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蝸經濟

耳蝸經濟

“耳蝸經濟”即利用高品質耳機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沉浸式的世界,用聲音征服用戶的心和錢包:聲音是實用的,成為碎片化時間的學習工具;同時聲音是懂人心、通人情的,既可以是私有的情感載體,也可以是互動的新型社交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蝸經濟
  • 類型:經濟學術語
產生髮展,套用,

產生髮展

40年前,索尼公司開發的隨身聽產品讓磁帶能隨人走,在“眼球經濟”之外,開闢出了“耳蝸經濟”。今天,這個市場還在繼續擴大。這對媒體融合發展也是一種啟示。儘管從趨勢上看,從文本到廣播到電視到視頻再到VRAR,媒介形態與時俱進、不斷立體化。但這並不意味著聲音就一定比影像接受度低、傳播力弱。因為從網際網路時代產品設計的法則看,聽覺產品一般都具備用戶友好型屬性,往往比視覺產品簡潔。畢竟,收音機一旋鈕就可以使用,而點擊一個H5可能花去很多時間。因此,無論媒體如何發展,只要耳朵依然是人的感官,聲音產品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CNNIC《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國內有聲閱讀用戶規模已達2.32億,占網民總體的28.9%。

套用

1.知識轉化為用耳朵接收的消費品
在快節奏的高壓下,單執行緒似乎被認為是極其低效的工作方式——你若不能同時做幾件事,就落後了別人一大截。因此,知識被轉化為用耳朵接收的“快速消費品”。
中南民族大學大四學生王某通常聽音樂之聲電台、《曉說》《蔡康永情商課》等節目,且一定要看評論——“會有很多沒關注到的點,還有之前不知道的科普,幫我擴展很多知識”。喜馬拉雅FM也是其重要的學習工具。“這個App可以把自己要記憶的東西錄下來,反覆聽,強化記憶。我是中文系的,考研需要記憶的東西非常多”
在學法語的大三學生段某,為了找到法語教材的單詞聽力資料,一個星期能打開音頻App三四次。音頻App不僅滿足了傳統大學學霸的需求,也“餵飽”了渴求其他知識或技能的群體。
去年5月開始,酷狗直播學院上線了百餘門音樂類課程:線上直播公開課、視頻課、線下一對一定製課等;教師有知名音樂大賽的一等獎獲得者、熱門綜藝的聲樂顧問,甚至還請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教授“揭秘格萊美音樂之道”。
2.有聲產品緩解不開心
北京師範大學某研究生說:“我不開心的時候聽,就會特別容易開心起來。有一陣子,我失戀了,特別不開心,那時候我就一直在聽《武林外傳》和《我愛我家》——這讓我度過了失戀期。
荔枝創始人賴奕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即將成年和剛剛成年的新一代,聲音對他們的重要性是我們不能理解的。”
耳蝸經濟,亦是年輕人維繫情感連線的社交方式。對於一些95後、00後而言,聲音甚至是二次元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連線線。
蜻蜓FM直播運營高級總監楊立峰說,像蜻蜓FM知名的脫口秀主播“浪浪的飛翔”,本身是無錫都市廣播電台主持人。“他就表示網際網路音頻直播能夠拉近他與聽眾的距離,加強雙方互動性,他可以隨時了解聽眾的想法,在直播過程中宛如與好友對談,這種體驗是他從未感受過的”。
而那些主打音樂的App,如今被年輕網友玩成了“聲音情感社區”,比如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里,去刷每首歌的評論區,去點讚“戳中”自己的文字,已然成了用戶共同的“儀式”。
毛不易的歌曲《給你給我》下面,被點讚3555次的“湯湯小編”的評論,簡單而深情地講了自己的愛情故事:“要結婚了拍了一個MV,想要配毛毛的歌,可是製作團隊聽了一圈都說不太適合。然後啊,毛毛新專輯就有了《給你給我》!聽到歌詞的時候真的落淚了。我跟老公從大學在一起、然後異國、回國後一起北漂,甚至家庭遭遇巨變,我們仍然沒有走散,明白彼此是生命里不可替代的人。”
3.聽有聲小說能激發閱讀靈感
艾媒諮詢《2018中國有聲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45.7%的中國受訪網民最近一年主要通過電子書閱讀書刊,主要通過有聲書媒介閱讀書刊的受訪網民占比為21.3%。而未來傾向於使用有聲書媒介閱讀書刊的受訪網民占比則高達33.4%。
報告指出,77.5%的中國受訪有聲書用戶均有一定程度的付費意願。其中受訪用戶對有聲書意願付費額度主要在20元以下,占比高達69.0%。
對於年輕用戶而言,在音頻App上聽小說,更像是介於娛樂消遣和嚴肅閱讀之間的“過渡選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