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聊城周店
- 類型:集貿市場
- 位置:聊城古運河畔
- 經濟發展:堅持村辦、個體多種經營發展策略
介紹,經濟發展,
介紹
周店村古時叫“周家店”是大運河進入聊城境內的第四個古鎮,介於七級和李海務兩鎮之間,因周姓商人最早在此開設宰坊店而得名。到明清時期,它成為運河沿線名噪一時的商業重鎮,有上百家商鋪、十幾處廟宇和五十多個姓氏,故曾流傳下“鐵打的周家店”之美譽。
關於“周家店”的由來,大抵可追溯到元初:1289年“會通河”開通後至1300年(元大德四年)“周家店閘”建成且有史料記載之時。
話說在這11年內的某個時間,有一位叫周常興的商人從山西洪洞縣遷至“周家店段運河”內的趙崗村(解放後 “周家店”劃分為“周店”、“趙崗”和“李代莊”三村)居住,並開了一家宰坊店。
幾年後,周常興的生意越做越大,宰坊店從“趙崗”遷到了“周家店段運河”西岸的“李代莊”南頭。如今,在“李代莊”原周家宰坊店遺址上還保留周家宅基一塊。
周常興搬到河東後,又重新開了一家宰坊店,專賣新鮮牛肉。後來因宰坊店生意興隆在“周家店段運河”附近很有名兒,又因店主姓周,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這一帶稱為“周家店”了。
到明清時期,借著運河的便利,周家店成了名噪一時的商業重鎮,有上百家商鋪、十幾處廟宇和五十多個姓氏,故曾流傳下“鐵打的周家店”之美譽。
到解放後期,因管理需要,“周家店”劃分為“周店”、“趙崗”和“李代莊”3個自然村,分列於運河東、西兩側。
自上世紀70年代,運河再度淤積後,這三個自然村皆退去了昔日的光環,現已變成了偏安一隅的北方小村落。倒是村里殘存的某些古建築和流傳的一些故事,告訴我們它們曾經的與眾不同。
經濟發展
堅持村辦、個體多種經營共同發展策略。
近幾年來,周店村先後有兩處木板加工廠、塑材廠、飲料廠、酒店、6家百貨商店開業,每年形成稅收100多萬元,有60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就地就業。到2006年全村工農商運建服務業收入達到60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200元,全村居民儲蓄餘額達到2500萬元,基本達到了小康目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也得到加強,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效果,村民自覺遵紀守法,維護公共設施,團結互助,各項管理納入規範化、系統化、法制化軌道。
縱觀周店村歷史變遷,其首要和根本原因在於有一個好的支部班子,如今他們將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團結奮鬥,再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