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畜,即耕地用的牲畜,中國傳統農業耕作動力主要包括耕牛,水牛。是中國境傳統農業耕作動力,耕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耕畜
- 外文名:Farm animal
- 拼音:gēng chù
- 注音:ㄍㄥ ㄔㄨˋ
- 釋義:耕種畜牧
我國耕畜歷史,耕畜飼養,耕牛飼養,耕馬養殖,
我國耕畜歷史
我國建國前後耕畜變化。以平度地區為例,耕畜,有牛、驢、騾、馬。建國前,為農戶私養。建國後,於五十年代農業合作化始,逐步改農戶私養為集體公養,1978年後又變集體公養為農戶私養。其總存養量,1949年為115,444頭(匹),1985年為120,805頭(匹),增長了0.05倍。
牛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存養23,049頭。1949年,存養21,718頭。五十年代,1954年最多,存養54,035頭。六十年代,1968年最多,存養62,940頭。七十年代,1970年最多,存養64,000頭。八十年代,1985年存養84,848頭,比1949年增長2.9倍。建國前,多為本地牛。建國後,於1963年,縣獸醫站從荷澤地區引進魯西種公母牛49頭,分到各公社搞純種繁殖或雜交改良。同年,縣家畜良種場引進秦川公牛2頭。1968年,縣獸醫站從河南引進南陽種公牛1頭。1978年至1982年,縣獸醫站從北京、哈爾濱、河南、德州、煙臺引進海福特、西門塔爾、安格斯、利木贊、夏洛萊、短角牛等冷凍精液顆粒36,000粒,雜交本地牛15,056頭,產犢成活8,883頭。後因管理粗放,牛犢生長發育慢,使用性能差,而停繁。1980年,縣獸醫站製作魯西黃牛冷凍精液顆粒成功,在全縣推行冷凍精液與本地牛雜交。1985年,多為魯本雜交牛,比本地牛體尺、體重均增。
馬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存養979匹。1949年,存養79匹。五十年代,1958年最多,存養1,885匹。六十年代,1969年最多,存養3,401匹。七十年代,1979年最多,存養8,832匹。八十年代,1985年存養12,044匹,比1949年增長11.3倍。建國前,多為本地馬。建國後,於1956年至1977年,縣供銷社引進內蒙古馬3,900匹,蘇聯重型馬20匹、新疆伊犁馬5,100匹、四川馬800匹、雲南馬300匹;縣獸醫站於1963年,引進蘇聯純血種公馬3匹、阿樂登種公馬2匹。經過雜交改良,至1985年多為改良馬,其體尺、體力比本地馬均增。騾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存養33,323頭。1949年,存養3,960頭。五十年代,1950年最多,存養3,924頭。六十年代,1969年最多,存養2,693頭。七十年代,1979年最多,存養8,630頭。八十年代,1985年存養14,515頭,比1949年增長2.7倍。
驢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存養92,622頭。1949年,存養89,687頭。五十年代,1954年最多,存養111,427頭。六十年代,1960年最多,存養37,599頭。七十年代,1970年最多,存養24,020頭。八十年代,1985年存養9,398頭,比1949年降低89.5%。建國前,主要是本地驢。建國後,於1957年、1963年和1968年,縣大家畜人工授精站、縣獸醫站先後從無棣縣引進德州驢24頭,雜交改良木地驢。1985年,多為改良驢。改良驢,被毛黑色,粉嘴、粉眼、粉肚皮,比本地驢體尺增。
耕畜飼養
耕牛飼養
(一) 精心補充飼料
“雙夏”農忙時節, 拉犁、拖運集中, 耕牛十分勞累, 若膘體不足, 很容易累倒。因此, 入夏前應為耕牛準備充足的餅料, 以豆餅為最佳, 每天餵給2.5~3.5千克, 將豆餅浸水發散, 再餵給其他草料, 即可滿足耕牛每天的營養需求。使役時, 必須充分保證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和補充適量的蛋白質飼料, 如每天每頭牛餵棉籽餅、糟谷2.5~3千克, 麥麩或糖餅1~2千克, 青貯玉米稈或氨化稻草10~20千克, 並注意供足飲水。同時, 注意補鹽, 每天可酌情在飼料中添加食鹽。耕牛使役後不可急著飼餵, 否則會增加牛消化器官的負擔, 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甚至引發疾病。
