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依戀是指老年人與主要依戀對象之間的情感連線。但是老年人與其他年齡階段的人在依戀的對象及其分布等因素上存在一些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年期依戀
- 外文名:Senile attachment
- 別名:老年依戀
依戀,一 、老年人的依戀對象,二、老年依戀特點,第一,依戀對象多元化,第二,依戀分布特異性,三、老年依戀的作用,四、老年人的依戀類型及其分布,
依戀
依戀的研究最初是針對嬰幼兒與其母親的關係進行的,但是,從依戀理論上講,Bowlby並沒有把依戀局限於個體一生中的任何一個階段。以尋求安全感為目的的這一行為系統,在個體的一生中是持續發展的,Bowbly稱之為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發展過程。隨著畢生發展心理學的出現與發展,以及有關內部工作模型的認知模式穩定性研究的深入,依戀的研究對象已經從嬰幼兒延伸到成人,而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和隨之而來的成功老齡化呼聲的高漲,上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者逐漸開始關注依戀現象在面臨或者經歷著分離、喪失體驗(喪親、退休、健康狀況的下降等)的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將從老年人的依戀對象、依戀模式的分布、依戀的心理功能三個方面回顧目前老年依戀的特點。
一 、老年人的依戀對象
依戀現象源於生命早期,最早表現為嬰幼兒與主要照料者的情感聯結,主要照料者就是嬰幼兒的主要依戀對象。隨著個體成長,個體會形成不同的依戀關係,其內在依戀模式越來越複雜,依戀對象的類型也由單一變得多樣。Collins和Read認為成人的內在工作模式是一種層級性的結構[2],如圖,在最上層的是較為普遍的模式,其形成來自於父母和主要照顧者,以及同伴間的互動經驗,因此適用於廣泛的人際關係與情景;此層級之下則是較為明確的、特殊的人際關係,例如與父母、朋友、兄弟姐妹和配偶等的關係。這裡,父母、朋友、兄弟姐妹和配偶等就是成年人的依戀對象。老年人的同伴關係模式像年輕成人一樣,包括了與配偶、兄弟姐妹、朋友等的依戀關係模式,而在親子關係模式中,則在與父親、母親的依戀關係模式之外,增加了與成年子女的依戀關係模式。也就是說,老年人的依戀對象在年輕成人的基礎上,增加了成年子女這一類型。這是因為,對於老年人來講,雖然和年輕人相比,對依戀對象的要求——把依戀對象作為尋求和保持親近的目標;在壓力情境下把依戀對象作為尋求保護和支持的對象;在探索外部世界時,將依戀對象作為安全基地——沒有改變,但是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社會身份的減少以及可能出現的認知功能的衰退,會讓他們的身份從對子女保護和支持的提供者轉化為子女保護和支持的接受者。
在生命晚期,老人可用於處理喪失的資源變少了,這時候,重要的依戀關係必須再度發揮安全堡壘的功能,為老人提供必要的協助與保護。一系列研究考查了老年生活中不同的依戀對象對其晚年生活的影響,包括以兄弟姐妹作為依戀對象的研究、以成年子女作為依戀對象的研究、以父母作為依戀對象的研究(具體研究及結論請參考“老年依戀的心理功能”一節),Cicirelli還考察了老年人生活中一種符號化依戀,即對上帝的依戀。Cicirelli通過面對面的訪談,開發了一個量表,他稱其可以反映個體“對上帝的依戀程度”。他發現女性、非裔美國人、正統派基督教徒、對死亡懷著強烈恐懼的老年人、喪失了重要依戀對象的人和70到100歲之間靠近年輕一端的人,在量表上的得分較高。原有依戀對象的離世、與死亡的日益接近以及隨著年齡增大出現的皈依宗教人數的增加是老年人把上帝作為重要依戀對象的重要原因。符號化依戀不是老年人獨有的現象,但是研究者猜測這對老年人來說意義尤其重大,或許老年人符號化依戀的比例遠大於真實生活中的依戀,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支持。
老年生活中還有一種重要的依戀對象,那就是對配偶的依戀。Antonucci指出,在老年人依戀對象分層中,對配偶的依戀是占據重要地位的。長久的夫妻關係提供給老年人較高的安全感。對配偶的依戀是老年人依戀研究中比較容易被忽視的。
二、老年依戀特點
第一,依戀對象多元化
Antonucci提出的護航模型將依戀對象按照三個水平進行劃分,結果發現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依戀對象及其重要性都發生著變化。根據社會情緒選擇理論,老年人會更願意和相對而言已經很熟悉的人接觸。他們會更加精細選擇自己的依戀關係,甚至會縮小親密關係的人數。因此,老年人可能更願意和護航模型展示的最內層即已經很熟悉的人聯繫。可即便如此,老年人依戀對象卻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除了和其他年齡段的人共同擁有的依戀對象以外,研究發現老年人還擁有符號依戀,寵物依戀,祖孫依戀等不同的依戀對象。
第二,依戀分布特異性
