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護理,當代醫學模式是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改變,護理工作也由“以疾病護理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隨著我國人口逐漸的老齡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和情緒的變化,採取最佳的心理護理措施、調節他們的心理活動,才能更有效地促進老年患者早日康復。當人步入老年後,社會角色發生重要改變,退休後的失落、與子女的代溝、與社會的脫節等漸被忽視的地位、凸顯了他們的矛盾心理。在機體機能方面衰退的情況下,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會發生明顯變化。會出現強烈的失落感和無力感,也會相應引發一系列特徵出現:自尊、固執、孤獨、自卑、落寞、返童、懷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年人心理護理
- 對象:老人
- 內容:心理護理
- 成因:人口逐漸老齡化
類型
1 虛弱抑鬱類型的病人最大的特點是時刻想著自己是病人,情緒低落、愁眉不展,看到健康人之間談笑和生活上互相關心時他們會生氣。這類病人總是述說身體不適,千方百計以此引起周圍人們對自己的關注。
2 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對疾病充滿不安和恐懼,堅信自己的處境極壞並等待一切嚴重的後果。他們到處打聽,找一個醫生又一個醫生,不管別人怎樣勸解,經常會對照自己親人或熟人曾有的症狀,以為自己也害了類似的病。
3 疑病型的病人對於疾病的不安和懷疑情緒極少,他們更多的是堅信自己有病,這類病人的主訴有時十分逼真,把從健康雜誌或書報上看到的症狀想像成自己的症狀對號入座。
4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最大的特點是極力誇大自己的病情。這類病人要求他人對自己要百般照顧,他們總是埋怨周圍人對自己關心照顧不周,對自己的病痛同情不夠。在醫院裡,他們總要指責醫護人員冷漠。當醫護人員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之後,又往往造成他們對某個醫護人員的依賴和盲目崇拜。
5 漠不關心型的病人對自己的健康毫不關心,否認自己有病,拒絕對自己體檢和實施醫療措施。
心理護理
1 一個人病前的個性結構可以影響到病後的行為和反應,一個人對疾病的態度和反應也往往表現出這個人的個性特徵的最真實的側面。理智慧型力差的人會“一頭栽在疾病之中”而老年人患病還會想到死亡的來臨。對待虛弱抑鬱型的患者應在輕鬆的環境中,使他們把心裡話說出來。即不盲目樂觀也不懼怕疾病,放鬆自己、愉悅自己、從疾病的陰霾里走出來。
2 對待精神衰弱型的病人應是心平氣和的。有目的的講解與之疾病相關的情況,但必須詳細具體的了解這類患者的病因,通過一些必要的檢查手段確定診斷後給予相應的治療和護理。
3 對疑病型的病人從心理學角度上看要對病人耐心細緻,這種耐心的表現不單是診查方面認真負責,而且在診治過程的開始到結束都嚴格按照科學規律辦事。消除他們的疑慮,使他們對醫護人員充滿信服。
4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如果安慰他們時說:“你的病不重,不要過分擔心”等,不但不會使他們安靜,反而會加重他們的歇斯底里的反應。為了適應每個患者的個性對於疾病的反應,在與病人交談中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要把各種心理的病態當做病人的痛苦一樣去給以理解和幫助,讓他們正視現實,按實際情況制定生活計畫。不能牽就和毫無根據的鼓勵,幫助他們戰勝疾病。
5 有些病人否認自己有病,其原因大部分是患者不能忍受現實狀況和不可能認識自己已患了嚴重和危險的疾病。對待這類患者應該極端體貼,要從病人的興趣出發有策略地進行治療和護理,通過復檢等手段用事實讓患者及家屬相信科學、摒除雜念、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6 滿足患者對自身疾病及相關知識的需求,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的轉歸及注意事項。在遵守保護性醫療原則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解釋說明,消除思想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7態度決定一切,把熱情對老年人多傾注一些,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多說幾句話多幾個攙扶的動作,都會使他們感到溫暖。
8 護士必須注重護理效果,才能真正體現護理價值。要不斷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改進和完善護理工作。這需要我們日常細心的觀察、不斷地分析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