存在彼此衝突,甚至引發戰爭的事實。當主張自己所信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之時,不要忘了他人也有權利說自己所信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當自己在爭取生存發展之時,也不要忘了他人也有生存發展的權利。
因此,本人要誠懇地建議: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如果發現你所信奉的教義,或有不能寬容其它族群之點,若有與促進世界和平牴觸之處,都應該對這些教義做出新的詮釋。因為任何一個健康的宗教,都宜與其它族群和平相處,就能逐步影響世界人類,遠離各種原因的戰爭。
說到世界人類的貧窮問題,大家都會想到那些飽受自然災害及戰爭摧殘的地區,所以我們要給予那些地區救助,並且呼籲和平。但是諸位可能也都知道,縱然是在美國,也不是沒有貧窮問題。我希望指出一個事實:「物質的貧窮,讓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精神及心靈的貧窮,則導致人的生活環境失去平安和幸福。」
因此,我們的團體「法鼓山」,正在推行一項名為「心靈環保」的運動。這個運動是從每一個人的心靈淨化做起,讓每一個人的內心充滿了對於生命的感恩和慈悲,願意將努力的成果奉獻給他人。只要不斷努力於生活條件的改善,就能克服物質的貧窮;只要能有感恩心和慈悲心,就能充實精神及心靈的貧窮。
心靈的充實比起物質的擁有,是更可貴的財富。簡樸的生活是中國禪宗的特色,禪修者由於物質生活的淡泊,所以能獲得心靈的自在平安。只要心靈安定,便不會受到外在物質環境的刺激與誘惑,也不會傷害他人,破壞環境。所以《大乘起信論》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和平與戰爭,不出於人心的和諧或衝突;天堂與地獄,也不出於人心的向善或向惡。
人類的貧富,多半是取決於人心的愚痴與智慧。如果是愚痴的貪得無厭,造成破壞及衝突,便成貧窮;如果是愚痴不善於運用,縱然擁有極多物質財富,便可能在一夕之間,化為一無所有。
真如佛所說:「財富為火、水、盜賊、惡政、不肖子等五家共有。」如果我們有智慧,便能化腐朽為神奇,變廢物為寶藏,以少成多,化醜陋為美景,轉失望為希望,變地獄為天堂。
人類的愚痴是由於觀念的顛倒,如《圓覺經》所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就像眼睛有病,看到天空有花及第二個月亮一樣,不僅困擾自己也影響他人。如果能以佛經的觀念指導人類的生活,再以禪修的方法覺察人心的弱點,人類的永久和平是有希望實現的。
我們的團體以「心靈環保」為基礎,同時也在推動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和自然環保,合起來稱為「四種環保」運動。因為我們相信,如果想追求世界和平,希望徹底解決人類貧窮及環境的問題,必須先從檢討人類的觀念做起,必須先從淨化心靈層面、提升精神層面做起。在此奉贈諸位兩句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會有煩惱;有了真正的慈悲,就不會遇到敵人。
我們相信,任何一個宗教,都會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希望,那就是神的天國,或是佛的淨土,都是為了人類而設定的。佛教雖主張眾生平等,但只有在人間,才能夠實踐佛陀的教法。因此,我們正在提倡一個運動:先把神的天國或佛的淨土,建設在人間。如果我們努力於人間天國或人間淨土的建設工程,那么不論於何時死亡,必定能夠蒙受神的恩典及佛的接引。
不論給它什麼名稱,天國或淨土,我們不僅都是地球村的好鄰居,也都是同一個宇宙之母的同胞兒女;我們彼此之間,不僅是好朋友,根本就是同一個大家庭中的兄弟和姊妹。因此,我們除了共同用各種方法來保護這個地球的生存環境,除了撤除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障礙而彼此相愛,沒有別的選擇。
序言
什麼才是自在的人生?
我們常以生活過得如不如意、工作順不順遂、家庭美不美滿,來替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歷程打分數,當周遭一切都被量化、被比較之後,生活變得有壓力,苦惱、煩悶也就悄悄上身,“自在”成為生活中遙不可及的名詞了。
其實,生活中一切的喜、怒、哀、樂都來自於“心”。人生過得自不自在,關鍵正在於我們的心,心自在,人生就自在。
法鼓山二〇一三年的年度主題是:“得心自在一一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藉由一己之心,可以擴大感染到整個社會。所以法鼓文化編輯部特別從聖嚴法師的著作,精選對於“心”的開示,希望能帶給大家安心自在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安心呢?聖嚴法師告訴我們要知足常樂,法師曾提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說明現代人對於物質上過多的需求,往往成為貪慾的煩惱,若能清楚明白“四要”一一需要、想要、能要、該要的真諦,實踐“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生活便能有明確的方向感。當生活過得心安理得,不被欲望左右人生方向,便可以“得心自在”。
此外,我們也可以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態度,用智慧的心看待世事,聖嚴法師經常以“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入轉,人不轉心轉”勉勵大家,如果能夠做到境隨心轉,不管晴天或是雨天,天天都是好日子。
曾有人問聖嚴法師,人生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法師認為人生的目的是還願和許願;人生的意義是負責、盡責;人生的價值,則是在於奉獻、感恩。若我們能夠化小我為大我,以布施、行善、感恩、奉獻來生活,這樣,身心必能都很自在。
心自在,身自在,幸福便無所不在了。
法鼓文化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