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部疼痛可見於中耳炎,口腔腫瘤也可引起口腔、耳根部疼痛。中耳炎,又稱耳朵底子,發起病來,使人頭腦漲痛,有時還從耳內流出膿水。雖不是大病,但給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如果嬰幼兒仰臥位吃奶,由於幼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奶汁可經咽鼓管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或者是游泳時將水咽入口中,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頭部
- 相關疾病:肺炎 感冒 氣壓創傷性中耳炎 癰 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耳癰 腫脹
- 所屬科室:五官科 耳鼻喉科
- 相關症狀:耳根部疼痛 耳鳴 耳痛 反應遲鈍 氣過水聲 聽力減退 聽力下降 脹感 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因此預防感冒就能減少中耳炎發病的機會。
擤鼻涕方法不正確也可導致中耳炎。
游泳時應避免將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如果嬰幼兒仰臥位吃奶,由於幼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奶汁可經咽鼓管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另外,吸香菸也會引起中耳炎。
檢查
(1)鼓膜:鬆弛部或全鼓膜內陷,表現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後、上移位,捶骨短突明顯外突、前後皺襞夾角變小。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單黃、橙紅油亮或琥珀色,光錐變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蘭或乳白色,鼓膜緊張部有擴張的微血管,短突顯比堊色,捶骨柄呈浮雕狀。若液體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此液面狀如弧形髮絲,稱為髮狀線,凹面向上,頭位變動時,其與地面平行的關係不變。透過鼓膜有時尚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可增多。鼓氣耳鏡檢查鼓膜活動受限。
(2)拔瓶塞聲:分別緊壓耳屏後速放,雙耳分別試驗,患者自覺患耳有類似拔瓶塞時的聲響。
(3)聽力檢查:音叉試驗及純音樂聽閥測試結果顯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正負不一,重者可達40dBHL左右。因積液量常有變化,故聽閾可有一定波動。聽力損失一般以低頻為主,但由於中耳船生結構及兩春的阻抗變化,高頻氣導及骨導聽力亦能客觀下降,積液排出後聽力即改善。聲導肯圖對診斷有重要價值,平坦型(B型)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高負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積液。聽力障礙顯著者,應行聽性腦幹反應和耳聲發射檢查,以確定是否對內耳產生影響。
(4)CT掃描可見中耳系統氣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鑑別診斷
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鑑別。用鼓室圖證實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臨床應監測分泌性中耳炎的側別、持續時間,是否存在合併的症狀和嚴重程度。根據臨床症狀和鼓膜粉紅色或黃色油亮、發線,以及B型鼓室導抗圖,一般診斷不難。必要時可在無菌操作下作診斷性鼓膜穿刺術確診。
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於體檢時始被發現。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症狀,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本病常伴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後可暫時減輕。
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緩解方法
1、因為患化膿性中耳炎,鼓膜必然穿孔,所以平時洗臉、洗頭、洗澡時不要使污水進入外耳道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也不能游泳,否則不僅耳內的膿液會污染游泳池的水,有礙公共衛生,而且污水灌入耳內也會加重病情。即使耳朵已不流膿,也需經過醫生檢查,證明鼓膜確實已完全修復,才可游泳,否則進水極易復發。
2、傷風感冒並發急性鼻炎很難避免。應當注意擰鼻的方法,即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氣,對側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例擰完,再擰另一側。或者將手帕、衛生紙放在鼻前方,不壓鼻孔,用手輕輕扶放在鼻兩側,只是用力由鼻孔向外吹氣,將鼻涕擰在衛生紙或手帕中。如果鼻涕過於粘稠,不易擰出時,可以滴用麻黃素藥液,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縮,鼻道增寬,然後再擰,就容易將鼻涕擰出了。
3、平時要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避免傷風感冒,不要過度疲勞。菸酒過度也是復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