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疣壁虎

耳疣壁虎

耳疣壁虎(Gekko auriverrucosus Zhou and Liu,1982)是壁虎科壁虎屬物種,吻鱗不接鼻孔。耳孔上緣具錐狀大疣鱗叢,顳、枕、頸、體背、尾基及四肢均具疣鱗。尾基部每側肛疣2-3通常中央3枚頦片最大。雄性具肛前孔8-11個。指、趾間具蹼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疣壁虎
  • 拉丁學名:Gekko auriverrucos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蜥蜴亞目
  • :壁虎科
  • :壁虎屬
  • :耳疣壁虎
  • 命名者及年代:Zhou and Liu,1982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境繁殖,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吻鱗不接鼻孔。耳孔上緣具錐狀大疣鱗叢,顳、 枕、頸、體背、尾基及四肢均具疣鱗(圖版且,圖1)。尾基部每側肛疣2-3通常中央3枚頦片最大。雄性具肛前孔8-11個。指、趾間具蹼跡。
形態 全長109-144mm,頭體長大於或小於尾長,為尾長的0.86-1.04倍。吻長約為眼徑的兩倍。顯著大於眼至耳孔之距。耳孔直徑0.9-1.5mm,約為眼徑的30%-40%。吻鱗長方形,寬約為高的兩倍,上緣中央隆起。吻鱗不接鼻孔。鼻孔位於第一上唇鱗、上鼻鱗及2枚後鼻鱗間。上鼻鱗中等大,高略大於寬。兩上鼻鱗被1枚極小的鱗隔開,或在中線相接。上唇鱗9-11,下唇鱗9-11。頦鱗五角形。頦片弧形排列,第一列通常為5枚,長略大於寬,中央3枚最大。向後過渡到喉部的均勻粒鱗(圖9-2)。
體背被粒鱗。吻部粒鱗顯著擴大,自鼻孔至眼縱列鱗12枚左右,眶間部橫列鱗25枚左右。耳孔上緣有6個左右錐狀大疣鱗集成疣叢,口角旁及耳孔前也有錐狀疣鱗。體背面自穎部、枕部至尾基有疣鱗均勻散布在粒鱗間,過體中部處的疣鱗約16-20不規則列。前肢背面密被小疣鱗,後肢背面的疣鱗間生於粒鱗間。喉部被粒鱗。體腹面其餘部分被覆瓦狀鱗。指、趾間具蹼跡。後足趾擴展部的攀瓣16-8, II 6-8, III 6-8, IV 6-8, V 7-9。雄性具肛前孔8-11個。大多8-9個。
尾稍縱扁,基部每側有2-3個肛疣,雄性的明顯擴大。尾背面被大小不等的疣鱗,每6-8列左右成一節,尾腹面有一列橫向擴大的鱗板。
液浸標本體背面淡灰色。一褐紋自鼻孔經眼及耳孔至肩。頭頂有褐斑紋。頸及軀幹背面具5-6條褐色橫斑。尾背有褐色橫斑9-13條,體背及尾背橫斑後緣常鑲暗色邊。四肢背面也具暗色橫斑。體腹面淡肉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山西(河津、永濟及臨猗)、陝西(佳縣)。

生境繁殖

棲息於建築物的牆縫空隙中。夜晚喜在牆上高而有燈光處伺食。繁殖季節在6~7月間,8月中、下旬可採到頭體長31~32.5毫米的幼體。約1/6的個體有蟎類寄生,趾上尤多。

物種保護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