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古人們的處世方法?
想知道老祖宗們的智慧偏方?
想感受一下人精們的絕世風采?
……
不必去翻閱那些浩卷繁帙的古籍了,來看微博吧,這裡有你統統想要知道的。
看微博、學歷史,談談人生感悟,樹立正確三觀,不信謠、不傳謠
讀典故、長見識,參考古人經驗,享受淡定生活,最精明、最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修身、齊家、治國的捷徑。
基本介紹
- 書名: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 作者:黃一鶴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 錄,
圖書信息
書 名:微歷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作 者:黃一鶴
出 版 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定 價:35.00元
編輯推薦
想了解古人們的處世方法?
想知道老祖宗們的智慧偏方?
想感受一下人精們的絕世風采?
……
不必去翻閱那些浩卷繁帙的古籍了,來看微博吧,這裡有你統統想要知道的。
看微博、學歷史,談談人生感悟,樹立正確三觀,不信謠、不傳謠
讀典故、長見識,參考古人經驗,享受淡定生活,最精明、最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修身、齊家、治國的捷徑。
內容簡介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人才是什麼?各種人精。老祖宗一大堆,最不缺的是什麼?智慧。從先秦到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歷史人物紛紛現身說法,在短短一兩百字之間,細細講透那些獨步天下、令人絕倒的生存智慧。
本書從做人、為政、做事、說話、生活的藝術等五個方面,通過十六個話題、近千個歷史段子,帶你領略這些精明的老祖宗們面對紛繁複雜的環境所展露出的生存哲學和智慧偏方。
作者簡介
黃一鶴,70年代生人,微歷史達人,歷史學碩士,曾在機關任職,後又從事過高校講師、出版社編輯、廣告公司總監等工作。長期研讀中國歷史,對古代官場尤多注意,常感嘆“人性幽暗”“讀史就是讀人性”,陸續出版過幾種讀史小書,著作權銷至中國台灣、韓國等地。
目 錄
第一章 老祖宗的做人道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們給咱們啥啟示呢?
@話題一:#成功者的秘密#
//一個人要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就會很難有長進。春秋時,晉楚交戰於鄢陵。範文子想讓晉厲公放棄戰爭,他說:“沒有外患必有內憂!國君何不放過楚國,當做是長期外患呢?”晉厲公不聽,執意開戰,晉國勝利,楚國再也不能對晉國構成威脅。環顧周邊,沒有了強敵,晉厲公很得意,驕橫自滿,一年多後,果然“內憂”來了,厲公在政變中被殺。
@話題二:#人生最難得與失#
//《紅樓夢》里說女強人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所以古人強調,凡事要順其自然。明末,高欽舜和張養被判處死刑,臨刑前,高讓家人向劊子手行賄,請求痛快點死。劊子手如其所願,痛痛快快砍了高的腦袋,就在這時,皇帝“刀下留人”的聖旨來了,一旁綁著的張養得以從鬼門關活了回來,高欽舜卻丟了性命。
@話題三:#人情世故皆學問#
