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老四平鎮位於昌圖縣城東北部,距縣城60公里,東北與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接壤;南與本縣牤牛馬場、朝陽鎮連界;西與本縣平安堡鄉毗鄰。所轄1個居民委員會,9個村民委員會區內,常住人口20574人(2017年)。鎮域北部3個村包括義和村、旱溝村、徐家村;南部6個村包括光輝村、金山村、老平村、豐產村、陳家村、喬家村。全鎮土地總面積82平方公里,境域南北長16.1公里,東西最寬處9.3公里,周圍邊緣線長50.5公里。
鄉鎮介紹
近幾年來,老四平鎮不斷擴大保護地生產規模,現已建成溫室194個,面積201畝,冷棚940個,面積1370畝,蔬菜種植面積達12000畝,產量23998噸,產值1740萬元。在養殖業方面,2004年全鎮的黃牛飼養量41000頭,出欄23200頭,家禽飼養量59.1萬隻,出欄39.9萬隻,牧業產值5812萬元,純收入280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48295噸。200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60809萬元,人均純收入3751元。
自然環境
老四平鎮境域屬縣東部山區的緩坡延伸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中溫帶亞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量充沛,日照豐富,春秋風大,寒冷期長。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春秋兩季乾旱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50mm左右,雨量比較豐富,降水年際分配不均勻,最多年份降水900mm 左右。
老四平鎮南部屬於漫崗平原,土層深,土質肥沃,適於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坡溝荒地植樹造林,栽植果樹。北部是沖積平原,是我鎮主要產糧區,近年來,大面積開發水田和棚菜生產。全鎮土地利用率達到82%。
老四平鎮黃土資源豐富,為燒制建築磚瓦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北部沖積平原,河沙資源豐富,除供應本地需要外,部分銷往外地。境內溝壑較多,埋藏大量草炭,製造的“三合肥”是上好的改土造田肥料,草炭也是較好的燃料。
我鎮地表水主要是河流和降雨,全鎮境內有河流、溝岔、小溪11條,容水量572萬立方米,全鎮地下水有泉眼5個,溢水量3.5m3/小時,補充了地表水。
基礎設施建設
老四平鎮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鎮內有投資900萬元,占地2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個體工商戶達到千餘家。地下水源充足,水質達標,全鎮供電充足,交通便利,鎮內設有老四平信用合作社,通訊網路遍布全鎮。
老四平鎮內工業園區現有閒置工業用地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水、電、氣、交通設備齊全。
老四平鎮光輝工業園區座落在四平外環路邊,總占地面積6200畝,園區內有6千米黑色路面,120盞高標準路燈,6千米暗管排水,通訊、供電設施齊全,地理位置優越。已有光輝磚廠、遼寧建華彩板鋼結構有限公司兩家大型企業落戶於此。
小城鎮建設
“十一五”期間,我們制定並修改完善了城鎮發展總體規劃修編,並以規劃為依據,逐步實施。五年間,小城鎮建設總投資達2816萬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資820萬元。新建28000平方米的中心國小教學樓,住宅樓和商業門點樓,學生食堂600平方米,鋪設了政府路、盛泉路黑色路面2000延長米,雙盛路水泥硬化500米,修建市場和政府路、盛泉路暗管排水3000延長米,投資15萬元修建“鄉村職工大舞台”,鎮內鋪設人行道彩磚20000平方米,新栽草坪15000平方米,安裝路燈近100盞,新修花池子45個,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在農貿市場內將20000平方米的地面用200萬塊紅磚進行了鋪裝,並且打上了水泥地面,修攤床300個,徹底根治了以往的低洼和泥濘,使經商戶做到坐商歸店,行商歸室,解決了騎路經商狀況,修繕了農貿市場東西兩個大門,重塑了農貿市場形象。將閒置多年的廢棄窪地用3500立方米的殘土墊平,打上了水泥地面,修建了5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閒廣場,並且安裝了4盞路燈和體育器械,,豐富了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拆掉了四平街兩側1250延長米的柵欄、圍牆,拓寬了雙盛路375延長米,拆掉臨時建築44處,圍牆750米,將高低不平僅有4米寬的雙盛路變成了平坦筆直的9米寬的大路,並安裝了路邊石,栽上了風景樹,已基本建成了美化、亮化、綠化、淨化的社會環境。
