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道”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由老子首先提出的。可以說,“道”之一字是老子及其著作的思想核心與靈魂。古往今來,人們對老子之“道”的解釋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玄之又玄,讓人摸不到邊際。
因為摸不到邊際,所以人們只能在“道”的名相上做文章,而無法真正觸及作為宇宙本源的“道”。今天。現在。該到解開老子思想之謎的時候了,我們直接去看老子本人對“道”的定義:
【原文】
“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面文字出現在王弼版《道德經》的第二十五章,在這一章里,老子對“道”給出了清晰、明確的定義。我們來做一下分析:
“先天地生”,表示道的時間;
“寂兮、寥兮”,表示道的狀態;
“獨立而不改”,表示道的本質;
“周行而不怠”,表示道的現象;
“可以為天下母”,是對道的說明。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這幾句話說的都不是“道”,而是對“道”的解釋和說明。那么,什麼是道?“道”就是——“有物混成”。老子說的很清楚,“有物渾成—— 強字之曰道”,他沒有說“道是無”、“道不可說”或“道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表述”,也沒有說“道是規律”,因為“規律”不是“物”,而是“物的屬性”。
“有物混成”的第一個字是“有”,第二個字是“物”。老子告訴我們,“道”是“有”,是真實的存在,並且這個“有”是“物”,是一個渾然天成之物。問題變得簡單了,只要我們能知道“有物渾成”是什麼,我們就可以認識“道”了。那么,“有物渾成”到底是什麼?
有物渾成”就是——宇宙,也就是說,“道”就是——宇宙。
“老子所說的道,就是宇宙?”你或許會說:“有誰不知道宇宙,有誰沒看見宇宙,宇宙怎么可能是老子所說的道?”讓我們來看一下《道德經》第二十五章的釋義。
【吳鐵夫譯文】
“有一物渾然自成,存在於天地形成之前,寂靜而又空曠。他在本質上,永遠長存,永不改變;在現象上,循環往復,永不停息。他創造了天地萬物,是天地萬物的源頭。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好勉強稱之為‘道’,或者稱它為‘大’,‘道’或‘大’指的就是宇宙。
宇宙很大,無邊無際,無限遙遠。不過,他終究要返回到人這裡。所以,宇宙重要,天重要,地重要,人同樣重要。在宇宙里,人是其中之一,不可或缺。人與地是一,地與天是一,天與宇宙是一,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看到“有物混成”的宇宙,然後為它命名,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能夠看到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看到宇宙是一個無比巨大的“人”,是一個集物質與精神相統一的有機體、生命體,這就是老子的智慧!接下來,我們看看老子對宇宙(道)是如何描述的。
【原文】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吳鐵夫譯文】
“道就是宇宙,恍恍惚惚。恍惚之中,有形有象;恍惚之中,含藏萬物。在深遠幽暗的宇宙里,更充滿著無形的能量與信息,真實不虛。”
上面的文字出自《道德經》的第二十一章,下面,我們再來看一段《道德經》第十四章對宇宙(道)的描述。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吳鐵夫譯文】
“看不到宇宙的盡頭稱為‘夷’,聽不到宇宙的聲音稱為‘希’,摸不到宇宙的形體稱為‘微’。三者無從探究,宇宙原本就是渾然為一。向上看他不明,向下看他不暗。萬物繁多,數不勝數,最終都將融入虛空。
宇宙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形象的形象,隱約不清。迎上來,看不到他的起始;跟下去,看不見他的終結。因此,只有把握宇宙的不變,才能面對今天的萬變。只有認識到宇宙是萬物的本源,才是真正悟道。”
在《道德經》中,還有很多描述宇宙(道)的章節,這裡就不一一介紹,大家可以自己去發現。通過上面三段老子對宇宙(道)的描述,我們可以稍作總結:
由於在春秋時期,還沒有出現“宇宙”這個詞語,所以老子只能稱呼宇宙為“道”,老子看到的宇宙是:
他不僅包含物質,也包含精神;不僅包含有形,也包含無形;不僅包含空間,也包含時間;不僅包含“無”,也包含“有”;不僅包含“空”,也包含“色”;不僅包含物質,也包含非物質;不僅包含我們認識的,也包含我們還沒有認識的;他包含了一切的存在,他是物質、能量與信息的統一體,他是真實的、永恆的、獨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如何理解宇宙(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我們可以把宇宙比作一棵樹,它本來沒有樹葉、樹枝、樹幹和樹根這些區分,它是一個整體,是我們人類站在自身的角度,為方便認識宇宙這棵樹而把它劃分為若干部分。但無論如何劃分,宇宙終究還是宇宙,整體還是整體,不會因為我們的劃分而改變一絲一毫。對於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用盲人摸象故事加以說明:
有五個盲人沒有見過大象,很想知道大象的樣子,恰好遇到一個熱心人,把大象牽到他們身邊,讓他們用手去摸。第一個盲人摸到了象的耳朵,就說象好似一把很大的扇子;第二個盲人摸到了象的鼻子,說象好似很粗的水管;第三個盲人摸到了象的大腿,說象好似大柱子;第四個盲人摸到象的尾巴,說象好似一段繩子;第五個盲人摸到象的身體,說象好似一堵牆。他們為此爭論不休,都不相信別人所說的,都說只有自己摸到的才是真實的大象。
一頭完整的大象被五個盲人分割成了五個部分,雖然很多人不會像那幾個盲人以偏概全,但當這頭大象“擴展為”宇宙的時候,人們依然會認為宇宙是一個“組合體”,這種認識實際上就是把宇宙分割了。
就像大象一樣,宇宙不是組合體,而是一體。誰也不會說大象是由象頭、象身、象腿與象尾組裝而成,因為他不是玩具,而是一個生命體。宇宙就是這樣的一個生命體,他不是由萬物或是其它什麼東西組合而成,而是渾然、獨一的有機整體。
宇宙與萬物的關係就是身體與身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是一與一切的關係。北宋道家人物張伯端,被尊稱為“紫陽真人”,他曾經寫過這樣絕妙的文字:
我不異人,人心自異;人有親疏,我無彼此;
水陸飛行,等觀一體;貴賤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嘗有你;彼此俱無,眾泡歸水。
也正如一位叫李澤健的哲人說的那樣:“整體不是也不可能是由部分組成,部分是對整體的一種人為劃分,是從整體中分割出來的東西,是人們認識整體的一種方法。世界上沒有萬事萬物,世界上只存在一個整體,那就是被我們叫做世界或者宇宙的這個東西。”
宇宙就是宇宙,他是一個亘古不變,永恆惟一的整體。他就像一個巨人,但人類卻把它強行肢解,使他的頭、軀幹和四肢分離了。因為有了人類,更確切地說,是因為有了人類的分別意識,人類以自身為參照物,才有了所謂的你、我、他與萬事萬物。所有的區分與名稱都是人類賦予的,是人類對宇宙分割的結果。
人類、動物、植物、有機物、無機物……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存在,都是宇宙這個身體上的不同部位,沒有任何脫離於宇宙之外的獨立個體,沒有一個所謂獨立的我、獨立的你與獨立的他。人們只有認識到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認識自然、敬畏自然、臣服自然、感恩自然、熱愛自然、遵循自然,各安其位,各行其道,人類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宇宙就是一個大家庭,萬物都是姐妹兄弟。
《道德經》的弘揚者吳鐵夫提出:宇宙之家,世界一家;宇宙之家,世界大同;宇宙之家,萬物一體;宇宙之家,敬天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