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廟

老母廟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起於何時,不見記載。傳說自古以來日照民間就有趕廟會的習俗,人們在祭祀神靈的同時,也要進行商貿和民間娛樂活動。因此每年一度農曆六月十九太陽神生日這天,天台山下的老母廟都要舉辦廟會,這是濤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圍幾百里的鄉民都來趕廟會,祭太陽,祀老母,祈求五穀豐登,幸福安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母廟
  • 外文名稱:無
  • 地理位置:在山東省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老母廟
  • 屬於:有道家的,也有佛界的
  • 特點:各種各樣的神靈
  • 位置山東省日照湯谷天台山
簡介,太陽崇拜,老母廟,冉莊老母廟,泰山老母廟,方城歷山,西山老母廟,青島市老母廟,來歷說法,第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第三種說法,相關資料,

簡介

國內的老母廟眾多,有道家的,也有佛界的,供奉的是各種各樣的神靈。

太陽崇拜

在山東省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天台山下,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老母廟——這座老母廟祭祀的是我們的先祖太陽神羲和,當地人稱羲和老母,這在全國眾多的老母廟中尚不多見。
日照地區的太陽崇拜習俗以天台山下太陽節(老母廟廟會)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宏大,影響最為廣泛。
老母廟
對於老母廟的歷史,清朝王隕在《天外來客—隕石收藏錄》中記載:“日照隕:沂州府日照縣南40里石盆山。”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起於何時,不見記載。傳說自古以來日照民間就有趕廟會的習俗,人們在祭祀神靈的同時,也要進行商貿和民間娛樂活動。因此每年一度農曆六月十九太陽神生日這天,天台山下的老母廟都要舉辦廟會,這是濤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圍幾百里的鄉民都來趕廟會,祭太陽,祀老母,祈求五穀豐登,幸福安康。村民們還將生產的鄉土產品拿來展示、交換、同時請來專門的戲班子表演節目。據說場面宏大,熱鬧非凡。 北魏時期,慧深法師在天台山老母廟附近建天台憫寺。由於農曆六月十九日也是觀音菩薩的成道日,佛教文化很自然地融入了當地的太陽節習俗。因此農曆六月十九太陽節這天,人們不但祭太陽,祀老母,還要拜菩薩。值得注意的是,石鳯寺的建築本身也反映了原始太陽崇拜與佛教文化的結合。據說寺廟雕樑畫棟,大殿里供奉的是佛像,壁畫則是羲和浴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傳統的神話傳說。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大型節慶活動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後來廟會上發生了一件離奇的“木刀殺人”的事故,廟會活動才中斷。當時戲班子上演的是三國演義中關公計斬蔡陽的情節,據說演關公的演員手持木刀,手起刀落,居然真的把演蔡陽的演員的人頭砍了下來,從此廟會終止了,但是民間的祭祀活動一直沒有停止。六十年代文革開始,紅衛兵到這裡破四舊,將老母像合佛像砸毀。到七十年代人們在這裡採石,老母廟和石鳯寺被徹底破壞了。但是在民間,人們在太陽節這一天仍然保留吃麵餅的習俗。

老母廟

冉莊老母廟

老家有廟名為“老母廟”!那裡面敬奉的是當地廣大婦女信奉的無生老母!她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慈悲為懷,護佑當地百姓兒女!每當每年廟會時,四里八鄉的信眾紛紛而至,焚香禱告,虔誠祈求!有求財,有求福,有求升官的,還有求子的···總之所有的願望,這位慈祥的老母奶奶都能辦到,就看你是否有一顆虔誠之心了!之所以這位神仙為什麼受當地百姓的尊敬,可能是因為她身上“母性”的號召和吸引,她集中了中國婦女所有的優秀品質,或為人母,或為人妻,或為人女的行為修養和品行。人們賦予她無窮的神力,更多的是在她身上尋找到一份母性的心靈慰藉!
老母廟