(二) 防農藥中毒
春夏秋, 農田中使用農藥頻繁, 污染田間地頭的青草, 稍有不慎, 很容易引起耕牛中毒。因此, 用青草飼餵肉牛時, 可疑的青草最好不要飼餵, 尤其避免到剛施過農藥的地方采割青草或放牧, 也不能用發霉變質的糧食和放置時間過長的糟、粕、渣類等飼料餵牛。
(三) 防中暑
耕牛汗腺不發達, 怕熱, 當牛舍內溫度超過25℃時, 就會阻礙體表熱量的散發, 而使耕牛新陳代謝發生障礙。因此, 盛夏期間要打開牛舍門窗, 每個牛舍最好安裝一個調速吊扇, 這樣才能促進牛舍空氣流通, 降低牛舍內的溫度和濕度。雨季嚴防耕牛日曬雨淋, 每天中午可用清水 (切忌用剛抽出的地下井水) 噴灑牛體, 以利降溫、增加食慾, 如發現耕牛有張口呼吸現象, 可熬綠豆湯待冷卻後餵服, 也可用風油精塗抹耕牛的額角, 以提神解暑。
牛在烈日下勞役時, 可在牛的頭部和身上灑涼水, 或在兩隻牛角之間系一塊布片, 蒙蓋腦部, 避免日光直射。如牛在勞役過程中出現頸伸直向前下方, 喘氣不停, 口流白沫, 不斷排尿, 行走搖晃, 蹄尖擦地而行, 全身抽筋發抖等現象時, 說明牛已呈中暑症狀, 應立即停止使役, 將牛牽於陰涼通風處休息。嚴禁將牛放入冷水中, 最好是用冷濕毛巾蓋於頭部, 並不斷用冷水澆淋, 同時配合用涼水沖淋牛體, 以促進牛體散熱, 直到體溫下降為止。為減少腦血管充血和肺血管充血, 可同時在耳、頸、舌底靜脈放血以及配合相應的對症治療措施。病牛放在陰涼處休息, 飲用淡鹽涼水, 餵水泡青草。
(四) 科學供給飲水夏季氣溫高, 耕牛消耗體內的水分較多
特別是在“雙夏”勞役過程中, 每天要給耕牛足量飲水, 並在飲水裡放入少量食鹽, 一般每天放50克即可, 任其自由飲用, 以促進耕牛的消化機能和保證水代謝的正常。據試驗, 耕牛一次飲用15℃左右的水2千克, 可使瘤胃溫度從39℃下降到20℃左右, 並能維持1~2小時, 當役牛休息時, 在飲水中可適當加點食鹽。
(五) 防止蚊蠅叮咬
夏季蚊蠅喜歡叮咬耕牛, 可在牛舍門窗釘上紗門紗窗, 隔絕蚊子、蒼蠅, 也可用90%敵百蟲700倍液噴灑牛舍驅殺蚊蠅, 或用滅害靈稀釋液直接噴灑牛體, 或者待牛吃飽後直接將牛牽入預先準備好的稀泥漿塘中休息。
(六) 合理安排勞役
按役畜的體格、體重、膘度、年齡、性別和土地的土質、地形以及農活的種類來規定每類役畜的工作量, 做到定人、定畜、定時、定田和養用結合的使役辦法。下田使役時, 開始要慢, 中間要走得勻, 不走急彎, 不可使役過度。懷孕母牛, 產前2個月減輕使役, 產後1個月才能開始使役, 以利產後體質的恢復。每次使役完畢, 應清洗役畜身上的泥漿, 用稻草擦擦四肢, 剔除蹄叉、中蹄上的泥土、雜物, 以促進牛體的血液循環, 保持四肢健康。
耕馬養殖
對耕馬的飼養也要十分精心,雌性前期不要養的過肥,雄性一定要膘肥體壯,精力旺盛,以備配種。配種最好是選擇人工授精,以提高種馬的利用率及受胎率。有放牧條件的地方夏秋季每天皆可放牧,但放牧時防止 “ 跑青 ” ,冬季根據氣溫而定放牧次數及時間。
雌性妊娠後期要補飼胡蘿蔔及餅粕類飼料,臨產前減少飼餵量,臨產時一定要注意看護,最好找專業人員接生,確保不發生意外。
分群飼養:種馬與耕馬分群飼養,雄雌分開飼養,待發情配種時再放在一起,雄雌種馬的血緣關係要遠,不斷改良、後代品質才會優良,嚴防近親交配。
要將離奶的幼駒與耕馬分開飼養。根據吃的少、而且不戀槽、吃飽就下槽的習性要按時按量飼喂,尤其是夜間一定要餵好,不可應付了事。馬是馬屬動物,民間有個傳說,馬不吃夜草膘不肥。要用泡過的豆餅、豆粕、玉米面水拌料,夏季一定要看槽喂,掌握好飼餵量,要淨槽,以免吃不了剩下的變質。冬季剩餘了易解凍。及時飲水,一定要飲清水,冬季要飲溫水。
防疫是養殖業中最重要的環節,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按防疫要求適時接種疫苗(馬傳貧疫苗)驅 2 次蟲,每天清晨必須清除舍內的糞便並沖洗乾淨,同時也要衝洗飼槽,糞便存放處要遠離圈舍,並且是下風頭,保持圈舍內外環境衛生,滅蠅、蚊、虻可用 4% 的福爾林溶液加糖再加蒼蠅喜食的米飯等就可以滅蠅、虻,鼠可用鼠藥,但絕對不可讓馬誤食,發現死鼠立即燒掉,發現鼠洞立即堵死。定期徹底消毒,預防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