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 |
| |
| 唐程傑、溫明炬、周靈霞、李憲文、鄭偉元、朱明君、張炳智、張利衛、李萬東、楊楓 |
| |
| |
| |
項目摘要
本項目是國土資源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項目。屬基礎性、公益性調查評價。包含有關調查評價標準化研究及建立成果的信息發布系統,使調查評價成果得到廣泛的推廣套用。 本項目制訂了《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定》。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主要是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採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利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的技術手段結合傳統的調查評價方法。以縣為單位,圖斑為單元,對耕地後備資源的地理位置、面積、權屬狀況、地類現狀等進行調查。分三個階段全面查清了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 耕葛整精地後備資源的數量、類型、分布、權屬和利用現狀,掌握了能形成國家級土地開發復墾基地的耕地後備資源狀況,並對開發潛力做出客觀評價;通過自然、經濟和社會環境影響評價及土地適宜性評價,分析耕地後備資源在不同利用方式下進行開酷諒腳多發、復墾利用的可行性,並在計算機網路技術支持下由下而上逐騙備級進行數據匯總,建立了縣、地、省、國家各級耕地後備資源資料庫。在殃妹厚付此基礎上,建立了全國耕地樂少棄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數據查詢系統及成果網上發布系統,為全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的成果推廣套用打下了基礎。並通過試點研究,探索了耕地後備資源監測更新技術路線、技術方法,為全國開展耕地後備資源監測更新提供了方法支持和統一的技術標準。 通過此項目的實施,首次查清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集中連片的耕地後備資源數量、質量、分布等情況及相關的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狀況。從而為國家制定國土資源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和生態退耕規劃及有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本項目建立的調查評價方法體系和制定的技術規定、規程在土地調查評價兆勸閥中已得到廣泛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套用為實現數據的傳輸、匯總、推廣套用以及國土資源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匯總集成的國家級成果,包括專著、資料庫、數據查詢系統、多媒體演示系統、網上發布系統等多種形式的成果,為成果推廣套用提供了多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