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基督教

新加坡基督教各派的統稱。新加坡總人口約356.7萬(2000年),基督徒約52.1萬,約占總人口14.6%。其中新教有宗派23個,約17.9萬人,獨立宗派有29個,約8.9萬人,聖公會有宗派1個,約4.2萬人,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15萬人,東正教有宗派2個,約2000人,新興宗派有6個,約7000人。新教教會有:神召會衛理公會、聖經長老會、浸信會聯會、基督徒弟兄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中華傳道會、播道會、長老會、信義會等;獨立宗派教會有:聖三一基督徒中心、城市豐收教會、信心社區浸信會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加坡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Singapore
天主教,新教,

天主教

1511年,羅馬天主教葡萄牙人傳入,1557年建有馬六甲教區,至1831年已有300多名天主教徒。19世紀,法國和葡萄牙傳教士傳入羅馬天主教,1888年新加坡成為天主教馬六甲教區的中心。1914年9月,第一個天主教主教就職,有信徒600名;1932年,在伯拉斯巴沙赫路8街成立第一個天主教會;20世紀中葉後,天主教徒人數增加;1953年成為大主教管區,1972年12月22日,教宗保羅六世發布赦令,宣布新加坡為獨立的大主教管區,明確脫離原馬六甲約翰天主教管區,目前新加坡天主教會直接接受羅馬聖座管轄;1986年11月20日,教宗約翰-保羅二世首次以羅馬教宗身份前往新加坡訪問。

新教

1822年,英國傳教士萊弗士至新加坡,建立英國國教會聖安德烈教堂,新教開始傳入。1866年,該堂重修為英國國教會在新加坡的總教堂。20世紀50年代,路德宗浸禮宗、基督教全國福音傳教會和聖經長老會在新加坡傳教;1950—1964年,較大的4個新教派別即聖公會衛理公會兄弟會長老會創設20個新教會。1965年新加坡獨立,實行宗教自由政策。1966年,聖公會任命了第一個新加坡籍主教。1970年,新加坡聖公會成為獨立教區。其教會的“亞洲”自我意識得以加強。1968年,南亞太平洋福音代表大會在新加坡召開,約25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人與會,提出“基督靠亞洲人贏得亞洲”的口號,成立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亞洲福音協作辦事處”。有16所神學院,其中著名的有:新加坡神學院三一神學院、亞洲神學中心、金煉靈修神學院、門徒訓練中心、伯大尼宣教學院等。在此設立總部的宣教機構有:世界福音團契、亞洲福音團契、青年歸主協會、海外基督使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