泰山老母廟

泰山老母廟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歷經戰亂動盪,風雨滄桑,廟宇廢圮嚴重。清朝乾隆五年,對泰山老母廟又重新修復。現有泰山老母殿,送子奶奶殿,古碑一座,百餘年古樹一棵。泰山老母殿內供奉的碧霞元君是中國北方最著名的女神。碧霞元君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稱“泰山老母”,民間則親切地稱之為“泰山老奶奶”。老奶奶的起源很早了,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話。《太平御覽》引《黃帝玄女戰法》:黃帝與蚩尤九戰不勝,黃帝歸於泰山,三日三夜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遂得戰法焉。這位人首鳥形的女神雖然名稱不斷變換,但始終就沒有離開過泰山,宋代以後,碧霞元君的稱謂才逐漸固定了下來。
老母廟
老母廟

方城歷山

八百里伏牛山自西而東,由川陝入豫,蜿蜒起伏,雄偉峻奇,一路走來一路歌,留下了無數動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在南陽方城縣西北伏牛山脈,有歷山主峰,就在峰頂有座千年古觀歷山老母廟,廟下有老母洞,主祀舜帝之母.久敬舜帝之德威,偶聞方城便有舜母廟(當地稱老母廟),並傳有舜帝的故事,心中很是興奮,對這位先祖思慕敬仰之情頓生拜謁之心.適逢國慶長假,即理容整冠,攜意氣相投之友北往方城而去。
老母廟

