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城市

老齡化城市

老齡化城市是指65歲以上人口占城市人口總數7%以上或者60歲以上人口占城市人口10%以上,14歲以下人口占城市人口的30%以下,年齡中位數為30歲以上的人口類型的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齡化城市
  • 性質:7%以上65歲以上人口
  • 特徵:老年人增長過快
  • 中國的老齡化:危機
特徵,老齡化進程,老齡化危機,對策,

特徵

在人口結構和人口變化等方面有以下特點:①未來育齡人口比例小,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將會降低,老年人口比例將隨之上升。②老年人增長過快,對老年人的照顧、撫養、醫療等社會負擔將加重。③城市人口日益老化,造成勞動力資源不足,影響城市經濟發展。對將成為老齡化的城市,應及早採取對策,以解決城市人口這一特殊社會問題。

老齡化進程

老齡化是國家、地圖人口中年輕人比重不斷較少,老年人人口所占比重不斷上升,並且居於高位的現象。一般國際上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而65%以上人口又是一個重要的比例,4%的老齡人口比例稱為青年社會,4%到7%的比例稱為壯年社會,7%到14%的比例稱為老齡化社會,14%到21%的比例稱為老齡社會,21%以上稱為超老齡社會。
從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法國用了115年,英國用了47年,德國經過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驚人。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老齡社會,速度與日本大體相同。

老齡化危機

中國在2001年就已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老齡社會。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了出生率的下降。當然,出生率下降不會馬上與人口老齡化聯繫在一起。能夠參與經濟活動的15至65歲的“生產年齡人口”仍在增加。這一人口比率較高的國家,往往具有增長潛力。這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從普遍經驗來看,如果對人口結構問題應對得當,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就可以趕上已開發國家,為此就需要建立一個能夠吸納年輕人的勞動力市場。日本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幾乎實現了完全就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人口紅利的作用。
那么,中國會怎樣呢?從人口構成來看,人口紅利期始於1965年至1970年。當時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由於生產效率低下,1965年至1978年的年均經濟成長率只有3.9%。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勞動力人口將在2015年轉為減少。日本的人口紅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結束,而中國也像韓國和台灣一樣,預計在2015年左右結束。韓國和台灣的收入已經達到已開發國家的水平,而中國的人均GDP尚不足4000美元。換言之,在中國成為已開發國家之前,人口紅利就將結束。
中國所走的將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階段進入老齡化”的道路。
老齡化城市
上海
上海是中國最早變老的城市,別看街上都是年輕人,但是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要早二十年左右。上海人以良好的醫療、優質的教育、較低的生育率快速進入了老齡社會。
在上海有句話——上海三個在職人員要養著家裡的兩個老人,其實按照上海現今的發展速度,不出幾年,上海就會有一個勞動力贍養一個老人的現象了,可以看出上海的老齡問題是多么嚴重。
財政危機、勞動力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上海你做好準備迎接400萬的老年人了嗎?
北京
北京市人口老齡化正以迅猛的速度推進。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46.0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2.5%,65歲以上人口為170.8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7%。10年間, 65歲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56.6萬人,年均增長率為4.1%,增幅高於同期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0.35個百分點。
2011年9月份北京政府發布《2010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2010年,本市老年撫養係數達到26%,這意味著大約四個勞動力就要撫養一個老年人。
北京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但是北京的社會卻沒有準備好接受那么多的老人。許多老人希望有一個合適的養老院,希望自己有一張養老的床位,希望那個社區能夠為他們提供養老服務,或許僅僅希望有誰老幫助他們隨著他們的漸漸老去。
可是 據北京市統計局調查,58.6%的老年人認為社區養老條件一般或不能滿足要求,69.4%的老年人認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還不能令人完全滿意;希望開設老年餐桌並提供上門送餐服務的占78.1%,希望建立社區老年醫療保健機構的占69.4%,希望社區辦托老所的占59%,希望建立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占52.2%;有31.6%的老年人希望將來入住養老機構。
天津
天津市中國的較大城市,天津較早完成了工業化,天津自上世紀60年代到達人口相對峰值之後,人口自然增長迅速放緩,同時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卻來年增加。
援引中國線上的資料,截至2010年年底,天津市戶籍總人口為984.85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76.4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7.91%。同時,截至2010年年底,天津市8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7.29萬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為15.47%。
專家預計天津在2015年後老年人口將到達300萬以上,在那時天津成為超級城市後,也將迎來老齡社會。那時天津的“9073”目標還行的通?天津面對快速增加的老人將會何去何從?

對策

面對城市人口老齡化,當今社會必須正視這一挑戰,尋找有效途徑解決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養老社會化
尊老、愛老、助老、養老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子女贍養老人歷來是傳統中國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隨著人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加劇,這類養老方式也面臨新的挑戰,養老社會化已經提到日程。首先,由於中國近年來的巨變,家庭中人口規模和結構都發生變化。家庭小型化,一家一個小孩卻要面對多位老人,還有父母與子女分住,甚至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其次,社會競爭激烈,老人的子女同樣遭遇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和挑戰,要不斷完善和充實自身的能力,同時還肩負著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重任,也使其沒有充沛的精力和時間照顧老人。第三,許多老人對待養老問題的觀念也在進步,不願給子女增添麻煩生活儘量自主自立,更願意選擇社會養老這種方式。因此,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由子女贍養老人的家庭養老方式逐漸減少,城市中依靠老人自身和社會相結合為主的養老方式將逐漸成為主要養老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城市老齡化和養老社會化對未來和城市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必將給城市未來建設帶來新的變化。
城市公共設施建設與社會福利的跟進
城市建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特點,制定相應的建設法規和規範,保證城市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老年人在城市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身體狀況和行為能力等下降很多,是城市人群的弱勢群體城市建設法規要充分照顧到老年人身體虛弱特點,結合老年人需要,保證老人使用方便舒適,確保全全性等。一般建設法規的確定,大都根據大多數弱勢人群的特點制訂的,但我國在這方面城市建設的法規很不健全,城市建設很少針對老年人特點和需要,甚至沒有相應的規章,城市建設以及建築設計等法規更應該結合老年人需要,制訂規範是全面、深人、細緻的工作,執行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
城市建設要提供大量滿足老年人不同需要的公共設施,場所和建築,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由於老年人數眾多,對各種服務設施依賴程度高,而且老年人喜好、性格、收人、身體狀況等的差異,決定了老年人對未來設施需求特點是建設量大、形式多樣、檔次齊全、使用方便、配套完備、環境優雅,這些設施一般公共性強,服務性強,大體可分為交流、休閒、娛樂、健身、保健、醫藥、治療、救治、康復以及全方位為老年人服務的養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社區等多種形式,未來城市建設必須充分滿足老年人多方的需求,這些設施的布局還應照顧老年人體力下降,活動範圍逐漸縮小的特點,要就近布置,城市中的每個小區、社區都要儘量建設服務老年人的相應設施,切實做到方便老人使用,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服務老人的機制和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