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老菜脯(Preserved vegetable)新亨老菜脯之出名,除了其質量上乘,肉質細膩,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之外,更離不開產品的銷路,特別是東南亞各地的出口,使新亨菜脯成為暢銷東南亞各國的名牌產品,長盛不衰。
“菜脯”是揭東縣有名的傳統土特產。菜脯以新亨、錫場為主產區,歷來加工技術較好,質量較優,產銷量大且享有盛譽,除內銷外,其中老菜脯還以新亨為集散中。遠銷國外東南亞一帶,故以“新亨老菜脯”而得名。千百年來,潮汕人長期普遍以菜脯作為佐膳小菜,老少喜吃,貧富皆宜。
揭陽日報《新亨菜脯家鄉味》
□蔡小敏
與其說“菜脯”是一種食品,不如說“菜脯”是一種記憶,那是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菜脯是潮汕地區的著名特產,“菜脯”即經過醃製的白蘿蔔乾,是潮汕傳統佐食佳品,其中尤以揭陽市揭東區新亨鎮所產的菜脯最負盛名,故《潮汕特產歌》有“新亨出名老菜脯”之吟唱——這是我在百度上摘錄的一段關於“新亨菜脯”的解釋。揭東區新亨鎮出產的菜脯早已聞名海內外,其出口東南亞各地的歷史已經有140年左右。時至今日,新亨菜脯依然成為暢銷東南亞各國的名牌產品。
一說菜脯,大多數潮汕人都會思緒萬千。在過去,“踏菜脯”幾乎是每一個潮汕人都必須掌握的手藝。現在想起來,“踏菜脯”的每個細節我似乎記憶猶新。記得在求學的時候,每次過完周末回校,背包里總是有一罐母親炒好的菜脯粒,或加點糖或加點切得細細的煎過的五花肉片,那便是住校一周中最美味的佐餐品了。現在,我也常常用新亨菜脯炒成菜脯粒給女兒當佐餐品,她也和我一樣,吃得津津有味並且好像吃不膩,也不知是菜脯的味道還是媽媽的味道讓我們都如此眷戀。
我有一學生的姐姐遠嫁加拿大,她說每次姐姐打越洋電話來,在數說吃西餐的總總不慣之後,總會用無限眷戀的語氣說:“好想吃一碗白粥配菜脯。”她說,姐姐的這句話,每每會弄得她和母親眼紅紅心酸酸。是啊,在她姐姐心中,菜脯何其不是家鄉啊?家鄉的味道,永遠都是遊子心中最難忘的味道。
無論是在物質匱乏還是物質豐裕的年代,為什麼菜脯都是潮汕人的“最愛”,或許就因為它承載著一種簡單、踏實、溫暖的記憶,這種記憶恰恰能帶來幸福的感覺。這不禁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這部紀錄片裡,每一種“名食”之所以能夠出名,似乎都離不開“真心”和“堅守”。確實如此,只有經過真心的烹調釀製,只有堅守質量味道的純正,才能賦予食物一種靈魂,讓它在人們的心中“活”起來,並且對它不離不棄,保持永久的念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真實的才是長久的。但願一代代的新亨人能傳承“新亨菜脯”的傳統製法,深諳“新亨菜脯”的精神內涵,用“真心”和“堅守”醃製出幸福的味道。
營養成分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蘿蔔乃蔬菜中最有益者”。經過現代藥理化驗證明,蘿蔔中所含的多種藥成分,具有防治慢性氣管炎、消化不良、糖尿病、燙火灼傷等多種療效。蘿蔔在醃製的過程中,歷經鹽漬、發酵、壓榨及曝曬等工藝,雖損失了部分營養及藥效成分,但有些成分卻因濃縮而功效更強。如澱粉分解酶因免受煮煎加熱的破壞,保存其活性,消食功效顯著;鮮蘿蔔中所含甲硫醇經發酵分解為芳香物質,增加菜脯風味;蘿蔔中的木質素,壓縮後在單位體積內含量相對增加,能提高體內巨噬細胞功能,有益身體。新亨菜脯之所以出名,就是因其選用優質蘿蔔為原料,經過傳統的精工醃製而成,色澤光潔,皮柔肉酥,香脆可口,既是佐餐佳品又有消食開胃的功效。
生產製作
新亨菜脯之所以如此出名,原因在於其原料的優質精選和製法的獨特精細上。新亨歷來是潮汕有名的農業產區,土肥水洌,直到現在仍是揭陽市著名的蔬菜種植基地,菜農也極有經驗,以前一段時間曾經被請到各地傳授種植蔬菜的經驗,所以出產的蘿蔔等蔬菜也以優質出名。而新亨菜脯的醃製,不但
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且精耕細作的務農作風使得人們在醃製菜脯的過程中非常精工,季節、氣候、鹽分、時間等都有許多講究和技巧,即使在追求效益的今天也仍然保持採用傳統的日曬、石壓的加工方法而非像其他地方一樣改用醃泡的製法,雖然成率低成本高、工力大,但卻具有不可比擬的質量和口味。正是由於精選精製,使得新亨菜脯成了遠近聞名的名優特產。
儲藏方式
秋風冬日的吹曬使得新亨菜脯色澤光潔,皮薄光滑,油臘柔軟,且即使久放也不會色澤暗淡。新亨老菜脯歷來以香、純、脆出名,一般用罈子一壇壇嚴實密封,現今改袋子包得嚴嚴實實的,但照樣被幾個同事聞到了香,經久耐放。
食用指南
適於做菜:採用傳統精製方法加工出來的新亨菜脯特別適合做菜,煮鯰魚湯,海鮮湯,悶燉五花肉等,尤其將其直接切成碎粒煎炒雞蛋為最。菜脯煮起來味道清香而不膩、酥脆而不軟。而且越吃越回味,不會有吃幾次就膩的感覺。
主要功效
新亨老菜脯水分含量少,只要不受潮,不需任何保鮮劑即可長年累月存放,往往不知不覺放成了能消食開胃、止咳化痰的老菜脯。
歷史文化
新亨菜脯的出口至今已有138年的歷史。考新亨菜脯的出口,首先是由新亨倪厝(今碩和村)的先賢所倡導,第一個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就是該村的倪世庭先生。
倪世庭,字萬朝,昔年移居於安南(今越南),為人積極進取,勇於開拓。清代同治二年(1863),他首次用紅頭船運載新亨菜脯到安南銷售,拓開了新亨菜脯的出口南洋之路。由於當地人對新亨菜脯的需求日益增加,倪世庭先生便經常返回新亨,採購產品,尋找合作夥伴,組建商號,擴大了新亨菜脯的出口規模。在他的提倡和帶動下,倪厝先後又有倪兩興、倪兩發、倪源合、倪茂發等20多家雜鹹商號隨之而起,加入到新亨菜脯的出口行列之中。這些商號相繼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泰國、高棉等國家和地區開設分號,專營新亨菜脯,使新亨菜脯成為遍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名牌產品。
在倪厝先賢的影響下,鄰近各村也紛紛組建商號,積極從事新亨菜脯的出口,使這一傳統項目得到繼承和進一步的發展。
據統計,解放前新亨菜脯的年平均量為5萬餘擔,年出口量為3萬餘擔。上世紀80年代後,新亨菜脯的品種日益齊全、豐富,出口量與日俱增,成為新亨農戶的一大宗經濟收入。
新亨菜脯之名揚海內外,倪厝先賢首倡出口之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