西山老母廟

立石台有個西山老母廟。是一個道教場所。
據後漢書記載,王莽趕劉秀,易縣北山老奶奶噴飯變蛆救劉秀的故事流傳至今。
相傳,女神后土皇帝之凡體系河北真定(今正定)行唐縣上方村人氏。姓張名生香,是一個貌美的年輕女子,父母早雙亡,家中只剩兄妹四人,吃人的舊社會,使三位兄長看破紅塵,都出家修道去了,且都已修成正果,被封為玉皇大帝等,家中剩下生香一人,好不淒涼,她暗想,我在家苦熬歲月,倒不如跳出苦海,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修行成仙,以救世濟生。生香女下定決心,虔心拜佛,封門上鎖,辭別鄉鄰,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一直北行,一天被一片大海攔住去路,正愁無法過海時,突然,從水面射出一道紅光,直衝上界南天門,這紅光正是在巡海的千里眼。千里眼回到天宮忙向玉皇大帝稟報,下界有一女子出家修行被大海攔住去路,玉皇大帝便派太白金星到南天門察看,太白金星來到南天門拔開雲霧一看,此人正是玉皇大帝的御妹。於是急回向玉皇大帝稟報,玉皇大帝對太金星說:你把御妹用船渡過海去,送至保定范陽洪崖山的丹霞洞修行去吧!太白金星領旨下界,化為漁翁架一葉小舟向生香劃來,將生香渡過彼岸,從此生香丹霞洞苦苦修練,同時修煉的還有其他八位師妹,她們打座參禪、煉丹修真,餓了吃松柏籽,喝山泉水,幾個姐妹相依為命。我們這座“老母廟”之神是北山奶奶的大師姐,名叫宋素芳,尊稱宋大姐,幾個姐妹經常受土地爺保護,虎豹豺狼不得近其身,經過四十年修煉,都先後修煉成仙,往來於天界人間,下界來與眾仙神撫佐明君,替天行道,普度眾生。
西漢末期王莽篡位,漢室後裔劉秀決心推翻王莽光復漢業。時當劉秀來河北安撫各郡縣,廢王莽苟政,王莽狗急跳牆到處追趕劉秀,劉秀節節敗退到洪崖山腳下,王莽仍窮追不捨,劉秀見大山攔路,急得跺足長嘆:“莫非,王莽該興,漢室該亡?!”嘆罷,忽見一農夫正在耕地,劉秀趕忙說明真情,請求搭救,農夫便急忙將劉秀遮掩在耕過的鬆土中。劉秀憑藉著螻蛄鑽過的空隙呼吸,莽軍追至此,四處不見劉秀,又看高山阻擋,於是便暫時退去。過後劉秀從土裡鑽出,並囑咐螻咕去草地吧,螻咕聽錯了,去了好地,至今好地里螻蛄之多。謝過農夫,即逃上了洪崖山。莽軍忽見劉秀上了洪崖山,便拔馬捲土重來,劉秀被追趕到崖邊,大兵壓境,劉秀不禁仰天哀嘆:“是必死矣!”
據說生香早已奉天旨下界來了,她點化耕地農夫搭救劉秀後,就到丹霞洞旁澆花整樹去了,忽聽巡香童子稟報,劉秀又遇大難了。便差看山虎前去接應,猛虎即去,當窮兵追到崖上,劉秀寧死不屈,閉眼跳下懸崖,恰巧正落在猛虎的背上,老虎便負之遠去,從北山越過東山,翻山越嶺,向色樹村立石台奔來,路經長安莊、大全莊(後改名為“虎過莊”)。這便是虎過莊的得名由來。遠離追兵遇一棵古樹,虎借樹身將劉秀蹭下,劉秀如同做南柯一夢,醒後這正是色樹村地界,宋素芳正在巡山遠望,見一美貌男子疲憊不堪,待問明情況後,見他不凡,便讓劉秀隱居修養幾日。據民間傳說所述,在此休養期間,宋大姐用野菜“千菜古”(又名人情菜)做成餅子給劉秀充飢,劉秀稱其救命草,所以至今每年生長出“千菜古”世人且都喜歡食用。一天,劉秀慢步東水峪村北溝群山之中,天突降爆雨,山洪暴發,劉秀險些喪了性命。可劉秀命大齊天,用手一指,把北溝的水全封閉住了,所以至今北溝群山中無一處清泉,而西溝清泉遍地,布滿山頂峽谷。至今如此只一山之隔,難免不讓人深思,不解其奧密,劉調養幾日,身體漸壯,便告別宋大姐,向西安莊方向走去。路經長安莊山腰處,飢餓難忍,正愁時,忽見石洞中有幾個燒餅,隨即充飢。留一古典傳說。有後人到此就能聞到燒餅香味,故名“燒餅食堂”,現有實景。後路經一道山溝,酸棗樹橫生,勾針刺破劉秀衣服,劉秀當即除去勾刺,至今這個溝內的酸棗樹不長勾刺,稱為千古奇談;現有實物可查。而後劉秀又逃回易縣北山,王莽得知訊息,又返回追殺劉秀,引出一段“民婦噴飯變蛆救劉秀”的故事(就不多敘了)。又一典故說,劉秀在被追殺途中,路過長安莊時,老虎用一棵大樹蹭下,醒來時飢餓難熬,見一桑樹掛滿桑果,一嘗,甜而好吃,一氣吃飽肚子,心想我得天下後,一定封此樹為樹王,東漢二十五年立都洛陽。登基光武帝,錯把椿樹封為樹王,這便是民間稱椿樹王的由來,柏樹不服,我四季長青倒不如椿樹,引出了“一氣跳上懸崖處,竟把桑樹氣破肚。楊樹拍手哈哈笑。流於民間傳奇古”。
後來劉秀重整旗鼓,收集殘部,聯合各種力量,又經過長期戰鬥,終於推翻了王莽的統治,於公元二十五年,重新建起了漢政權,建都洛陽。帝位(光武帝)後立即派大臣劉志國來洪崖山找救命的乾媽,劉在山上找了好久,不見那老婦人,正在焦急時,忽見深山峽谷中有一採藥老人,劉急忙前去詢問,這採藥老人正是千釜山廟中道士劉若夷,說明張生香已脫凡體成神了,劉志國回朝稟告光武帝。劉秀才明白自己救命恩人就是神女乾媽,立即赦封洪崖山為鳳凰山,此神為“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後來收養自己的宋大姐就是乾媽的大師姐。立即郝赦封宋素芳為“風神老母”,建廟宇“立石台”這塊風水寶地,掌管四海龍王,人間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安居樂業,並立即派大臣劉志國將玉皇大帝的九個師妹逐一建廟(俗稱九尊老母)。各有歷史,名垂千古。這便是流傳至今的真正的“立石台西山老母宋素芳大師姐之廟”。歷史上香火幾度旺盛,由於戰亂等歷史原因香火一度中斷,後民間錯把西山老母廟當做易縣“北山后土皇帝廟”故名思議。易縣是北山,根本沒有西山字樣之說,此廟才是真正的“西山老母廟”,遠道而來的善男信女就一直嚮往易縣進香,這是歷史誤解。
真乃:
歷史滄滄數千年,
錯把后土誤西山,
花開兩朵相併蒂,
立石台前簽證言。

