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被卸下十字架

耶穌被卸下十字架

耶穌被卸下十字架油畫名畫作於1521年,作者是羅索·費倫提諾,《耶穌被卸下十字架》一畫,是早期風格主義第二位代表羅素·費倫提諾作品。

拱形豎幅長畫。繪於板上,約為375×196厘米大小。

基本介紹

作品背景,意義,

作品背景

1520年起,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政治危機加劇。義大利前期形成的人文主義思想原則在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已不起作用。從事造型藝術的一些年輕藝術家儘管仍堅持以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大師的風格為榜樣,但在一些服務於宮廷的藝術家中開始形成了各自的集團。有的服務於托斯坎尼大公,有的從屬於艾米利亞集團。當然,從技巧上向米開朗基羅等前輩大師學習是一回事,然而對周圍現實的感覺,對當代世界的各種矛盾以及追求崇高的人類理想,則又是另一回事了。這些藝術家的活動已顯示不出前輩藝術家的作品中那種崇高的藝術氣概了。他們所表現的藝術,往往與現實無多少必然聯繫。這一種畫風,總體上稱之為風格主義(或譯樣式主義)。
佛羅倫斯是風格主義流派的發源地。著名的佛羅倫斯畫家雅可波·卡魯奇·達·龐托爾摩(1494~1557)是這一風格的最早代表。這裡欣賞的《耶穌被卸下十字架》一畫,是早期風格主義第二位代表羅素·費倫提諾。他的創作風貌與龐托爾摩有許多共同性。
羅素·費倫提諾(原名喬凡尼·巴蒂斯塔·德·雅可波·德·加斯帕列,1495~1540),早年也熱烈追慕米開朗基羅的風格。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人物的戲劇性動作表現得比較強烈,這是從北方學來的樣式。為了加強畫面的悲劇性感受,有時他還採用誇張形象的手法。後來逐漸走向形式主義探索。
1518年他畫的一幅《聖母與四使徒》(現藏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畫上的苦行僧被畫得稀奇古怪,形體被拉長了,頭身不合比例,色彩也很強烈。當時觀眾譏笑他的畫上分不清誰是聖徒,誰是魔鬼。這一幅《耶穌被卸下十字架》也給予我們一種造型誇張的印象。不過這裡的誇張不是在人物的動態上,而是在造型的形式上。尤其是形象的線條節奏,大塊簡率的色彩,一種幾近於幾何形的色塊處理上等等。
費倫提諾很善於運用光線,而且是整理過的光線。受光的物體象寶石一般顯示出多面體。反光的線條較硬。連人物的衣褶也不例外。畫上左側近景有一年輕婦女,她的目光與這齣耶穌下十字架的悲劇似乎沒有關係,正投向畫外。這原是耶穌身邊的聖女抹大拉。這個形象使這齣舞台劇整個畫面的情緒,與其說是在卸下耶穌的屍體,不如說是在忙於一樁緊張的建築工程。觀者認為它是儼然一幅現代畫。

意義

費倫提諾自認是崇尚古典畫法。其實他運用的是一種明快的裝飾性色彩。這種表現也是為了滿足要求變換的宮廷口味。費倫提諾從1523年移居羅馬後,更加大膽採用誇張性裝飾表現手法。1530年他又移居法國,並把這種畫法帶到那裡,使法國人大感迷惑。從此,義大利的風格主義終於在法國找到一塊移植地。此後的法國楓丹白露派不能不說與費倫提諾的藝術影響有關。《耶穌被卸下十字架》是一幅拱形豎幅長畫。繪於板上,約為375×196厘米大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