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圍黃屋村

老圍黃屋村,位於清溪鎮南部,距鎮政府約7千米,坐落於山間谷地。相鄰村落有禾場崗村、新圍仔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因黃氏由長樂遷居於此,以姓氏為村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圍黃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
  • 地理位置:清溪鎮南部
明末清初,屬東莞縣文順鄉第四都;清中後期,屬戎廳。民國時期屬第四區清溪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新三區;1953—1986年,屬第七區青峰鄉、清溪人民公社青皇生產大隊、清溪區青皇鄉;1987年,屬東莞市清溪鎮青皇管理區;1999年,屬清溪鎮青皇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黃、張二姓,以黃姓為主。黃姓先祖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從廣東長樂(今五華)遷入。張姓先祖於明末從福建省寧化縣中築村遷入。
2015年末,戶籍人口310人,其中男性151人,女性159人;80歲以上13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65人。外來暫住人口約18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118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清溪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荔枝、龍眼、杧果也有大面積種植。改革開放初期,村裡有糧油、碾米等加工廠。1992年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末,全村有20家企業,60家個體工商戶。經營行業涉及電子、塑膠、模具與印刷,總產值占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90%。總資產784萬元,淨資產629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杧果。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粄、芋頭粄、刀麻切。
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通自來水,90年代末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8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村中有籃球場1個,公園1個。
村記憶體客家傳統民居30座,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已空置。
村裡有二帝宮廟,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供奉文帝、武帝。村民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六在廟裡進行集體祭祖活動,祭祀儀式有舞麒麟、放鞭炮等。
2001年7月1日,制定《村規民約》,作為村民共同遵守的準則。
2006年4月,股份經濟聯合社成立,實行股份制。
2009年12月,青皇行政村(含老圍黃屋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