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三一基督教堂

聖三一基督教堂

聖三一基督教堂(HolyTrinityChurch),位於上海市黃浦區九江路219號,始建於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

聖三一基督教堂內外均為清水紅磚牆面,故俗稱“紅禮拜堂”。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87平方米。平面拉丁十字式,立面採用中間高兩邊低構圖,以3排連續券柱廊劃分為3段,尖券門窗,頂部飾“圓領式”天花,屋架結構暴露。室外原有邊廊已被填實,鐘塔於1966年被毀。

2019年10月7日,聖三一基督教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三一基督教堂
  • 外文名:Holy Trinity Church
  • 地理位置:上海市黃浦區九江路219號
  • 所處時代:1869年
  • 占地面積:35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563-5-047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聖三一堂又名“紅禮拜堂”,屬英國聖公會,始建於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建成聖三一基督教堂。
清光緒元年(187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把聖三一基督教堂升格為安立甘北華(聖公會)教區的主教座堂。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聖三一基督教堂東北側增建一座方形平面、尖推形屋頂的哥德式鐘塔。
民國三年(1914年),聖三一基督教堂又安裝了第一個、也是遠東較大的電動鼓風的大型管風琴。
2005年後,大修聖三一基督教堂,恢復昔日的容貌。
聖三一基督教堂
聖三一基督教堂

建築格局

聖三一基督教堂內外均為清水紅磚牆面,故俗稱“紅禮拜堂”。英國設計師史浩德設計,模仿英國倫敦母堂,哥特復興式,局部折中主義式。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87平方米。平面拉丁十字式,立面採用中間高兩邊低構圖,以3排連續券柱廊劃分為3段,尖券門窗,屋架結構暴露。室外原有邊廊已被填實,鐘塔於1966年被毀。聖三一基督教堂面高約19米。中廳為木拱結構,剪刀形木屋架,石鋪屋頂。紅磚砌築的外牆,於發券處夾有灰磚,成斑馬紋式樣,獨具地域特徵。座席為靠背穿藤的長椅。教堂採用帶有哥德式復興特徵的晚期羅馬風風格,三面皆有連續券柱敞廊,西側為古安立甘式穹頂結構至聖所。細部設計則顯露出羅馬風與哥德式的混合,如入口門廊的中券為圓券,兩側小券為尖券,即同時使用尖券和圓券。哥特復興風格的鐘塔與教堂主體脫開,貼合了基地的形態。教堂東側有大片綠地。
聖三一基督教堂
聖三一基督教堂

文物遺存

聖三一基督教堂的頂部飾“圓領式”天花,窗框和椅背都釘著捐獻者姓氏的銘牌,有歐洲古教堂遺風。
聖三一基督教堂
聖三一基督教堂

歷史文化

1966年以後,聖三一基督教堂的草地改建成街心花園,與教堂隔離,成為近代早期外灘地區重要的市民活動空間。20世紀50年代,聖三一基督教堂曾作為中華聖公會的主教堂,教儀仍用聖公會傳統。在近百年的時間裡,聖三一堂僅供聖公會的僑民禮拜,而非聖公會的外僑則要到天安堂禮拜。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閘北聖保羅堂在淞滬會戰中被炸毀,中國信徒才被允許借該堂禮拜,聖三一基督教堂也才由一個僑民教堂轉變為城市公共教堂。清光緒元年(187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把聖三一基督教堂升格為安立甘北華(聖公會)教區的主教座堂,故又稱“安立甘大教堂”,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主管。
聖三一基督教堂
聖三一基督教堂

保護措施

1989年,聖三一基督教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聖三一基督教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旅遊信息

地址

聖三一基督教堂位於位於上海市黃浦區九江路219號。
聖三一堂

交通

乘坐上海捷運2號線、10號線,上海公交17路可前往聖三一基督教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