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娶親

老鼠娶親

老鼠娶親是流傳廣泛的中國民俗故事。在中國民間,相傳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大日子,會聽到老鼠吱吱叫的聲音,為了不打擾老鼠娶親的好事,人們在該晚都會儘量提早熄燈就寢,並且在家中的廚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鹽、糕餅與老鼠共享新婚的歡樂和一年來的收成,這些東西俗稱“米妝”,或稱“老鼠分錢”,希望與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形形色色的老鼠娶親的民俗事象更呈多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鼠娶親
  • 外文名:Mice marry
  • 時間:農曆正月初三
  • 類型:民俗故事
  • 出處:《縉雲縣誌》
  • 地區:中國
老鼠娶親,故事,文化表演,在演出中不斷改進,服裝的改進,剪紙藝術,

老鼠娶親

不單單是在中國民間俗信方面;有關文學方面的鼠婚故事、曲藝、歌謠遍及各地。同時,以老鼠送嫁為題材的年畫剪紙、刺繡、泥塑、蠟染、窗花等是吉祥圖案的保留項目。

故事

中國民間流傳的“老鼠娶親”故事是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老鼠夫婦生了一個女兒。他們從小就非常疼愛她。當她長大成為又漂亮又乖巧時,他們就想把她嫁給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但誰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呢?
他們認為能照耀大地的太陽當然是最偉大的人啊!於是他們就跑去跟太陽說:太陽先生,我們覺得你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想把女兒嫁給你。太陽被這突來的問題嚇了一下,心想:如何脫困是好?急中生智的說:謝謝你們看得起我,但我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只要雲一來我就會被遮不見,所以雲比我厲害。
他們認為也有道理,便跑去問說:雲先生,我們覺得你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想把女兒嫁給你。雲暗中叫苦,怪太陽將他一軍,雲也想把燙手山芋丟出去,靈光一現的說:我才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只要風一來我就被吹跑了。
老鼠夫婦有點失望,便跑去找風。風也暗罵雲沒有良心,把他拉入漩渦中,於是硬推託說:我可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因為牆能把我擋住,牆才是最了不起的。
老鼠夫婦為了女兒的終生幸福,只好又風塵僕僕的跑去找牆。牆最了解天下父母心,不忍心他們再次被拒絕受傷害,於是心生善念,想一個兩其美的辦法,就裝著苦瓜臉說:我才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最怕你們老鼠了,老鼠會在我身上打洞啊!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鼠輩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啊!於是即刻回家,舉行拋繡球選老鼠女婿。總算在大年初三,選了一個青年才俊的老鼠做女婿,把寶貝女兒嫁了過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老鼠娶親
因為牆的慈悲,老鼠娶親總算圓滿落幕。也因為怕打擾到老鼠娶親的喜事,所以每到大年初三就要早睡晚起,因此過年歌謠中也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
1988年3月張吉道老先生以木雕中國民間藝術品的形式分別參加了“甘肅省民間藝術品展覽”和“全國民俗作品展覽”,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充分肯定和讚譽。原創作品被國家民眾文化局收藏。現生產的《老鼠娶親》是根據張吉道老先生提供原創作品的部分原樣,並設計製作全部模型、模具,採用較為先進的精密鑄造工藝和全手工加工工序,以黃銅為主要材料而加工生產的銅鑄工藝品,屬整體鑄成,部件合成,具有設計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形態各異、形意明了、趣味性強的整體特點,工藝品表面光滑平整,無任何粗糙痕跡,特別是老鼠的嘴、耳、眼、尾等形象逼真,工藝品的整體布局和搭配顯得神形並茂,猶如一幅立體民間故事的圖畫。
武強年畫《老鼠娶親》武強年畫《老鼠娶親》

