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保佑。
基本介紹
- 書名: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
- 又名: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文集
- 作者:趙保佑
- ISBN:9787509741542
- 頁數:821
- 定價:128.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4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文集(套裝共2冊)》收入來自美國、德國、比利時、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以及台灣地區和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專家、學者的學術佳作,圍繞“老子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主題,探討了老子與儒學及諸子百家、老子與道教、老子思想與西方現代文明、老子思想的世界意義、老子文獻的研究與整理、老子故里等專題,成果之豐碩、論題之精到、思想之深刻,都體現了近年來海內外研究老子道學文化的新進展,將為進一步深化、拓展老子道家文化研究,傳承創新華夏文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
本書收入來自美國、德國、比利時、俄羅斯等國家,以及台灣地區和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6多位專家、學者的學術佳作。
編輯推薦
《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文集(套裝共2冊)》以“老子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為主題,將圍繞“老子與華夏歷史文明的傳承創新”、“老子與儒學及諸子百家”、“老子與道教、佛教”、“老子思想在東亞的影響”、“老子思想與西方現代文明”、“老子文化與中原經濟區建設”、“老子文獻的研究與整理”、“老子故里(鹿邑)專題研究”等為分議題,展開深入系統的研討,進一步挖掘老子思想所蘊含的深刻智慧。《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文集(套裝共2冊)》適合傳統文化特別是老子文化、道家文化的研究人員,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作者簡介
趙保佑,男,1955年生於鄭州滎陽市,管理學博士,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正院級幹部,河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社科研究工作,近年來側重河南區域發展問題的套用對策研究,2001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專家,2008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1項,主持完成世界銀行評估項目2項,省部級社科項目20多項,先後獲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獎15項,出版《農業產業化經營理論與實踐》、《走出黃宗羲定律的歷史怪圈——中國農村稅費制度改革理論與實踐》、《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與科學評價》等著作8部,參與撰寫和主編《河南經濟事典》、《抗日根據地財經史稿》、《河南開放型經濟》、《高速公路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等著作30多部,在《經濟學動態》、《中州學刊》等報刊上發表論文、調研報告百餘篇。
圖書目錄
《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文集(上)》目錄: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與意義
老子哲學與中華精神
論老子哲學對中國和世界哲學文明的創造性貢獻
發掘老子文化價值傳承創新華夏文明
老子思想價值取向與所謂現代文明
老子“道”觀念對中華文化的奠基意義
老子對人類文明的反省
自然與人文的“無為”智慧
老子“貴身”觀念的現代意義
21世紀是《道德經》回歸的偉大時代——外國人眼中的《道德經》
老子的商業倫理思想及其現代價值評估
論老子“行不言之教”的道德教化方式
《老子》文本的現代詮釋
《道德經》的精神——以第四十九章為例
關於老子“道”的實質(壓縮稿)
《老子》“道”論新探
終極關注與語言參構:論《道德經》開篇句
論老子之“無”
老子繹無
老子“愛”的四重含義
老子的“言”與“知”
“自知者明”:論《老子》中的自我認知
論《老子》之“聖人”與“民”
老子“貴柔”思想新探
自治:老子治道的獨特視野
中國哲學中的尊嚴思想及其在道家哲學中的意義
個體人立場下的自由與秩序——老子政治哲學新探
老子“道生”思想的生命意象與文化德能
老子的人民史觀——與諸子百家比較
老子的歷史哲學
試論老子的文化批判精神