青島市老母廟

青島市老母廟:位於青島市黃島區轄區辛安村北青龍山南坡,始建於1924年。1922年西於家河村民於志金在青龍山採石頭,石窩裡出現很多蛇,用筐抬也抬不盡,回家後即得病臥床,直到許願修廟始得病癒。所以在此山修了一座小廟,廟房共1間,連院牆在內占地約1分。廟內供觀音老母,無住廟僧道,也無香菸。解放前每年古歷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為老母廟會,附近村莊的善男信女多來這裡燒香許願,還有來求神水治病的。解放後,廟宇被拆除。

來歷說法

第一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清人王隕的文章:《淮南子·覽冥篇》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山巔尚有馬蹄形隕石坑依稀可辯,隕石散落於其間,山下有隕石立於濤雒南門外。土人傳曰:盤古開天闢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四海一統,其樂融融。不意太陽爆,隕石降,竟至石破天驚,“四極廢,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幸得女媧補天於高山之巔,羲和浴日於東海之濱,救得萬眾生靈。乃建老母廟于山下以祀女媧羲和,堆隕石於高台以祭太陽神靈。其廟已毀,其碑尚存;其台已去,隕石可見。

第二種說法

第二種說法——見於附近村民(現旅居澳大利亞)秦鴻才的文章:我還記得山下有一個老母廟和木刀殺人的故事。說的是老母廟年年都有廟會,但有一年廟會上一個戲子用木刀將另一人殺死了,從此老母廟就敗落了。但我爺爺說,他的爺爺告訴他實際上老母廟的前身是一老母洞。老母洞坐西朝東,洞口狹窄但洞內深邃高大,裡面供奉的是老母娘娘。我爺爺的爺爺曾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每當春分秋分時節,太陽就能照到老母娘娘的石像上,豈不是神跡?我知道西方好像也有這樣的現象。老母娘娘有求必應,甚是靈驗,因而歷朝歷代香火不斷。晚清年間老母洞不知因何故塌陷,石祖像丟失。後來人們在老母洞附近建了老母廟,仍然是有求必應,香火不斷,直到木刀殺人的故事發生才衰敗下來。

第三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在雲陽河拐彎處的河道里,當地人們叫它“合婚石”。本是一塊看似平淡無奇的石頭,卻有一段離奇的傳說故事。相傳在上古時期,世間洪荒遍野,萬戶滅絕,天地之間只剩下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後代,締造人類,伏羲提出要和女媧成親,女媧說什麼也不同意:“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但仔細想想,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說道:“只要上合天意,下順地理,咱們就結婚。”可怎樣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媧提出在東西山頭上各點然兩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煙能結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於是,伏羲上了西山頂,女媧上了東山頂,各自撿了一堆山柴點了起來,只見兩股青煙,裊裊升起,突然刮來一股旋風把兩股煙攪到了一起,在雲陽河谷上方互相纏繞,直衝雲霄。天意已明,該輪到下順地理了。女媧又提出了從山頂往山下滾石頭,若滾下的石頭能結合在一起,就算下順地理。兩人又登上山頂,同時將兩塊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飛岩,在河底相撞,發現轟隆巨響,牢牢地合在一起,於是,伏羲對女媧說:“這次順了天理,咱們該結合了吧?”伏羲、女媧便就此結合,拜為夫妻。據當地老人講,末婚的男女只要手拉手,肩並肩地登上那塊石頭,並從上面走過,那么將來倆人一定會婚姻美滿,白頭到老。這塊石頭至今仍保存在雲陽河谷底,中間有一道青紋,一邊是龍紋,一邊是蛇紋,分別代表伏羲和女媧。  為了紀念這件事,當地人就把伏羲,女媧滾到一起的那塊石頭叫合婚石。還在合婚石兩邊的斗山腰各修了一座廟宇,西邊的叫伏羲殿,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氏;東邊的叫老母廟,殿里供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氏。

