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樹蛙

老山樹蛙

老山樹蛙,無尾目樹蛙科動物,體形小,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眼間距大於上眼瞼寬和鼻間距,兩眼間有一褐色橫紋,前臂和跗蹠外緣具齒狀膚突,眼部上方有三角形小膚褶,指間約具蹼跡。老山樹蛙常見於海拔1390m左右的次生闊葉樹和竹類混生的林區內,地面灌叢和雜草茂密,分布於我國廣西田林岑王老山。老山樹蛙通常抱對繁殖,繁殖時間為5月下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老山樹蛙
  • 拉丁學名:Rhacophorus laoshan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兩棲綱 Amphibia
  • :無尾目 Anura
  •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 :樹蛙屬 Rhacophorus
  • :老山樹蛙
  • 分布區域:廣西田林岑王老山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時間,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33~37mm,體形小,頭長小於頭寬,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吻棱明顯,鼻孔卵圓形近吻端,頰面略向外側傾斜,有一淺凹陷,眼間距大於上眼瞼寬和鼻間距,瞳孔橫橢圓形,強光時可縮成窄縫狀。鼓膜圓形,約為眼徑之半,鼓膜至眼的距離,約為鼓膜直徑的1/2,顳褶明顯。舌呈梨形,後端缺刻深,犁骨齒兩短行,靠近內鼻孔內緣略斜向中線與體軸成45°角,左右不相遇,有咽下內聲囊,前臂及手長近於體長之半,前臂短於手長,掌部有成行的小。關節下瘤發達,指基下瘤明顯,內掌突橢圓形,扁平,無外掌突,雄蛙第一指基部有婚墊,無雄性線。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中部,左右跟部重疊多,脛長略超過體長之半,長於股部長,足比脛部短,指端均有吸盤和邊緣溝,第一指吸盤小於其它指吸盤,吸盤背面可見“Y”形骨跡;趾吸盤略小於指吸盤,均具邊緣溝,吸盤背面可見“Y”形骨跡。指側具緣膜,第五趾有緣膜,指式,3>4>2>1,第五趾略長於第三趾或等長,分別達第四趾遠端關節下瘤的前方或後方,第三、第四指間具蹼跡;趾間約具半蹼,外側蹠間具蹼,關節下瘤明顯,蹠部有縱行小疣,內蹠突卵圓形,無外蹠突。體背麵皮膚較光滑,頭體側面和四肢背面有小疣;前臂和跗跖外側有鋸齒狀膚棱;跟部有三角形小膚褶;肛門上方有疣粒組成的橫膚褶。胸、腹部及股部腹面滿布扁平圓疣,咽喉部疣粒小而稀疏,較為平滑。背面顏色和斑紋變異較大,多為朱古力色、灰棕色或棕黃色,兩眼間常有一條褐色橫紋,肩部和背中部有一粗大的“X”形褐色斑或不明顯,有的個體吻部有黃綠色斑塊或在體背後部有大的褐色斑,四肢背面有褐色寬橫紋,咽胸部、前肢和足部腹面均為淺紫褐色,腹部及四肢腹面為肉色,後肢摺疊部位橘黃色。

生活習性

老山樹蛙生活于海拔1390m左右的山區,常棲息於次生闊葉樹和竹類混生的林區內,地面灌叢和雜草茂密。該蛙多活動在樹林內。雄蛙在1~3m高的灌叢枝葉上鳴叫,常常幾隻蛙的鳴叫聲此起彼伏,遙相呼應。

分布範圍

老山樹蛙分布於我國廣西田林岑王老山。

繁殖時間

老山樹蛙通常抱對繁殖,繁殖時間為5月下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