老學及其闡釋
早期道家的“德性論”和“人情論”——從老子到莊子和黃老
“執一”思想在《老子》經典化過程中的作用
從老子到莊子:道家的非人類中心觀念之演進
《史記·老莊與申韓同傳》考
《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文集(下)》目錄:
論《老子指歸》的宇宙生成思想
揚雄對《老子》的詮釋及其影響
阮籍、嵇康和山濤的老子思想
漢唐間《老子》地位的變遷
秦隸本《老子》及其書法:透明釋文與關聯復原
四朝御注《道德經》及其意義
老子《道德經》的章次問題:成玄英《道德經義疏》的理解
《老子集成》第十九章與第五十九章選注考異
論《素書》箋注之老子“道”論思想探究
高亨先生的老子研究
馮友蘭的老子觀研究
墨家對老子哲學的繼承和發展
肢體輕重的權衡隱喻
所有的子是人:儒道互補視域下的道家邏輯起點
老子與道教、佛教
《道德經》——當代道教教義建設的根本經典
從人到神:老子形象的歷史考辨
道教對老子的神化與對《道德經》的弘揚
老子神化過程論略
道教唱道情與老莊道家思想研究
專氣、行氣與食氣——道家方士對“氣”的不同理解及其後果
憨山《緒言》與老莊學
老子與古今中西
老子對牝母之門的崇拜根源於其故鄉的女媧文化傳承
老莊道家與宋陳文化
論老子學說中的周公旦思想淵源
從史官話語到哲學話語——《老子》文本兩種常見句法的思想釋義
老子故里民間樣式的老子文化傳承與創新
傳承與創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強河南老學研究
用科學的態度確認老子故里之所在——兼與孫以楷先生《老子故里考》商榷
梵文《老子》首開《老子》外譯輸入西域走向世界之先河——唐玄奘法師奉敕領譯梵文《老子》史事述略
海德格爾的哲學觀及老子思想對其的影響
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與老莊思想
美國接受視域中的《道德經》女性主義解讀
老子之“德”英譯得失考
論道家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契合融通性
後記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與意義
老子哲學與中華精神
論老子哲學對中國和世界哲學文明的創造性貢獻
發掘老子文化價值傳承創新華夏文明
老子思想價值取向與所謂現代文明
老子“道”觀念對中華文化的奠基意義
老子對人類文明的反省
自然與人文的“無為”智慧
老子“貴身”觀念的現代意義
21世紀是《道德經》回歸的偉大時代——外國人眼中的《道德經》
老子的商業倫理思想及其現代價值評估
論老子“行不言之教”的道德教化方式
《老子》文本的現代詮釋
《道德經》的精神——以第四十九章為例
關於老子“道”的實質(壓縮稿)
《老子》“道”論新探
終極關注與語言參構:論《道德經》開篇句
論老子之“無”
老子繹無
老子“愛”的四重含義
老子的“言”與“知”
“自知者明”:論《老子》中的自我認知
論《老子》之“聖人”與“民”
老子“貴柔”思想新探
自治:老子治道的獨特視野
中國哲學中的尊嚴思想及其在道家哲學中的意義
個體人立場下的自由與秩序——老子政治哲學新探
老子“道生”思想的生命意象與文化德能
老子的人民史觀——與諸子百家比較
老子的歷史哲學
試論老子的文化批判精神
老學及其闡釋
早期道家的“德性論”和“人情論”——從老子到莊子和黃老
“執一”思想在《老子》經典化過程中的作用
從老子到莊子:道家的非人類中心觀念之演進
《史記·老莊與申韓同傳》考
《老子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2012中國鹿邑國際老子文化論壇文集(下)》目錄:
論《老子指歸》的宇宙生成思想
揚雄對《老子》的詮釋及其影響
阮籍、嵇康和山濤的老子思想
漢唐間《老子》地位的變遷
秦隸本《老子》及其書法:透明釋文與關聯復原
四朝御注《道德經》及其意義
老子《道德經》的章次問題:成玄英《道德經義疏》的理解
《老子集成》第十九章與第五十九章選注考異
論《素書》箋注之老子“道”論思想探究
高亨先生的老子研究
馮友蘭的老子觀研究
墨家對老子哲學的繼承和發展
肢體輕重的權衡隱喻
所有的子是人:儒道互補視域下的道家邏輯起點
老子與道教、佛教
《道德經》——當代道教教義建設的根本經典
從人到神:老子形象的歷史考辨
道教對老子的神化與對《道德經》的弘揚
老子神化過程論略
道教唱道情與老莊道家思想研究
專氣、行氣與食氣——道家方士對“氣”的不同理解及其後果
憨山《緒言》與老莊學
老子與古今中西
老子對牝母之門的崇拜根源於其故鄉的女媧文化傳承
老莊道家與宋陳文化
論老子學說中的周公旦思想淵源
從史官話語到哲學話語——《老子》文本兩種常見句法的思想釋義
老子故里民間樣式的老子文化傳承與創新
傳承與創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強河南老學研究
用科學的態度確認老子故里之所在——兼與孫以楷先生《老子故里考》商榷
梵文《老子》首開《老子》外譯輸入西域走向世界之先河——唐玄奘法師奉敕領譯梵文《老子》史事述略
海德格爾的哲學觀及老子思想對其的影響
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與老莊思想
美國接受視域中的《道德經》女性主義解讀
老子之“德”英譯得失考
論道家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契合融通性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