//眼紅病是人類最頑強的一種通病,樹大招風,名高最易遭人忌。隋唐之際,有個大學者孔穎達,年紀輕輕,學問卻極好。有一年開學術大會,孔穎達新見疊出,輕輕鬆鬆讓所有成名學者相形見絀,一下子引起了轟動。沒想到轟動之下,那些顏面盡失的學者們,竟然派了一名殺手,夜裡去刺殺孔穎達。幸好,有大人物出手解救,這位名傳後世的大學者才得以安然逃脫。
第二章 為政的道與術
官場如戰場,做官可是一門技術活。
@話題一:#政治經驗課#
//任何事情都有顯規則和潛規則的兩面,為政之道,也是如此。西魏權臣宇文泰,和大臣蘇綽密談,連續三天三夜,據說其中就有這么一段:宇文泰問:“要怎樣才能治理國家?”蘇綽答:“任用官員。”宇文泰問:“能說得詳細點嗎?”蘇綽點點頭:“用官員治國,把老百姓搞定了;允許官員貪賄,然後不斷反腐反貪,這樣官員也就搞定了。”
@話題二:#官場心理學#
//光有才幹是不夠的,還要了解上級最忌諱的是什麼。曾國藩湘軍初興時,在湖北打了勝仗,攻克了太平軍占領的武漢。鹹豐皇帝看到捷報後,欣喜不已,馬上下了一道聖旨,要讓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軍機大臣祁寯藻知道後,勸阻鹹豐:“曾國藩離職在家,不過是一匹夫耳,但他一呼,竟然召集了這么一支大軍。這對國家來說,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呀!”鹹豐一聽,官也不給了,只讓曾國藩繼續艱苦作戰去。
@話題三:#職場生存經#
//反應快是好品質,但太快了也可能是禍事。李義府當紅時,官員李崇德趕緊去抱大腿,大家都姓李,於是改修族譜,都是一家人。但中途李義府被貶到外地做官,暫時失勢了,李崇德也跟著臉色一變,修改族譜,和李義府劃清界限。沒承想一年多,李義府又回來了,繼續做宰相,這下李崇德可慘了,被誣入獄,在獄中自殺而死。
第三章 做事的手段與經驗
俗話說的好:人心深似海,做事靠手段。
@話題一:#經驗交流之良策篇#
//唐時,劉晏負責朝廷在揚州的造船場。本來規定,工人們每造一艘船,可以貼補一千緡錢。有人認為太多,應刪減。劉晏說:“做事要把眼光放遠點。現在造船廠剛開始,就讓工人覺得朝廷吝嗇,那製造出來的船,質量能好嗎?那樣造船廠也不能長久。”後來劉晏離職,官員縮減費用,結果造出的船輕薄易壞,水運大受影響。所以說,做大項目不能摳門,就算錢財浪費一點也不要緊,一摳門,質量就難以保證。
@話題二:#經驗交流之妙計篇#
//美人計無處不在。某次,明太祖得知駙馬歐陽攜四妓飲酒後,非常憤怒,急令官府逮捕。妓怕死,就想毀容以求得自保。一老吏攔住她們,教她們如此這般。太祖審訊時,妓女們只是一味哭泣,當太祖喝令將妓女推下斬首時,妓女解衣寬頻,露出如玉肌膚,陣陣香氣襲人。太祖一時也為之所動。最後,他說:“這些小妮子如此誘人,朕都不免迷惑,何況是那小子!”將妓女釋放。
@話題三:#經驗交流之理政篇#
//宋真宗時,一外戚家族因分家產不均,發生爭執。真宗派大臣張齊賢去處理。張對當事人說:“你們是否都認為自己東西分少了,而對方分得多?”當事人都回答是。張讓他們於供詞上籤字畫押,再派官員監督彼此住進對方的住宅,而且財產器物一律留下,財產文契則相互交換。最後,誰也無話可說。
@話題四:#經驗交流之軍事篇#
//道光年間,林則徐奉命前往廣州禁菸,與英軍發生戰爭。某天,虎門海面濃雲密布,英艦前來偷襲,發現到處漂浮著清軍軍帽。英軍以為是清水軍,用大炮轟擊。可一陣炮火過後,無數隻黃蜂嗡嗡向英艦飛去,蜇的英軍嗷嗷叫,連忙掉頭逃走。原來,林事先讓人在尿壺裡裝滿黃蜂,封住壺口,罩上清軍的軍帽,放置在海面。英軍一開火,尿壺破裂,黃峰紛紛飛了出來。
第四章 跟著古人學說話
怎么把話說好聽?這裡頭學問可大了。
@話題一:#救人性命的勸誡之道#
//民間一老秀才被朱元璋請進宮,教導太子。某次,老秀才責罰太子,被朱元璋關進大牢。但在馬皇后的勸解下,老秀才被釋放。謝恩時,老秀才寫一聯呈上。朱一看:“明王明不明,賢后賢非賢。”朱勃然大怒,要將老秀才拉下去問斬。老秀才立即朗誦道:“明王明不?明!賢后賢非?賢!”朱由怒入喜。
