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玲,1970年4月22日(雲南省普洱縣)出生

目前從事的學術領域:

傳粉生態學、動植物相互關係及協同進化;

受教育狀況:

1987年9月—1991年7月,雲南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4年5月—8月,在日本的熱川香蕉鱷魚園進修學習。

1994年11月—1995年10月,在英國的Muncaster Castle Garden進修學習。

2002年9月—2006年7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玲
  • 出生地:雲南省普洱縣
  • 出生日期:1970年4月22日
  • 職業:研究實習員
  • 畢業院校:雲南大學生物系
人物簡介,代表論著,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人物簡介

科研工作簡歷:
1991年7月至1997年9月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任研究實習員。
1996年10月至1999年9月,曾任引種園林室樹木園組組長。
1997年10月任助理研究員。
1999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創新基地“動植物生態與進化關係組”任助理研究員。
2004年1月至今,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創新基地“動植物生態與進化關係組”任副研究員。
2007年1月至今,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學部,博士後
研究領域:
傳粉生態學、動植物相互關係及協同進化
獲獎及榮譽:
主要學術成就和獎勵:作為合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報導和命名了一種新的植物遠交機制—捲曲花柱性(Flexistyly),合著文章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上。 2002年度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4)。2003年10月獲“雲南省優秀科學論文特等獎”(排名第4)。 2004年度被西雙版納州婦聯評為全州“三八”紅旗手。

代表論著

1.張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龍腦香科植物引種概況及展望,熱帶植物研究(33),1994:21-27。
2.張玲,肖來雲,普正和,引種的龍腦香科植物生態適應性的探討,植物引種馴化集刊(十),1995:32-38。
3.張玲,日本熱川植物園的王蓮及育種栽培技術,熱帶植物研究(43),1998:30-33。
4.張玲,肖春芬,王堅,瀕危植物狹葉坡壘的遷地保護,廣西植物,2001,21(3):277-280。
5.李慶軍,許再富,夏永梅,張玲,鄧曉保,高江雲,山姜屬植物花柱捲曲性傳粉機制的研究,植物學報,2001,43(4):364-369。
6.張玲,李慶軍,花柱捲曲性異交機制及其進化生態學意義,植物生態學報,2002,26(4):385-390。
7.張玲,西雙版納榕樹植物資源利用現狀及開發前景,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2,21(1):15-17。
8.張玲, 李慶軍, 李德銖,2006. 雅魯藏布江河谷絲須蒟蒻薯遺傳多樣性的初步研究,生物多樣性,14(1): 65-72。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承擔的研究項目:
1. 蒟蒻薯屬植物形態性狀的演化及其適應意義的研究,2007-2009年(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
2. 蒟蒻薯屬植物的系統發育及其繁育性狀的演化研究,2007-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 老虎鬚的繁殖生物學及其居群遺傳結構的研究,2003-2006年(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
4. 老虎鬚的繁殖生物學及其居群遺傳結構的研究,2003-2004年(《萬種植物園》項目研究基金)。
5. 植物園專類區的建設與引種馴化,1993—1999年(龍腦香植物專類園、榕屬植物專類園,園自籌)。
參加的研究項目:
6. 榕屬植物結果對策及其動物拜訪對其種子傳播的影響,2001-2004年(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
7. 山姜屬植物的傳粉生物學及繁育系統的研究,2000-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8. 動物對熱帶木本植物種子傳播的影響,1999-2001年(院特支費)。
9. 榕屬植物含鈣量分析及高鈣種類的篩選,1999-2001年(創新基地項目)。
10.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考察,1995-1996年(橫向聯繫項目)。
11.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栽培植物清查和名錄編寫,1991-1992年(園青年基金)。
12.花柱捲曲性的遺傳機制與植物繁育系統進化的研究,2002-2004年(973預研)。
13. 熱帶植物繁殖生物學與繁育系統的演化研究,2003-2006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