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山安淮寺

老子山安淮寺始建於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是金臂禪師所創,原址在龜山,時名龜山寺。復建於明代,取名安淮寺,含有淮水安瀾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子山安淮寺
  • 所屬宗教:佛教
  • 所在國家:中國
  • 建造時間:1018年
  • 供奉神:佛祖、觀世音
簡介,歷史,安淮寺起源,

簡介

安淮寺始建於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是金臂禪師所創,原址在龜山,時名龜山寺。復建於明代,取名安淮寺,含有淮水安瀾之意。

歷史

元朝末年,戰火紛飛,兵燹不已,龜城逐漸衰落,龜山寺受到嚴重破壞。明末清初,黃淮水患日重。康熙年間,龜山寺和洪澤鎮、泗州城皆遭沉陷,寺院佛壇無一倖免。直至道光年間,寺廟才得以重建。時值淮水安瀾,便將新落成的寺院命名為安淮寺。正如寺聯所云:“佛法無邊入水百年還出水,鐘聲依舊臨淮千里更安淮。”清代進士、體仁閣大學士阮元曾撰《移建安淮寺碑記》,阮公清秀的八分書碑,迄今仍屹立在龜山之巔。
1994年,安淮寺又復建,並移址於此。看,這副“安淮禪寺”的匾額,為中國佛教高僧茗山大師所題。安淮寺內有大雄寶殿,供奉佛祖、觀世音等十餘尊菩薩,還有緬甸人贈予的大型玉佛和一部《大藏經》。現在這座寺院,集佛、道、神於一體,一門三教,眾神仙共居一山,在友好的氣氛中探討著人生的真諦。1996年合成法師來此住持。他以寺為家,身不入俗,影不出山,專心修禪,以一個普通僧人身份與同修真誠相處,多方化緣籌集修寺資金。後來老禪師坐化於此,這就是他的舍利塔。現在,“山川繚繞蒼冥外,殿宇參差壁落中”,安淮寺已成為洪澤湖區一個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 。

安淮寺起源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初興,唐宋間曾建有“淮瀆廟”、“龜山寺”,人們不得不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祈求平安、降福。淮瀆廟在宋元對峙中被元兵付之一炬,明嘉靖九年,由鳳陽知府曹子嘉、知州袁子淮與盱眙縣知縣朱鸞捐金重修淮瀆廟。康熙十九年那場大水,連菩薩也未能倖免,座落在龜山村東南角的龜山寺也沉淪於水,直到百年後的道光十七年(1837年),河道總督麟慶登眺龜山,見淮河水面漂有鐵佛,於是派人打撈上岸,察知為宋龜山寺無梁殿法器。有鐵佛四,鐵羅漢二十,鐵獅一,身長八尺五寸,鐵鑊一,圈二丈一尺,深三尺;鐵鐘一,圈一丈四尺,苔銹斑駁,唯“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八字可辨。神佛有靈,應時而出,麟帥派人移于山麓,以安置出水神器,同年眾議重修,已亥年新寺建成。曾廣請寺額(即寺院名),適有陳芝楣中承先至,題楹曰:“佛法無邊入水百年還出水,鐘聲依舊臨淮千里更安淮”,以示淮河安瀾之意,即以“安淮”為寺院名。民間尚有另說:“禹治水,三至桐柏,獲水神巫支祁,鎖於龜山之足,淮水始安”,為使淮瀆之怪不再發難,建寺以求鎮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