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揚威北方
耿舒的父親
耿況是朔調連率(
王莽時期改
上谷郡為朔調郡。太守改稱
連率),是防禦
匈奴入侵的邊郡長官,所以耿舒長於軍營,熟知兵法。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在耿舒長兄
耿弇的建議之下,耿況決定投靠
劉秀。耿弇隨劉秀征戰,耿舒留在上谷郡,協助父親耿況留守上谷。
公元24年(更始二年),
代郡太守趙永到邯鄲拜見劉秀,代郡令張曄趁趙永不在家,占據城池,聲稱願意追隨
劉玄的長安朝廷,不再接受劉秀的指揮。當時劉秀的主力部隊正在南線作戰,劉秀就任命耿舒為復胡將軍,命令他率領上谷騎兵去收復代郡。耿舒領命進軍,很快就擊敗了張曄,把代郡給奪了回來。趙永這才得以回城,繼續做他的太守。此戰為鞏固劉秀在北方諸郡的勢力貢獻很大。
剛剛平定了代郡,上谷本地卻出了事。
五校流民軍二十多萬人,在首領高扈的帶領之下,大舉北犯,直逼進上谷首府沮陰城。耿舒急忙率軍回援。最終在耿況、耿舒父子的指揮之下,上谷軍擊退了五校流民軍,保住了城池。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曾經和耿家聯手支持劉秀的彭寵起兵造反,公元28年(建武四年),劉秀命令建威大將軍耿弇為主將,出兵北上圍剿彭寵叛軍。彭寵派使者連夜北上,攜以重金延請匈奴單于出兵相助。果然,匈奴派兩個王起兵南下助戰。彭寵派遣弟弟彭純率領二千多匈奴騎兵為一路,自己率領數萬兵馬為另一路,分別進攻漢軍。匈奴騎兵經過軍都的時候,被耿氏父子偵知,耿舒馬上帶領上谷
突騎狙擊匈奴騎兵。雙方接戰,匈奴大敗,兩個王都被殺死,耿舒乘機率軍攻占了軍都。嚇得彭寵慌忙率領主力撤回漁陽。此戰之後彭寵軍心渙散,彭寵也最終被家奴殺死。
公元29年(建武五年)春,彭寵叛亂被平定,劉秀徵召耿氏全家來洛陽定居,而且加封耿舒為牟平侯。
南征之戰
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南郡苗人發動叛亂,大將
劉尚陣亡。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七月,劉秀傳詔:以
馬援為征南大軍主將,以中郎將
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為副將。命五人即日率軍星夜疾馳南下,趕往五溪平叛。
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春,南征大軍抵達臨鄉,攻破苗兵把守的城池,斬殺、俘虜了二千餘人。漢軍進入武陵苗境,抵達下雋。此時,有兩條路可以深入腹地:一是從壺頭走水路,直搗匪巢。二是繞道攻擊
充縣,走陸路繼續前進,也可以到達苗人營寨。
這兩種策略各有利弊。
走水路:雖然距離近,但是此處水勢深險,前途難料。如果漢軍由此前進,如果發動奇襲,當然是毫無問題,可以迅速進入苗族山寨,能夠將苗人首領一舉擒獲。但是,如果一旦被苗人察覺,如果他們將河道上的險關要隘守住,漢軍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走陸路:這條路雖然平坦,但是運輸線太長,糧食轉運困難,而且還容易被苗人伏擊。
此時,漢軍將領中形成了兩種意見。副將耿舒主張走陸路,他的理由是:雖然這條路繞了遠,卻比較安全。即便無法進入苗境,撤退起來也方便。而主將馬援則認為:如果那樣的話,會延誤時日、消耗軍糧,不如進軍壺頭,扼住蠻人咽喉,則充縣之敵將不攻自破。馬援與耿舒產生了嚴重分歧,意見相互對立,雙方僵持不下。無奈之下,二人將兩種意見書面上報朝廷。最終,劉秀支持了馬援的意見。
於是,漢軍乘船溯流而行,進兵壺頭。果然,軍情的發展印證了耿舒的顧慮。苗人很快就察覺了漢軍的意圖,他們登高踞險,把守住各處險關要隘,堅守不戰。而
沅江水流湍急,漢軍艦船無法逆流而上,因而無法前進。此時,又正值酷暑,漢軍中的士兵,由於水土不服,受不了山林中的
瘴氣,紛紛染病。軍中瘟疫流行,大量的士兵死去。由於沒有及時隔離,馬援本人也被感染,也患了病。諸將見狀,只好在河岸邊上挖洞,將他抬到裡面乘涼避暑。
對於漢軍面臨的巨大危機,副將耿舒對馬援極為不滿,對軍情非常焦慮,無奈之下,耿舒給大哥耿弇寫了一封信。
耿舒在信中寫道:“當初我曾上書建議:我軍若先打充縣,儘管糧草運輸困難,但兵馬前進無阻,大軍數萬,人人奮勇爭先。只要拿下充縣,苗人匪首一個也跑不了。如今我大軍竟在壺頭滯留,官兵憂愁抑鬱,行將病死,實在令人痛惜!此前在臨鄉,敵兵無故自來,如果乘夜出擊,就可以將他們全殲。但馬援無謀,就像個作生意的西域商人,所到之處,處處停留,這就是我軍失利的原因所在!現在果然遇到了瘟疫,士卒病死大半,一如我之所預料!懇請兄長轉奏聖上,適時定奪!”
耿弇接信,覺得事態嚴重,立即上奏朝廷。劉秀派
梁松乘驛車前去責問馬援,並就此代理監軍事務。梁松趕到壺頭之時,馬援早因病重不治,死在軍中了。
劉秀又令謁者、南陽人
宋均任征南大軍監軍,主持軍務。宗均升帳議事,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諸將商議。宗均道:“我們如今道路遙遠,官兵染疾,無法再戰。本帥打算矯詔招降敵人,諸位看怎么樣?”馬武、耿舒、劉匡、孫永諸將大驚,心中盤算:“矯詔招降,可是死罪啊!一旦事敗,主謀者人頭就要落地!就算成功了,回去也要受處分!”馬武、耿舒、劉匡、孫永他們不敢吭聲,跪在地上一動不動。宗均就假傳詔旨招安,十月,苗人士卒殺死了了首領
相單程等人,主動向漢軍投降。至此,苗人之亂平定。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人回京復命。
家族後裔
父親:耿況
兄弟:耿弇、耿國、耿廣、耿舉、耿霸
兒子:耿襲,尚顯宗女隆慮公主。
女兒:耿姬,為清河王妃,生一子,為漢安帝。安帝繼位之後,封生母耿姬為甘園大貴人。
侄子:耿忠(耿弇之子)、
耿秉(耿國之子)、
耿夔(耿國之子)、
耿恭(耿廣之子)、耿文金(耿霸之子)
孫子:耿寶,耿襲之子。
曾孫:耿箕,耿寶之子。
史籍記載
《後漢書》、《東觀漢記》、《太平御覽》、《資治通鑑》、《畿輔通志》、《讀通鑑論》、均有事跡記載。
歷史評論
《後漢書》:“好畤(耿弇)經武,能畫能兵。往收燕卒,來集漢營。請間趙殿,釃酒齊城。(耿)況、(耿)舒率從,亦既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