全鎮村村通公路里程達到26.5公里,其中義和村、金山村、光輝村、喬家村、陳家村修屯沙石路10公里,方便了民眾出行。
社會事業
“十一五”期間,老四平鎮政府社會總產值累計實現432780萬元,比“十五”期間增長23%,其中農業總產值實現105780萬元,二、三產業產值實現337000萬元,鎮財政收入累計實現1534萬元,全鎮人均收入實現5600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
招商引資工作
我鎮以改革為動力,以招商引資為主線,以放寬政策為吸引,因地制宜,發揮優勢。通過發布信息、開聯議會、洽談會、廣告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造輿論,共招進域外企業42個,引進資金15.6億元,規模項目有:遼寧遠大換熱公司、遼寧聲旺食品有限公司、遼寧迅展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遼寧沈平熱處理有限公司、遼寧四平鼓鳳機有限公司等,我鎮引進的域外企業90%來自吉林省四平市,緊緊把握地緣優勢,把招商引資這塊蛋糕做大做強。
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十一五”期間,全鎮蔬菜面積逐年大幅度增加,面積達到33000畝,擁有九月綠芸豆冷棚300個,溫室400個,蔬菜生產呈現出區域布局,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生產格局,在義和村建立了占地20000平方米的蔬菜批發市場,成立了昌圖縣廣源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九月綠”芸豆註冊了商標,辦了綠證,其產品享譽東三省。
畜牧業工作有了新發展
“十一五”期間,老四平鎮幫助農民籌資、征地,先後修建了16個省級標準化畜牧小區,湧現出一大批養殖大戶,如徐家村宏盛千頭豬養豬廠,徐家村大朋萬頭豬養殖合作社,和袁鳳利500頭奶牛合作社等,在養殖大戶的帶動下,促進了全鎮畜牧業的大發展、快發展,截止目前,全鎮豬的飼養量年已達到5萬頭,牛達到12000頭,禽類達到60萬隻,僅養殖一項農民可實現人均純收入2400元。
從事一、二、三產業人員有了新變化
老四平鎮現有勞動力資源6450人,十五期間85%的勞動力從事第一產業,15%的人從事二、三產業,農村存在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十一五期間,鎮政府通過對勞動力培訓轉移,從事一產業和二、三產業人員比例達到了50:50。從業人員的調整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使農民視野更加開闊。我鎮常年在以四平為主的打工農民3000人,全鎮農民打工收入人均超過2200元。
其他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一是全鎮農村低保戶達到982人,城鎮低保戶112人,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了96%,大病能夠得到及時救助。二是教育衛生工作得到鞏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中考成績名列全縣前列。H1N1流感預防得到加強;三是安全生產和藥品監督管理得到重視,全鎮沒有出現安全事故和藥品食品安全事故;四是認真組織實施農村特困救助,大病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切實做好睏難民眾的生產生活自救。
四平街和四平、老四平
在
吉林省四平市西8公里平齊鐵路線上有一個毫不引人注意的火車站,名字叫做“泉溝”,是老四平鎮的所在地。別看車站不大,客流量也不多,可它卻有著悠久的歷史。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科爾沁左翼後旗、中旗的王公們先後招民開墾荒地,致使大量山東、河北的窮苦農民背井離鄉到關東來逃荒。 在昌圖府城以北100里處,有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地方,經過十數年的商賈流通,不經意間,成了周邊百里聞名的商貿集散地。這個地方就叫做四平街,也就是今天的老四平鎮。