@話題二:#嬉笑怒罵的對答之妙#
//北宋大文豪蘇軾,以前跟章惇是很好的朋友,後來政見不同,兩人反目,章惇做了宰相後,把蘇軾貶到今廣東惠州。幾年後,舊黨得勢,蘇軾被召回京城,官復原職。有人見到蘇軾,問:“傳言說您已經仙逝,怎么至今還在人間?”蘇軾答:“因為去黃泉的路上遇到章惇,就又回來了。”原來,當時章惇被罷相,也貶到廣東去了。
@話題三:#妙趣橫生的文字之樂#
//唐伯虎畫聲名很盛,某天,許多富貴子弟來求畫。期間,他們議論紛紛,使唐很是煩心。於是,唐取過一張白紙,在中間塗了一團墨,讓眾人猜。並說猜中者贈畫兩幅。眾人無人能猜。此時,恰好祝枝山到。祝對眾人說:“一團墨就是一個大黑點,‘大’‘黑’‘點’合起來就是一個‘默’字。唐先生嫌你們太吵了!”眾人只好散去。
第五章 享受生活的藝術
生活是件藝術品,需要精心雕琢。
@話題一:#家和萬事興的齊家術#
//給子孫留金留銀,不如給子孫留下好名聲。唐朝法官徐有功,執法公正,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後來罷官為民,他兒子參加吏部選拔時,吏部官員都說:“這是徐公的兒子,哪能用常規考核來要求呢。”清朝謝振定因為得罪和珅被罷官,人稱“燒車御史”,二十年後,謝的兒子做了縣令,入京述職,嘉慶皇帝召見,問他:“你就是燒車御史的兒子嗎?”便提拔他做了成都知府。
@話題二:#無處不在的生活智慧#
//戰國時,一人為齊王養鬥雞。三十天后,齊王詢問情況。養雞人說:“大王,差不多啦。現在鬥雞驕氣沒了,心神安定了。雖然別的雞一再尋釁滋事,但它一動不動,像只木雞一般。這樣的雞,別的雞一見就會嚇住!”果然,該鬥雞是戰無不勝。雞如此,人也是這樣啊,“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人,最可能出成績。
@話題三:#一本萬利的生財之道#
//以盜墓為致富術,歷史上很早就有。宋金時期,南宋王朝的叛徒、金國人立的傀儡皇帝劉豫,在市場上發現一精巧異常的玉碗,劉豫眼睛尖,知道這是非凡之物,一審,果然是從北宋皇陵中盜來的。此後劉豫就發現了一條生財之路,即挖別人家墳,盜別人家墓。
後 記
作者少年時代僻處鄉下,圖書難得,不知道從哪裡竟得來一部清代袁枚著的《隨園詩話》,不由得視為珍寶,常常捧讀。曬著暖陽,和著春風,躺在石板凳上,讀著書中那些短而有趣的通俗文言,頓覺美味無窮。
長大了才知道,像《隨園詩話》這種文體,可統稱之為筆記。古人寫文著書,常常用這種體裁,不像今人,一篇文章不寫上兩千字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見人。由此可見,古代的寫作者真幸福呀,一首五言詩,二十個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發表、拿稿費、得獎金、出文集;一個小段子,三五十字,就是一篇像模像樣的文章,不會有老師來教訓說這文章沒頭沒尾結構不完整,不會有讀者來抱怨說這文章廢話太少了讀得不過癮。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時尚潮流的轉移,從前流行筆記體,如今又流行段子體了,藉此東風,作者的“微歷史”也可以印刷成書、走向讀者了!
本書所記,都是作者讀古書時的偶有所拾,和一點心得。又細心加以編排,分為“做人”、“為政”、“做事”、“說話”和“生活的藝術”幾個類別,以方便讀者的閱讀。這些內容,薈萃了老祖宗們為人處世的經驗和智慧,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教訓,有顯規則,也有潛規則,但總體而言是以教人向善、遠禍求福為主。書中觀點,皆為作者閱覽古人事跡之時的個人感悟和體驗,乃一家之言,與他人無涉,未必能獲得讀者認同,也不求人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