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成立於2003年8月,其前身是1979年設立的原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教育教研室。學院現設有教育學系、心理學系、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育科學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設有公共事業管理、教育學、套用心理學、國小教育4個本科專業,擁有課程與教學論(基本理論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套用心理學4個碩士學位點和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山東省教育廳聊城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山東省“九五”、“十五”、“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掛靠學院。學院現有教師46人,本科生943人,碩士研究生36人。學院現有教學儀器設備116.7萬元,圖書資料2.1萬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創辦時間:2003年8月
- 主要院系:教育學系、心理學系
- 前身: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教育教研室
辦學理念,學校專業,課程教學,建設服務,教學管理,教學成績,
辦學理念
自建院以來,學院始終秉承“為教育改革奠基,為教育發展導航”的辦學宗旨,堅持“以人為本,求真、向善、盡美”的辦學理念,努力構建“科學有容,和諧有序”的學院文化氛圍,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服務社會,陶鑄群英,溥益群倫,為區域教育發展培育和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學校專業
學院堅持以本科教學為中心,科學規劃專業發展,努力探索人才培養模新式,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大力改善專業建設條件,專業建設質量得到不斷提高,專業特色進一步彰顯。
學院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積極尋求人才培養新模式。2005年,學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院專業實際,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指導思想,修訂了教育學、公共事業管理、套用心理學3個本科專業的教學方案。同時,以學分制和“課程群”為平台,最佳化專業課程結構,增加選修課程比重,人才培養更趨模式健全新穎。
制定人才興院戰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生力軍,是專業發展的助推器。學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事業吸引人、情感留住人、政策穩定人、機制激勵人”的原則,外引內培,專兼結合、重點培養,積極構建學科人才梯隊,並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興院政策,使他們工作安心、生活順心、進取有心。目前,學院98%的專任教師都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教授7人,博士11人,有4人曾在國內外大學做訪問學者。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1人,科研先進工作者1人,“面向21世紀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三層次培養對象3人。學院的師資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最佳化和強化。
改善新上專業辦學條件。在教育經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學院對專業建設經費的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近三年,增設基礎心理學和套用心理學二個專業實驗室,新增教學儀器設備65萬元;不斷加大圖書資料的投入,新增圖書資料1.5萬冊;建成固定教學實訓、實習基地5處。
1993年以來,學院6項教學改革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獎勵。2006年,該院教育學專業被評為聊城大學特色品牌專業。
課程教學
課程建設是學院教學工作的基本建設,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近年來,學院不斷最佳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在制訂教學方案過程中注重課程間的聯繫,刪減陳舊、重複和人才培養目標相脫節的課程,通過課程的整合,適當壓縮了課時總數,減輕了學生負擔,通過課程分化,最佳化了學科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之間的結構,增強了課程模組間的銜接性。
2005年,學院全面修訂了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的修訂以專業和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進一步明確了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基本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學時分配和進度安排,明確了培養能力要求和培養措施,闡明了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繫。
學院提倡使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育、教育部推薦教材和省部級以上獲獎教材。進一步規範教材的選用程式,完善教材選用的有關規章制度,加強教材的管理力度。鼓勵和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各類規劃教材、協編教材和新設專業新開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
學院非常重視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設立教學改革基金、增加立項和資助,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鼓勵教師結合專業發展前沿和教育教學實際,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改革“灌輸式”和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方法,實施啟發式、研論式、案例式的教學方法,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學院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為目標,定期舉行教研活動,研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鼓勵教師提煉教學實踐經驗,形成教學研究成果,申報教學科研立項,推進教學經驗共享,及時將研究成果套用到教學中。
2005年,該院《心理學》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2006年,李劍萍教授主編的《教育學導論》、《中國現代教育史》被列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建設服務
學院確立了以學科建設促進專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強基礎學科,發展新興學科,強化優勢學科,突出特色學科,扎紮實實推進學科建設工作。學院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制定了“深入一線,錯位發展”的戰略,採取重點遴選、重點培養和重點投入的辦法,充分發揮重點學科在學科建設中的師範性和帶動性功能,立足中國小課堂教學實踐,凝鍊教育智慧,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課題立項。2005年,山東省聊城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掛靠該院,課程與教學論學科被列為聊城大學A類學科。2005年、2006年,課程與教學論學科也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十五”、“十一五”重中之重強化建設學科。
學院還緊跟學術研究前沿,不斷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近三年來,學院先後邀請葉瀾、陸有銓、孫培青、吳康寧、顧泠沅、張楚廷、扈中平、丁鋼、石鷗、方展畫等教育界知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國外先後有美國加州聖荷西大學的胡曉璐教授、美國賓州西徹斯特大學的蔡維薇教授、瑞典斯德哥爾摩學院的Tore Persson教授、Per-olof.Wickman教授、德國布萊梅大學的邁考·蓋斯勒博士、教授等來院講學。學院還承擔了瑞典—亞洲合作研究項目中的心理健康、科學教育兩個合作課題的研究工作,並先後派出5位博士、教授到國外講學和學術交流。
教育科學學院的教學工作還積極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教育事業,進一步加強了與基礎教育實踐一線的交流與合作,在省內建立了一批實驗區和實驗學校,切實提高了教育服務能力,使教學、科研與服務相得益彰。2004年,舉辦聊城市中國小校長高級研修班,為地方培訓校長近200名;2006年,舉辦聊城市中國小名師培訓班,為地方培訓名師近300名,有力地促進了區域教育的發展。2006年,聊城市教育局在學院設立了聊城市名師名校長培訓基地。
教學管理
學院堅守教學質量,嚴格教學管理,根據學科專業特點,構建了由院長直接負責、分管副院長主管,督導組專職督導、院領導分工巡視,學生信息員及時反饋,通過聽課、訪談、教學檢查、評教收集教學信息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院還聘請退休教授組成專職督導組,每學期進行重點檢查督導。學院制定了院領導巡視值日制度,要求領導班子成員定期巡視、聽課,每位院領導每學期至少聽課1-2次,並有專門的巡視、聽課記錄。期末考試,實行院領導考試巡視、檢查責任制。
學院重視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工作。經過反覆醞釀和討論,學院先後制訂了《教育科學學院常規教學檢查制度》、《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津貼實施方案》、《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辦法》、《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事故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使教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進教學的規範化。
在聊城大學2005年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該院教師獲一等獎1名。學生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一次通過率連續多年保持在全校前三名。
教學成績
學院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強化“三字一話”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和微格教學訓練,實施校內模擬達標制度。2005年以來,學院又根據該院專業特點和就業需要,加強與基礎教育一線教學的聯繫,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廣泛建立教育實習基地,聘請地方中國小的一些特級教師和教學名師為校外指導教師,實踐教學工作開創了一個新局面。
學院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先後組織學生開展農村義務支教、教育調查、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文藝演出、體育競賽等文體活動,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2005年,該院報送的“草原牧歌”被評為山東省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獎,楊洪明同學被評為山東省書畫師。2006年,該院有3名學生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王秋風同學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近三學年,先後有51位畢業生獲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稱號,有150人考取211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