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殼藻(Peyssonnelia squamaria (Gmelin Decaisne,1841)),耳殼藻科,耳殼藻屬,分布 在中國的廣東。日本、墨西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殼藻
- 拉丁學名:Peyssonnelia squamaria (Gmelin Decaisne,1841)
- 界:植物界
- 門:紅藻門
- 綱:真紅藻綱
- 目:隱絲藻目
- 科:耳殼藻科
- 屬:耳殼藻屬
- 種:耳殼藻
耳殼藻(Peyssonnelia squamaria (Gmelin Decaisne,1841)),耳殼藻科,耳殼藻屬,分布 在中國的廣東。日本、墨西哥。
耳殼藻(Peyssonnelia squamaria (Gmelin Decaisne,1841)),耳殼藻科,耳殼藻屬,分布 在中國的廣東。日本、墨西哥。形態特徵藻體匍匐,平臥於基質上,葉片腎臟形,徑約2~3㎝;藻體腹...
東方耳殼藻(Peyssonnelia orientalis (Weber -van Bosse Cormaci et Furnari,1987)) 中國的福建、海南省的海南島和西沙群島。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墨西哥、美國及印度洋等地。形態特徵 藻體扁平,殼狀,腎臟形,體徑2~3.5cm,藻體腹面具有較多短的單細胞假根,緊密或疏鬆地附著於基質上。藻體...
耳殼藻科 耳殼藻科(學名:Peyssonneliaceae)是杉藻目下的科。
耳殼藻酯 耳殼藻酯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 從耳殼藻(Peyssonnelia caulifera)分離的高單萜酯,有抗腫瘤作用。出處 《海洋科技名詞》。
《海洋細胞毒性物質耳殼藻內酯的合成研究》是一篇博士論文,作者是劉紅霞。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劉紅霞著 導師 蘇鏡娛教授指導 學科專業 有機化學 學位級別 d 1994n 學位授予單位 中山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1994 關鍵字 海藻 耳殼藻內酯 有機合成 館藏號 Q949.2 唯一標識符 108.ndlc.2.1100009031010001/T3F24...
枝殼藻(Ramicrusta nanhaiensis Zhang et Zhou,1981)是耳殼藻科枝殼藻屬植物,生長於礁湖內死的鹿角珊瑚上。形態特徵 藻體重度鈣化,皮殼狀,直徑8~15(~20)cm;上具密集的、不規則分枝和扭曲的灌木狀突起;突起長可達2cm,寬2~6mm,上具環狀、半環狀的縊縮或斑紋,鄰近突起上的分枝聯生在一起的現象相當...
基扇耳殼藻(Peyssonnelia dubyi Crouan & Crouan,1844)分布於中國的西沙群島。日本、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加勒比海及澳大利亞。形態特徵 藻體扁平殼狀,體徑2㎝左右,藻體腹面具有爭細胞假根,藉以附著到基質上,體邊緣波狀或多少有些裂片,有時由於不規則生長產生~些小的扇形個體加在上面;藻體紫紅色或淺...
耳殼藻屬 耳殼藻屬(學名:Peyssonnelia)是耳殼藻科下的屬。
木耳狀耳殼藻(Peyssonnelia conchicola Piccone et Grunow,1884)分布於中國的海南省的溜南島及西沙群島、台灣。日本、印國、菲律賓、筆西哥、美國及印度洋等地。形態特徵 藻體扁平,腎形,木耳狀,體徑l~3㎝,以藻體腹面假根附著於基質上,藻體有時部分復叉狀重疊,表面光滑,邊緣傘緣,成熟藻體由邊緣縱裂成...
充滿耳殼藻(Peyssonnelia distenta (Harvey Yamada,1930))分布於我國台灣。日本、菲律賓。形態特徵 藻體有直立部及匍匐部之分,直立部中空筒狀或稍扁壓,數回叉狀分枝,徑約0.2cm,匍匐部呈扁平葉狀,腹面沉積有石灰質,向下長出許多毛狀根附著於岩石上,體高約2~3cm。藻體鮮紅色。生活史為同型世代交替,...
枝殼藻屬 枝殼藻屬(學名:Ramicrusta)是耳殼藻科下的屬。
隱絲藻目中國常見的有 7個科:①內枝藻科(Endoc-ladiaceae),②膠粘藻科(Dumotiaceae),③膠管藻科(Gloiosiphoniaceae),④胭脂藻科(Hildenbran diaceae),⑤隱絲藻科(Cryptonemiaceae),⑥耳殼藻科(Peysson-neliaceae),⑦珊瑚藻科(Corallinaceae)。其中有的屬可作為食用或漿料,如海蘿屬。
回國後,他一方面繼續原有的海洋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同時從他們自己發現的新化合物中,選擇一些有套用前景的生理活性物質進行合成方法研究,先後合成了包公藤甲素、肉芝珊瑚素、表—馬氏醇、耳殼藻內酯和多羥基甾醇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成就榮譽 曾隴梅已在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280多篇。其中許多論文被國際引文索引SCI收錄及...
1.晏日安,蘇鏡娛,(±)-耳殼藻內酯的全合成研究(II),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6,27(6):1055-1057(SCI收錄)2.晏日安,蘇鏡娛,曾隴梅,(±)-二氫獼猴桃內酯合成方法的改進,有機化學,2006,26(5):730-732(SCI收錄)3.R.A. Yan, X.X. Li, G.Q. Li, trans-3,3’,4,5’-Tetramethoxy...
大硨磲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作為食物消化吸收。它與一種蟲黃藻有共生關係。它的外殼膜邊緣有一種特殊的叫玻璃體的結構,能夠聚合光線,使一種叫做蟲黃藻的藻類大量繁殖,而蟲黃藻又可以為硨磲提供一部分養料。這種蛤——藻的特殊關係稱為互惠共生。大硨磲的棕色是最明顯的顏色,由蟲黃藻產生。藻類吸收大...
加州海獺(學名:Enhydra lutris nereis):是最小的海洋哺乳動物,成年體重是20-30千克,體長1.4米。軀幹肥圓,後部細,頭部較短而寬闊。耳殼小。口鼻部較為短鈍,吻端裸出,上唇與臉頰相當發達,覆有濃密的硬須。前肢短小呈圓形,後肢扁而寬厚,呈鰭狀。扁平的尾部占體長的四分之一左右,呈槳狀,游泳時...
發現了3種具有顯著生理活性物質:耳殼藻內酯(1)對艾氏腹水瘤呈很強的抑制作用,ED50=0.5μg/mL;蕨藻紅素(5)對小麥芽鞘有顯著的生長激素作用;malyngolide(6)對分枝桿菌和鏈球菌呈強的抗菌活性。完成了其中二種生理活性物質(1)和(6)的全合成研究。上述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明顯的套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