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鬚(蘿藦科娃兒藤屬中藥)

老虎鬚(蘿藦科娃兒藤屬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虎鬚,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老虎鬚Tylophora arenicola Merr.的根。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活血消腫,解蛇毒之功效。常用於跌打腫痛,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老虎鬚
  • 別稱:沙地娃兒藤、廣東白藥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龍膽目
  • :蘿藦科
  • :娃兒藤屬
  • :老虎鬚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
  • 採收時間:秋、冬季採挖
  • 用量: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皮膚病實用中藥學》)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效

活血消腫,解蛇毒。

主治

用於跌打腫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老虎鬚又名老君須。藤狀灌木;鬚根叢生,黃白色;莖下部直立,上部攀援或平臥,略被柔毛。葉紙質至革質,卵圓形,稀長圓形,長2-4.5厘米,寬1-2.5厘米,頂端圓形,具短尖頭,基部圓形,無毛;側脈每邊約4條,兩面扁平;葉柄長2-5毫米。聚傘花序腋生,萎縮而密生,附著花7-10朵,比葉短;花萼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4毫米,寬1毫米,無毛,花萼內面基部有5個腺體;花冠近鐘狀,黃綠色,裂片長圓形,長3.5毫米,寬2毫米,無毛;副花冠裂片短,到達花葯基部,卵形,隆腫,寬約1.5毫米;花粉塊每室1個,近球狀,平展;花葯頂端具圓形膜片;子房無毛;柱頭盤狀。蓇葖雙生,披針形,長4-6厘米,直徑1厘米,無毛;種子倒卵形,長約4毫米,棕褐色,有邊緣,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2厘米。花期5-6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邊沙地及平原曠野灌木叢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跌打瘀腫,毒蛇咬傷。”

附註

本品全株有毒。腫毒輕者出現腹瀉,嘔吐;嚴重者則腸黏膜脫落,引起大量出血。可按解救的一般原則進行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