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詞目】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讀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釋義】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

【分詞解釋義】眼見 : 1.眼看;目睹。2.猶眼界。3.分明;顯然。4.很快;馬上。

【出處】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 拼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 出處:《說苑·政理》
  • 釋義:形容不要輕信傳聞
哲學含義,成語示例,

哲學含義

(1) 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參加實踐,就個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資料。他人提供的資料可以是對事物的如實反映。因此,耳聽未必為虛。
(2) 感性認識是對現象的認識,可以憑人們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現象有真象與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對事物本質的如實體現。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
現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的哲學道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它是說聽別人講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實情況,而聽人講往往是虛假的,道聽途說,沒有親眼所見就不要相信。但眼見是不是一定為實呢?其實不一定。因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假象,把假象誤認為是真象,就會把虛誤認為實了。
(1)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通過感覺器官與客觀事物相接觸,形成的對事物現象的認識。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和必經階段,但感性認識所認識的事物現象中有大量的還是零亂、片面、乃至虛假的東西,因此感覺器官所感到包括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同時,現象有真象和假象,假象以否定的方式歪曲表現本質,並掩蓋本質。僅憑感性認識或被假象所迷惑是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所以“眼見未必實”
(2)人們的認識活動有兩類,其中學習性認識活動,是學習別人總結出來的東西,雖然是聽來的,但也可能是真實的。所以“耳聽未必為虛”
(3)對於見與聽、實與虛應作具體分析,眼見的可能是實,也可能不實;耳聽的可能為虛,也可能不虛。不能籠統地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成語示例

她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何不自己走一趟,找到那王琦瑤,倘若真是這樣,程先生也好死心了。 王安憶《長恨歌》第一部
玉春娘 嘴裡雖沒有說出,心裡可老是相信著那句老話: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劉真 《春大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