文化表演

《老鼠娶親》的傳說內容,生長在縉雲一帶的成年人絕大多數都知道,調查者與被調查者基本對傳說內容吻合,只是《縉雲縣誌》的記載略簡而已。大概意思是:大年初一的晚上,是老鼠娶親的大好日子,為讓老鼠可以安安穩穩,歡歡喜喜辦好事,大人、小孩都不要去打擾它,如果你吵它一夜,它就會吵你家一年,所以人們都要早早睡覺。(附相關文獻)
老鼠娶親
1989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麗水地區·縉雲縣故事歌謠·諺語卷》老鼠結婚的日子201頁。
1996版《縉雲縣誌》“生時節令”節中載:“農曆新年俗稱年初一謂是夜老鼠娶媳婦,哄孩子早早睡覺”。
2005版《一方水土》277頁,歲時習俗——春節。
這個傳說具有的現實意義是:舊社會,勞動人民一年到頭辛勤勞作,卻吃不飽、穿不暖,到了年關,很多人還要外出躲債,直至大年初一才能回家跟親人團聚,其餘的成年人也為過個好年忙這忙那,直到過了除夕,身心俱憊,大年初一晚上,都盼望早早歇息,但小孩們難得在過年時吃得好一些,玩得快樂一些,不願早早上床睡覺。春節期間,對孩子一般是不能打罵的,故在民間編出大年初一是老鼠扛老婆的好日子,哄孩子們早些睡眠。日久天長,就形成縉雲民間的普遍傳說。
壺鎮一帶,每年盛行廟會,主要內容是“迎案”,延續已經數百年了,如水口二月二廟會、五月十三金竹廟會,六月六岩背廟會、九月重陽赤岩廟會。重陽節這一天,數十個村子都派隊參加,祈求一年平安、五足豐登、家業興旺等。“迎案”時,有羅漢、三十六行、十八狐狸、聯歡、高蹺等。解放後,又加入腰鼓、蓮湘、秧歌、軍鼓等。改革開放後,參演人員逐步走向老年化。究其原因:年輕人大多上工廠務工去了;經濟發展,年輕人要求高了,老節目看膩了,不願演、也不願看,另外家家有電視看,水平高多了,這些陳年老調沒興趣。特別這些老太婆,化了妝,如驢類蛋上下了霜,不中看。客觀上的要求:需有創新的,有趣的,有藝術性的,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來滿足民眾的文藝需求。這也是《老鼠娶親》出現的推動力量之一。
由中國民間傳說到演出節目,傳說的內容很簡單,但排練成演出節目,直到上街演出,這卻十分困難。常說:看看容易,做做吃力。
二000年重陽節前幾個月,新范村將排練到了一定程度的《老鼠娶親》拉上街頭,首次向壺鎮人民亮相。出於新范村民眾意料之外的是:首次亮相,竟得到廣大民眾的讚許,圍觀民眾將演出場面圍得水泄不通。很多觀眾,演出隊到了哪裡,就跟到哪裡。由於節目的可觀性、規模性,一看再看,場面轟動,這不僅讓壺鎮民眾耳目一新,也使新范村的民眾信心百倍。 參加縉雲首屆文化節演出 訊息不脛而走,縣文化主管部門很快來壺鎮了解,很感興趣,決定讓《老鼠娶親》參加縣首屆文化節演出。二〇〇〇年九月二十五日,文化節在壺鎮壺濱國中大操場舉行,參加的節目不下數十個:軍樂隊、秧歌隊、羅漢隊、腰鼓隊、旱船隊……什麼都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老鼠娶親》隊。鎮所屬八十三個村,外加雁嶺、前路二鄉的很多民眾,就是衝著《老鼠娶親》來的,都以一飽眼福為快。在十月一日的《麗水日報》上刊登的圖片說明中,用“萬人空巷”來形容這個新出現的節目。
此後,該節目參加縉雲的每屆文化節,並參加了麗水市兩屆文化節演出,每次參加,都成了節目的壓軸戲。
風雲多年二〇〇〇年十月一日《麗水日報》刊出圖片後,二〇〇〇年十月八日,《麗水日報》《甌江特刊》又刊登了圖片。
老鼠娶親
二〇〇二年一月二十二日,《麗水日報》再次刊登了該節目的圖片。
二〇〇〇正月,該節目參加麗水市踩街活動,麗水市民歡聲雷動,並得到有關領導的好評。
二〇〇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縉雲報》刊出該節目的圖片。
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麗水電視報》刊出該節目的圖片並記者的採訪報導。
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縉雲報》以“縉雲民間藝術蓮城大放異彩”為題,發表文章。
二〇〇二年十月,中央電視三台來本縣壺鎮新范村為《老鼠娶親》拍攝錄像及照片。
二〇〇二年八月十八日,《中國文化報》刊登該節目圖片。
二〇〇五年九月十七日,《永康日報》刊登照片。
《麗水日報》、《縉雲報》多次刊登圖片,不再枚舉。
二〇〇二年,省文化節原指定該節目上省城演出,鑒於縣有關部門嫌演員年歲過高,壓住不放,這很傷了呂官水及演員們的心。

在演出中不斷改進

目前為止,該節目與初上演時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是邊演邊改。道具是鼠形面具,最初出於節省資金,是呂官水自己動手製作,這總跟不上專業生產的工廠產品質量。現今,全部面具都換成工廠生產的了。不僅換,而且有兩套面具,一套是尖嘴的鼠面具,一套是米老鼠平臉面具。對這兩套面具,眾說紛壇,熟優熟劣,有待後人評說。
老鼠娶親

服裝的改進

現今的服裝,鮮麗奪目,豪華氣派,反映了現代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具有吸引人的效果。
彩旗
大旗小旗,描龍繡鳳,很有聲勢。看到迎來時彩旗飄飄,鼓樂喧天,嫁妝成行,象徵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的富裕景象。
由於節目的具有較深的文化意義,被麗水市文化局收錄為“文化遺傳”
老鼠娶親
每逢傳統節日 重陽節 浙中南三大千年古鎮之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壺鎮新范村的村民就會穿上特製的老鼠娶親的表演服裝 遊街穿巷的表演給當地民眾觀看,由於節目的精彩曾經多次獲得獎項,多次參加縣市級表演,得到了好評。“老鼠娶親”的最初靈感來自縉雲民間的一個傳說:正月初一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那天晚上人們都要早點入睡,以免壞了老鼠的好事。“‘老鼠娶親’所要表現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改革開放這么多年,老百姓的日子紅火了,嫁妝都成了冰櫃、彩電之類;再就是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向城裡人展現了農村傳統婚事的全過程:媒婆牽線、迎娶、拜堂、入洞房……”

剪紙藝術

剪紙作品是由中國著名民間剪紙撕紙藝術家陳子豪先生根據中國神話故事《老鼠娶親》歷時兩個月精心創作完成的一幅藝術作品,“老鼠娶親圖”上剪有82隻老鼠、16匹馬、5輛車,共分馬隊、樂隊、儀仗隊、喜轎、嫁妝、送客等多個部分,畫心淨長18米,加上裝裱總計20米。這些鼠形的“美”,首先是美得極富人情味兒,又不失老鼠的原型特色,僅寥寥數筆,就使它或踞或立,似人似猴,儀態可掬。“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在中國民間被視為“吉祥物”。其作品現已被河南博物館永久收藏。
陳子豪剪紙作品陳子豪剪紙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