相關資料

《天外來客---隕石收藏錄》
清 琅琊 王隕
《山海經》曰:“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天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然吾觀古往今來,能通其道之聖人者可謂廖矣。蓋天路漫漫,星月渺渺,凡人不可通也。
《左氏傳》云:“隕石,星也”。隕石之與世上芸芸眾生,無異於中原黃土之賤也。然其之與聖人,乃天外之來客,通天界之橋樑,達上帝之使者也。余傾畢生之財力物力,餐風露宿,跋山涉水,欲收集天下隕石於一屋。然世界之大,宇宙之廣,歲月之無窮,天下隕石非人力所能窮也。收藏雖少,卻每每把玩,如獲至寶,如數家珍。嗚呼!快哉,樂哉!
廉頗 隕石記
歲月無情,畢竟老矣。乃將畢生之所聞、所見、所集記於此,以傳後人:
日照:沂州府日照縣南40里石盆山。
伊洛隕:伊河洛河之間,隕石無蹤,其地無考。《竹書紀年》曰:“帝禹後氏八年雨金於夏邑”。《竹書紀年》又云:“夏桀”十年,……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蘭山隕:沂州府蘭山縣西40里。尚有遺石,狀如鐵牛,土人奉為神靈,立廟而頂禮膜拜之。廟已殘破,廟碑尚存,曰隕石降於唐,因神牛而為廟。
壽光隕:青州府壽光縣西50里。《二十四史-宋書》云:“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乙亥,隕石於壽光”。乃地有落星村,村邊有隕石狀如石臼,又名星落石臼,為壽光八景之一。李振栝詩云:“海宇村名系落星,幽人選勝此留停。誰操玉杵回天象,似借高舂揭地靈。”
歸德隕:歸德府北50里。《春秋》云:“魯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元和郡縣圖志卷七》載:"隕石水源出縣(宋城縣)北40里春秋時隕石於宋,其處為潭"。
溫縣隕:懷慶府溫縣西80里。《二十四史-宋書》載:“晉武帝太康五年五月丁巳,隕石於溫及河陽各二。太康六年正月,隕石於溫三”。溫縣西孟縣有韓愈墓,墓旁有巨型隕石一,當為溫縣隕無疑。
肥鄉隕:廣平府肥鄉縣東30里。《二十四史-宋書》云:“晉成帝鹹和八年五月,星隕於肥鄉一”。
武威隕:涼州府武威縣。《二十四史-宋書》云:“晉成帝鹹和八年五月,星隕於肥鄉一。鹹和九年正月,隕石於涼州”。
家鄉那棵古老的銀杏樹
作者 :秦鴻才,原老母廟附近居民,現旅居澳大利亞
我的老家就在日照市濤雒鎮的鳳凰山下。小時候經常跟爺爺到鳳凰山上去玩,那棵狀如華蓋的古老的又高又大的銀杏樹是我的最愛。在那棵樹下,有我童年時和小夥伴捉迷藏時留下的一串串腳印,也有我少年時代獨自徘徊樹下時留下的對未來的憧憬和粉色的夢想。那時一直想知道那么古老的一棵樹到底是誰種下的,但村里沒有幾個人能說得上來。我爺爺說那是姜太公到東海之濱來避紂時種下的,算起它的年齡,比莒縣浮來山的銀杏樹還要古老呢。我當時對姜太公,對“避紂”一無所知,但爺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說的話我全信。後來聽朋友說銀杏樹在文革中被砍伐掉了,我就像失去了爺爺一樣難過。我那金色的童年再也難以找回了,嗚呼哀哉!我那如爺爺般古老的銀杏樹呀,魂兮歸來!
記得鳳凰山之西側的山叫財山,我的名字鴻才就是因財山而取。我爺爺是風水先生,說財山風水極好,東向大海,背靠磴山,山上有老祖和太陽石,左有太陽神陵,右有雞呴呴嘍山,紫氣東來,山清水秀,是他在日照一帶能看到的最好的風水寶地,將來必定有大貴人出現。再說,山中的望仙澗還是先祖秦始皇所賜呢。爺爺說,財字太土,就叫鴻才吧。我覺得在自己身上倒沒啥靈驗,不過山下濤雒鎮歷來為繁華商埠及鎮上出了個世界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倒是事實。
