耔

漢字,生僻字,讀音三聲,本義為在植物根上的培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耔
  • 拼音:zǐ
  • 部首:耒
  • 筆畫數:9
基本注釋,詳細註解,詞性變化,古籍解釋,

基本注釋

(1) ㄗˇ
(2) 在植物根上的培土:“或耘或~。”
(3) 鄭碼:CKYA,U:8014,GBK:F1E8
(4) 筆畫數:9,部首:耒,筆順編號:111234521
(5) 五筆編碼(89):DIBG 拆字方式:三 小 子 一

詳細註解

[動]
在禾根上培土 [hill up]
秄,雝禾本也。從禾,子聲。——《說文》。字亦作耔。按,苗生三葉以上,稍耨隴草,因壝其土,以壅苗根,使耐風與旱。
或耘或耔。——《詩·小雅·甫田

詞性變化

[名]
植物的種子 [seed]
請酌借耔糧農器,於瓜州諸地開墾屯種,耕犁以馬代牛,並募耕夫二百,教回民農事。——《清史稿》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祖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子。《廣韻》壅苗本也。《詩·小雅》今適南畝,或耘或耔。《傳》耔,雝本也。
《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茲。《詩·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讀。 《集韻》或作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