無論是通過自我報告還是基於訪談的研究,研究表明,年輕人當中安全依戀的占比都是最多的,其次是拒絕型依戀,矛盾型依戀的占比是最少的。而對老年人的研究當中,有的研究認為老年人當中冷漠型依戀占主體,有的研究卻認為是恐懼型依戀占主體。李春花等人認為,測量工具、樣本容量、文化背景以及經濟地位的差異都可能對結果產生影響。
三、老年依戀的作用
安全的依戀關係不僅對健康老年人的生活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和空巢要老人同樣很重要。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老年人的研究發現,他們的行為都會表現出一種父母定位(parent fixation) 現象,好像他們早已去世的父母仍然活著一樣。從依戀理論的角度來看,這種現象就是他們需要依靠某個人使自己感覺到安全的需求的一種表達,隨著阿爾茨海默症症狀的加深,這種現象變得越來越明顯。而在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他周圍的依戀對象是可以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此時,不同的依戀對象在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年人的生活當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那些屬於焦慮型依戀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當照料他們的配偶屬於高的焦慮型依戀時,會報告出更多焦慮的身體或心理症狀。朋友在阿爾茨海默症老人的生活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友誼不僅對人的生存和認知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還會降低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生幾率。雖然沒有研究表明符號依戀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老人的影響,但是卻有研究發現宗教傳統中精細的儀式以及情感上顯著的行為可以被運用到這種病症的後期,並且這種方法對患者和照料者同樣有益。關於空巢老人的調查發現,與一般老年人一樣,夫妻依戀和子女依戀在其生活中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很特別的一點是,很多研究者發現寵物依戀對空 巢老人的 身心健康也 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老年人的依戀類型及其分布
艾斯沃斯(Anisworth) 通過陌生情境法將嬰兒的依戀類型分為三類: 安全型,迴避型和反抗型。Bartholomew和Horowitz將依戀類型按照評價對象和評價態度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分為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對自己的消極評價,對別人的積極評價,對別人的消極評價四個部分。根據一個人對自己和對他人評價的態度,將成人依戀分成四個維度: 安全型,專注型,恐懼型和冷漠型。
安全型的人認為別人一般都會接受他們或者會對他們提出的要求給予回應,自己不僅十分樂意與人親近,而且也具有很強的獨立性。
專注型的人對自己持負面評價但是卻對他人是否可信給予正面評價。這種人會過於專注於維持與他人的關係,通過獲得有價值他人的接受來接受自己。
恐懼型依戀的人不僅對自己持消極態度而且會認為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拒絕與他人的親密聯繫。這種風格使得人們保護自己以免受他人的拒絕。
第四種是冷漠型依戀,他們對自己持積極態度,但是對他人卻持消極態度。這種人為了使自己免遭受沮喪的情緒而拒絕親密的關係,保持自己獨立意識。
國外有研究者運用RSQ(Relationship ScalesQuestionnaire) 對老年人四種依戀類型的分布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老年人中漠型依戀所占比例為78%,安全型依戀占比為22%,這與Scharfe和Bartholomew以年輕人 ( 其中安全型依戀占55%,冷漠型依戀占13%) 為被試所測量的結果截然不同。
國內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中國台灣的劉敏珍的研究發現: 老年依戀中安全依戀占69. 6%,恐懼型占12. 5%,冷漠型占12.1%,占有型占5. 9%。同樣以台灣同胞為被試,吳文嘉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他認為,矛盾型依戀的最多占44%,安全型占39%,拒絕型占17%。而國內學者陳紆等人以江蘇地區老年人為被試,結果發現恐懼型依戀最多,其次是冷漠型,專注型,安全型依戀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