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公開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科教頻道於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的大型考古文博歷史類電視欄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考古公開課
- 國家/地區:中國
- 類型:大型考古文博歷史類電視欄目
- 主持人:陳志峰
- 播出頻道:CCTV-10科教頻道
- 播出時間:周日20:10
- 每集長度:60分鐘
- 播出狀態:播出中
- 重播時間:周三07:19、周四20:10、周日10:06
基本信息,節目列表,人骨里的秘密,四羊方尊的故事,江口沉銀之謎,良渚——”玉“見千年,甲骨文的前世今生,你不知道的考古學,良渚—探秘尋根,秦漢古都謎蹤,發現海昏侯,西水坡星圖之謎,大漢雄風,大唐遺寶,揭秘元上都,中華文明起源,天馬傳奇,消失的阿房宮,解密“南海Ⅰ號”,天下長安,重返石器時代,一根骨頭的故事,天地方圓,節目評價,
基本信息
《考古公開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科教頻道於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的大型考古文博歷史類電視欄目。欄目定位為介紹考古知識,講述歷史故事,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欄目以傳播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聚焦20世紀中國考古學成立以來的國內若干重大考古發現、遺蹟遺存以及眾多精美文物,通過對考古學知識的普及性介紹、對遺蹟遺存的還原性闡釋,以及對精美文物的深度解讀,利用考古學、文博學、人類學以及歷史學等多學科交叉,搭建一個國家級權威考古知識普及平台。節目將邀請國內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文博專家以及文化學者擔任主講嘉賓,招募來自各行各業的考古文博愛好者擔任學員和現場觀眾,利用豐富多彩的視覺手段,在演播室中構築一個輕鬆愉快、寓教於樂的公共課堂。用考古追尋文明之源,用文物講述文化之美,《考古公開課》旨在喚起每一位觀眾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節目列表
人骨里的秘密
在中國的考古發掘中,三千年前的商代高級墓葬,往往以精美絕倫的青銅器聞名於世,然而,由於青銅器鏽蝕等原因,墓葬中的屍骨大都難以保存。公元2000年,河南安陽殷墟一座名為M54的商代大墓被搶救性發掘,大墓保存完好,各類隨葬品豐富,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墓葬中的屍骨卻奇蹟般地保存較好。考古發掘讓三千年前的墓主重見天日,卻也讓考古學家們疑竇叢生。本期節目邀請到M54大墓的發掘者何毓靈老師,探尋人骨里的秘密。
四羊方尊的故事
一件三千年前的國寶文物四羊方尊身世離奇,轟動一時。它飽經滄桑,歷盡坎坷,被發現時已碎成二十多片。
江口沉銀之謎
廣為流傳的尋寶口訣,數目驚人的水下寶藏,盜掘大案讓歷史真相浮出水面。張獻忠沉銀萬萬兩傳說是否屬實?數目驚人的寶藏又該如何尋找?本期節目邀請到江口沉銀遺址發掘者劉志岩老師,揭開江口沉銀之謎。
良渚——”玉“見千年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也成為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的聖地。本期節目邀請到了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研究員,以良渚玉器為證,觸摸5000年前的良渚文明。
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甲骨文是來自3500年前的古老文字,120年前它的發現猶如石破天驚。甲骨文直接催生了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幾代考古人辛勤耕耘,挖出5000多片刻辭甲骨。甲骨文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字?在它的發現與研究中暗藏著怎樣的文化密碼?
你不知道的考古學
考古學,即考究古代的學科,屬於人文科學,在中國是歷史學的分支。探方、地層陌生的辭彙,神秘的考古學。面對社會質疑,大眾誤解,謠言四起,“考古君”劉志岩現場將謠言一一粉碎,解答大眾對考古學的諸多疑問。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都能關注考古學,都能夠理解考古工作的意義所在。說到考古就會想到秦始皇的兵馬俑、長沙馬王堆、還有江口沉銀這些重大的考古發現,這些重大考古發現總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親自走進考古現場的,那么考古現場是什麼樣子的呢?
良渚—探秘尋根
良渚古城遺址是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的聖地。龐大的古城、複雜的水利、統一的信仰,五千年前的良渚人究竟創造出了什麼樣的燦爛文明?考古專家們是如何一步步揭開良渚古國的神秘面紗?