四平街的起因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說四平街本是一處貿易集市,東至半拉山門,西至八面城,南至鴜鷺樹,北至奉化縣(梨樹城),距離都在40至50里之間,而且地勢空曠,平坦一馬平川,人們呼之曰:四平街。根據是清宣統年間編撰的《昌圖府志》有記載:“其道里距離皆相若,為四達之衢,故以為名。”而在民間的傳說中卻另有一種說法,說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弘曆巡幸吉林途徑老四平地區,見該處地勢平坦,一望無垠,就讚嘆了一句:真乃四平之地。皇帝是金口玉牙,此地形成村落後,人們就稱呼為四平。再後來成為集市後就又升格為四平街。
四平街的地理位置的確特殊。清光緒初年(1898)以前,鐵路尚未修建,當時的運輸以陸路為主。昌圖府作為柳條邊外第一府,在府直轄區域(今
昌圖縣)外還管理著奉化縣(今梨樹縣)、懷德縣(今公主嶺市)、康平縣和遼源州(今雙遼市)。由於府城地理位置偏南,昌圖府境內的官道只有3條。一條是過境路,由康平縣小城子塔子過遼河經三家子、新立屯、金家屯、寶力屯、大窪、八面城出境到奉化縣;一條是由府城出發西去直達同江口碼頭;一條是出府城北走經興隆溝、興隆泉、鴜鷺樹到四平街。四平街地處昌圖府直轄區域的北部邊緣地區,北為奉化縣城梨樹城,東北東南隔奉化縣分別為昌圖府屬的遼源州和懷德縣,是這一地區的貿易中心且名聲在外。
時光到了清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東省鐵路續訂契約》,決定修建哈爾濱至大連的鐵路支線,俗稱南滿鐵路。從寬城子(長春)起每隔30公里設立一個車站,經范家屯、公主嶺、郭家店到現在四平市正好是第五站,當時的四平就叫五站。五站什麼時候改稱四平?為什麼改稱四平?到現在歷史學家們也沒有找到太多的文字記載。據清宣統二年(1910年)編撰的《昌圖府志·疆土篇》載:“自南滿鐵路告成,商賈多徙於奉化縣屬之五站,至今猶沿四平街舊名,舊四平街則幾有蕪城之感。”從《昌圖府志》記載來看,五站沿用四平街的名字應該是1910年之前的事情,因為當時四平街距五站較近,且是商貿重鎮,借當時四平街的名氣,改五站為四平街也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且也得到了歷史學家們的公認。據一則網上資料說,有本書叫《四平街的趣談》,作者是一個叫安藤岩喜的日本人。據他說,他在1905年日俄戰爭後到了四平,在火車站長的辦公室里看到了一塊用俄文書寫的站牌,站牌的名字就叫四平街。如果屬實,說明在日俄戰爭之前,俄國人就把今天的四平市由五站改為四平街站了。
五站改為四平街之後,在相當一個時期內和昌圖府的四平街是並存的。昌圖府的四平街是什麼時候改稱老四平街,為什麼改稱老四平街在昌圖的志書上沒有準確的記載。
在中華民國五年編成的《昌圖縣誌·地理篇》中仍然稱老四平為四平街,而對於今天的四平市則時而稱為五站,時而稱為四平街。偽滿洲國康德二年編撰的《續修昌圖縣誌·疆域篇》中也稱老四平為四平街。但在《續修昌圖縣誌·自治篇》中卻記載清宣統元年實行城鄉議事參事董事自治選舉劃分選區時,老四平所在的積金社社址稱作老四平街,這也是在昌圖地方志中第一次出現老四平街的稱謂。又如《續修昌圖縣誌·區村篇》中關於中華民國十九年實行區村制,全縣設十區百村,老四平地區為平等村,村公所的所在地也稱為老四平街。綜上所述,四平街改稱為老四平街的時間大體應該在中華民國五年以後。至於《續修昌圖縣誌》中有記載四平街改稱老四平街的時間為中華民國十九年或者更早的清宣統元年,應該是後來的編撰者以當時的稱謂來記述歷史上的地理名稱,是一種誤記。
昌圖的四平街為什麼改稱為老四平街道理很簡單。五站沿用了四平街的地名後,由於地處鐵路幹線,交通便捷,商家雲集,成為新的貿易集散地,名聲越來越大。可在不到10公里的距離內有兩個四平街,為交通、生產、生活都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區別兩個四平街,就把昌圖原有的四平街改為老四平街。
老四平街的街字是什麼時候去掉的,因為史料匱乏,就無從查找了。但四平街的稱謂一直叫到東北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6月國民黨將四平省和興安省合併為遼北省,確定四平街為遼北省省會時,將街字去掉,簡稱為四平市。老四平街的街字是否也是同時簡化掉的,到目前為止,也只能是一種猜測。
其實四平最有名氣的還是東北解放戰爭中的四戰四平。這留待以後再說吧!