爺爺說的所謂老祖是財山西南面山谷中的一個石人頭像,又高又大,我小時經常爬到石像的頭上看風景,有時還學著孫悟空在上面撒尿,海風吹來,十分愜意。最初我不知是石人像,只覺得是一塊又高又大的石頭,很好玩。但我爺爺說那是石祖像,是比秦始皇還要早的遠古老祖宗留下的,因為石像下面畫著一個圓形太陽,一定是太陽神或者是太陽女神的男人了。可能是年代久遠風雨侵蝕的緣故吧,石像的面部有大部分地方已經脫落,只有仔細觀察並加一點想像才能看得出來是個人的頭像,因此爺爺的這一說法村里沒有幾個人信,但是我信。後來再也不敢到石祖像頭上去玩了。
太陽神陵是啥樣沒印象,我爺爺說太陽神陵實際上是一堆亂石,但因其周邊有岩石形成環狀和放射狀的光芒,所以他將其稱為太陽神陵。這是我爺爺的發明,村里人將其叫做亂石崗。現在我才知道古人最初的墳墓就是在死者身上堆放石塊,以防野獸,這大概就是墓葬的前身吧。
儘管多年沒回家鄉了,那太陽石和雞呴呴嘍山倒是經常出現在腦海里,睡夢中。太陽石實際上就是一塊圓形巨石,孤零零地立在山頂上,對少年時的我的確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正不知誰有那么大的力氣將它搬到山頂呢。當時我覺得那一定是神仙所為了,因此經常到太陽石下假裝睡覺,以求夢中能遇到神仙,傳授我一兩件寶貝或法術。後來屢試不靈,非常喪氣,自覺一定是不為神仙所看中,後來也就失去了信心。我問爺爺太陽石是哪位神仙創造的,爺爺說可能是盤古開天闢地時所造,可能是女媧補天石時剩下的巨石,也可能是大羿從天上射下來的一個太陽變成的,不見太陽石上還有箭痕?
站在財山頂上向北望去,雞呴呴嘍山活像一隻引頸長啼的雄雞,威武雄壯,難怪人們將它叫做雞呴呴嘍山呢。爺爺說,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將大地曬得都乾裂了,寸草不長,顆粒無收。人們便在山頂祈求天神。天神派他的兒子,一個善用弓箭的勇士叫大羿,到下界來射掉了九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嚇的躲在東海海底再也不敢出來。人們沒有了光明和溫暖,也無法生活,便再來求天神。這次天神派的是一隻能通太陽語的玉雞。玉雞告訴太陽,天神已赦免它的一切過錯,讓它出來為人類服務。但太陽害怕大羿的神箭,說只有玉雞給它作保,它才敢出來。這樣,玉雞就在雞呴呴嘍山頂安家,每天早上都將太陽從東海中喚出來。這個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極為震撼的印象,以後我經常纏著爺爺重複這一美麗的故事。
太陽石之南,老祖像之東有一高峰,山名已記不清了。只記得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東邊的大海、鳳凰山上的銀杏樹以及四周的景色。我最喜歡看的是太陽從東海中露出臉面,霞光爬上銀杏枝頭的時候,那種碧波萬里,霞光千條,蔚為壯觀的景色。陰雨天氣時,海上來的水汽在山間繚繞,風起雲湧,亂雲飛渡,松濤陣陣,細雨靡靡,好一幅仙山瓊閣。當時我認為這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仙境了。秦始皇稱這裡為望仙澗,神仙不在這裡,又能在哪裡呢?
記憶的長河打開就難以收住。我經常懷念我的爺爺,他是個落魄的不得志的秀才,但在村里威望很高,看風水很有名氣,也很有學問,村里人遇到什麼難處總是喜歡找他求教。爺爺經常說他要寫一本關於財山的故事書,但歷經戰亂,流離失所,最終沒有寫成。如今我也到了爺爺的年齡,很想回老家看看,去看看那生我養我的多少年來魂牽夢繞的故鄉。銀杏樹已亡,太陽石、雞呴呴嘍山、石祖像應該還建在吧。老母廟已去,廟址應存吧。今天是爺爺去世60周年,聊寫幾行,也算是對爺爺,對家鄉那棵古老銀杏樹的紀念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