秦漢古都謎蹤
一個銅釜八枚金餅,讓一座秦漢古都櫟陽城在農田中顯露蹤跡。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都城?著名的商鞅變法為什麼會從這裡開始?一座都城神秘消失蹤跡成謎,通過三代考古工作者發掘工作揭開歷史真相。本期特邀櫟陽城遺址考古負責人劉瑞做客現場講解秦漢古都謎蹤。
發現海昏侯
2011年,一次考古發掘震驚了世界,一座歷盡波折的漢代大墓出現在世人的面前,這就是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這座漢代大墓保存狀況較好,出土文物內涵極其豐富,發掘過程更是吸引了全社會的巨大關注。一夜之間長高的山包,一眼望不到底的幽暗盜洞,兩千多年前的古墓竟然異香撲鼻,墓主究竟是何人?黃金、錢山、美玉,墓中隨葬品一次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為破譯墓主真實身份,考古學家們到底怎樣通過蛛絲馬跡來串起證據鏈?本期節目邀請到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領隊楊軍,講述發現海昏侯。
西水坡星圖之謎
一座距今6500年的大墓驚現河南濮陽西水坡,墓主身旁有神秘的蚌塑圖案。墓中還有擺放奇特的人體遺骸,蚌塑與殉人代表了什麼?這位埋葬宇宙的墓主究竟是誰?本期節目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馮時,揭開西水坡星圖之謎。
大漢雄風
2011年一座千年大墓被意外發現,從而揭開了我國歷史上燦爛輝煌的大漢王朝的盛景,這就是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的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劉賀在墓中沉睡了兩千多年,經過歷時五年的考古發掘,最終出土了大量的隨葬品,有隨處可見的金器、玉器、漆器、青銅器以及真車馬陪葬,全套樂器組合,六千多片竹簡木牘,還有兵器、生活用具、娛樂用具,甚至醫藥用品。劉賀就這樣帶著他一生的財富和擁有赫然出現於世人面前。讓人們對他以及他所生活的歷史時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大唐遺寶
在陝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發現了一處唐代窖藏。在出土的兩個陶瓮,一個銀罐里,共有包括金銀器、玉器、寶石、藥材、錢幣等各類文物一千餘件,其中金銀器物達265件,相當於已發現唐代出土金銀器總和的一半,是一次空前大發現,引起了海內外的轟動,極大地填補了唐代物質遺存的空白。說到大唐盛世,想到“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詩詞中的盛唐,想到“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李白的盛唐,想到《虢國夫人遊春圖》,這是繪畫中的盛唐。本期節目要講到的盛唐比詩詞更浪漫,比繪畫更精美!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一處唐代窖藏出土轟動海內外,千餘件文物,封存了整個大堂的盛世華章。楊貴妃的同款香囊,異國他鄉的舶來品,遣唐使眼中的新奇之物,這些精美絕倫的器物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盛唐隱秘?
揭秘元上都
元上都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的金蓮川草原,作為元朝歷史上的第一個首都,在元朝的政治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個與北京同在東經116度上的草原古都在當時的歐亞草原上被稱之為“世界的心臟”。吸引著萬邦來朝,各國使節、傳教士和商人帶來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禮俗和繁榮的經濟活動。
中華文明起源
“文明”,有各種各樣的含義,每個人有不同的解釋,但是在研究文明起源或者研究社會的時候,“文明”是這樣概括,就是“文明”是人類的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它不是人類一出現就有,是農業和手工業發展之後出現的社會分工和分化,出現了王權、階級和國家,這樣才叫“文明”。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從未間斷的文明,有很多遺蹟或者遺存都是有一定規模的。那么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是怎么樣一點一滴地從無到有逐漸形成的呢?本期節目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老師,講述中華文明源頭的這段歷史!
天馬傳奇
1969年9月,位於河西走廊的涼州古城,甘肅省武威市出土了一件東漢時期青銅鑄造的馬,它的出土震驚了海內外,世人紛紛為它巧妙的藝術構思和高超的鑄造工藝水平所折服,一致盛讚它是絕世珍寶,文物中的寶中之寶,它就是世人口中常說的馬踏飛燕。
消失的阿房宮
在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的阿房村附近,有一座巨大的夯土台地,當地人叫它“郿鄔嶺”。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大家公認,這裡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宮”的秦帝國阿房宮的遺蹟。兩千多年來,阿房宮並沒有一個真實的形象留存於世,後世所能看到的,就是這座黃土台地。本期節目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老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阿房宮考古隊顧問劉慶柱老師,共同揭秘歷史上的阿房宮。
解密“南海Ⅰ號”
南宋時期,一艘載滿貨物的商船沿著中國東南沿海緩緩前行,前往南亞、西亞等地區進行貿易活動,不知是貨物超載還是其它原因,途中沉沒於今天廣東省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至此一睡800年,直到1987年才被意外發現,這艘沉船也被命名為“南海Ⅰ號”。那么,這艘古沉船是怎樣被發現的?究竟如何把這艘深埋海底800年的龐然大物打撈出水?這艘南宋古沉船上又裝載了多少奇珍異寶呢?
天下長安
劉慶柱和李毓芳是一對有名的“考古伉儷”,兩人已經攜手走過了整整五十年時光!他們是夫妻,也是搭檔,年過七十卻依然奮鬥在考古第一線。他們共同研究了三十五年的漢長安城遺址,在節目現場講述這其中的艱辛與震撼。
重返石器時代
本期節目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高星研究員,重返石器時代,講述那個時代人類的生活,分享考古工作者的詩與遠方!高星老師與助手還在節目現場製作石器,並且現場使用這些鋒利程度不亞於金屬的利器。
一根骨頭的故事
有一種“六畜興旺”的說法,“六畜”指六種動物,分別是馬、牛、羊、豬、狗、雞。“六畜”這個詞最早見於《左傳》,“六畜”自古以來就和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動物考古是怎么個“考”法呢?什麼是“動物考古學”呢?
天地方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天的敬畏古已有之,歷朝歷代制定了很多和祭天相關的禮儀制度,在北京的南城就有這樣一組建築,便是因古人祭天而生的,這就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天壇。在天壇所有的建築中,作為祭天核心的圜丘壇、祈谷壇和祈年殿皆為圓形的三重壇台建築,然而,這種三重壇台的設計是北京天壇的原創,還是借鑑了古人的智慧呢?
節目評價
這檔在央視播出的大型考古文博歷史類節目,沒有炫酷的舞台,沒有帶“網感”的環節設計,也沒有明星的助陣,有的只是一屏一人而已。一些考古學、歷史學大家走到台前,向公眾講述中國考古學科建立100多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揭秘一些遺蹟遺存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文物之美。它作為考古走向大眾的一個新嘗試,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帶領更多人走近神秘的考古世界,帶領更多人觸摸文明的脈搏。(光明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